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5年,华夏电影也还存在各种问题,实际上也是华夏电影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华夏天命所归是大国,大国的电影产业一定是要工业化的,否则与自己的大国地位不匹配,不能向外输出本国的文化,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国。
直到2025年,华夏的影视行业还是以导演为中心的个人化创作模式,从团队的建立到磨合生产也都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和风格,不同影视公司之间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不同的制作习惯和方式让影视从业人员的流动性相对缓慢。
但工业化没有这么容易,全世界只有漂亮国的荷里活实现了工业化。
荷里活电影制作流程的标准化是电影工业化的典型代表。从剧本开发、预算制定、拍摄计划、后期制作到宣传发行,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标准和流程。
有些人以为电影工业化就是制作过程和技术的专业分工,其实不然,它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涵盖了电影产业的多个方面。荷里活电影工业化包括技术革新、品牌化、全球发行、人才培养工业化:
技术革新:电影工业化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电影《阿凡达》是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它通过使用先进的cGI(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外星世界,展示了电影特效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
品牌化:电影工业化还涉及到品牌建设,通过系列电影、衍生产品等方式来建立和维护电影品牌,增加观众的忠诚度。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漫威电影宇宙(mcU),它通过打造一个共享多重的宇宙,开发不同系列的电影并相互间形成联系互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网络,不仅壮大了电影的商业价值,还提高了观众的观影兴趣。
全球发行:工业化的电影制作公司通常具有全球发行网络,能够将电影推广到世界各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成功。
《泰坦尼克号》的全球发行策略就是一个发行工业化的例子,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宣传上映,电影取得了史无前例的票房成功。
人才培养工业化:电影学院教育和专业培训是确保电影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漂亮国有多所世界知名的电影学院,如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纽约大学提斯克艺术学院等,这些学院为荷里活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与此标准相比,华夏电影的工业化还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
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资本驱动的市场异化。?资本过度干预导致电影产业链形成“自我闭环”,观众需求被边缘化。部分影片为追求短期收益,套用市场模板,导致同质化内容泛滥,观众审美疲劳加剧?。
例如,流量明星和Ip开发的滥用,使得电影从文化产品异化为金融工具,最终引发市场信任危机?。
二是?手工作坊式生产模式?。华夏电影行业长期依赖“手工作坊式生产”,效率低下且成本失控。
某古装大片拍摄现场的通告单显示,主演每天实际拍摄时间仅2.3小时,远低于荷里活的6小时标准;70%的工时浪费在非创作环节,单日损耗可达80万元?。这种低效模式导致行业资源浪费严重,难以与国际接轨。
三是?技术代差与人才断层?。华夏电影在技术层面存在明显短板。
例如,某大Ip电影镜头需发往六国后期公司加工,因国内无法完成肌肉动力学的精准渲染?。此外,行业人才断层严重,灯光师平均年龄达49岁,年轻从业者留存率不足20%,第七代导演的缺失进一步加剧了创作困境?。
四是?内容创新乏力与审查压力?。题材同质化和审查限制导致内容创新受阻。
历史题材如《八佰》因审查修改而失去艺术完整性,现实题材如《我不是药神》的尖锐批判被迫收敛为温情套路?。同时,流媒体平台的短剧和微短剧进一步挤压了传统电影的生存空间?。
五是?市场信任危机与观众流失?。资本通过数据刷榜和虚假繁荣掩盖真实问题,观众逐渐疏离。
2024年国庆档票房同比下降22%,观影人次减少20%,反映出市场对低质内容的抵触?。此外,流媒体平台的便捷性和性价比进一步分流了影院观众?。
华夏要实现的电影工业化,需要满足生产标准化、作品类型化、管理现代化和创新规模化这四个主要特征。
也就是需要建立起一套类似于荷里活的产业流水线,让电影创作与生产进入流程化、分工细化阶段,并搭配相应的产业标准加以规范。
为此,华夏电影行业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流浪地球》。
工业化流程与管理方面,《流浪地球》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更为系统和流程化的管理方式,包括建立专门的团队来处理UI设计、特效制作等,以及通过更加细致的规划和协调来管理2万人的庞大剧组。还有采用预拍摄、“绿灯系统”评审机制等,以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控制。这些流程和管理的优化,是华夏电影工业化一个成功的尝试。
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采用了生物制作技术和AI学习,以实现角色的年轻化,在视觉效果、动作捕捉和3d建模上也取得了显着的进步。从绿幕抠像到cG,再飞跃到虚拟拍摄阶段,导演将国产影片生产迭代到了一个新的周期。
本土化方面方面,《流浪地球》不仅展示了华夏电影在视觉效果和叙事结构上的突破,也体现了华夏电影人如何将科幻题材与华夏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华夏特色的科幻电影。
全球发行与国际合作方面,华夏电影正逐步实现全球发行,《流浪地球2》就采取了全球同步上映的策略,提升了华夏电影的国际影响力的同时,通过与海外专业发行公司的合作,也促使华夏电影在海外市场的发行和宣传更加专业和有效。
人才培养方面,《流浪地球2》剧组请了20位京城电影学院的实习生到剧组各部门记录制作过程中犯下的错误。数次复盘后浓缩成了名为“工业化管理流程”的两张纸,导演希望之后积累更多的项目经验把它最终编成教材。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电影制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华夏电影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和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