对于华夏电影行业来说,改开如同重获新生,重新开始,这也让陈晋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作为一个先知者,他有了重新建构华夏电影行业的机会,他有信心在1980年代和荷里活一决高下。
首先是整个行业生态方面。
必须首先把电影定位清楚,就是一个娱乐产品,不管是计划经济体制也好,市场经济体制也好,都有生产,都有产品,和那些工业产品不同的是,电影这个产品它不是在车间生产出来的,而是在片场生产出来的。
生产电影这个娱乐产品,也需要投入生产要素,剧本、导演、演员、拍摄设备、道具以及其他资金等,也是需要成本的。
任何一个产品要想获得收益,都必须投向市场,进行交易,供消费者消费,获得收益。
收益的分配上,首先要支付生产电影付出的成本,包括人员和设备的费用、工资,还有电影制片厂下一步发展的资金,也可以叫投资收益,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要想让电影行业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行业生态。
陈晋的第一步是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环境。
任何行业想要健康发展,都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竞争的同时保持公平公正的环境。
前世华夏电影行业长期发展缓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行业生态,没有开放竞争公平公正的环境。
首先是资本的任性和猖狂,必须得到坚决的遏制。
在影视圈,资本挥舞着大棒经常肆无忌惮,数据造假、潜规则、换角、x交易、陪玩等,弄得电影行业乌烟瘴气,对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其次是对电影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
比如导演身兼多职,以权谋私,对演员、幕后人员进行潜规则,虚开发票等。
还有一些大牌演员,平时耍大牌、偷税漏税、轧戏等,也是问题重重。
更严重的还有d品问题。
甚至包括剧组那些幕后人员,也存在一些私下交易的行为。
对于这些人员的行为,陈晋认为要制定从业规范以及处罚措施,对这些恶劣行为实行零容忍。
但这还是不够的,要做到零容忍,就必须要有一个通畅的举报渠道,还有有一支专门负责维护电影行业或者整个文化行业纪律的部门,有一支坚决执行惩处措施的队伍。
关于这支队伍的管理,让这支队伍长久发挥正常的作用,也是一个不小的课题,不过那是另外的事情了,不是电影行业管理专门的事情。
第三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前世直到2025年,华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都是一团糟,不仅是影视行业,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是如此,抄袭甚至非法占有他人知识产权的事情十分普遍,而受害者维权之路千难万苦。
其实华夏的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好,也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人愿意去做。
就拿保护知识产权来说,华夏也制定了相关法律,而且数量还不少,《知识产权保护法》、《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着作权集体管理条例》、《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着作权法》、《着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海关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办法》等,但真正的问题在于执行。
如果这些法律法规得不到严格的贯彻执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只是一句空话,而最终损害的是所有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领域,而不仅仅是电影行业。
就如同维护电影行业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一样,陈晋也要认真贯彻落实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让那些电影导演、编剧及其他有知识产权的人,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
第四是人才培养方面。
前面说了1920年代在沪市就成立了一所电影人才培训学校,虽然开展教学的时间不到一年,但也培养了不少人才,比如像胡蝶这样的早期影星。
胡蝶是华夏电影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华夏第一位影后。
而华夏虽然从建国开始陆续成立了不少电影专业院校,但一直以来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表演轻技术,有点类似前世华夏的传统武术。
电影《精武英雄》里面,船越文夫(仓田保昭饰演)和陈真(杰特李饰演)在霍元甲目前比武后,船越文夫说,华夏的功夫高手注重个人的修为,而不注重实战,所以沦为花架子。
和漂亮国电影专业院校学生理论和实践两条腿走路相比,华夏电影专业院校学生适应片场的时间会长一些。
要想培养合格的电影专业毕业生,为电影行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不仅要注重表演、导演、编剧人才的培养,还要兼顾幕后人员,如摄影、美术、服装、道具、灯光、录音、场务、统筹等方面人才的培养。
华夏电影行业要实现工业化,各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做到专业化,只有每个环节的人都专业化了,才能实现电影做的高效完成。
第五是技术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一直以来,华夏经济落后,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工艺也很差,电影行业技术设备方面也同样如此。
1932年华夏才能生产标准牌35毫米固定式放映机,1952年推出16毫米移动式放映机,1952年实现101型35毫米移动式放映机国产化。
1958年才研制脚踏接片机、动画字幕摄影台等设备。
电影设备的研制和生产,也是制约华夏电影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这次回到华夏以后,陈晋就要在国防科工大学里面设立一个影视学院,不仅培养导演、演员等台前的人才,也要培养编剧、摄影等幕后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