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书房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
陈平笑得胡须都翘了起来,他用手里的狼毫指着狄仁杰,对裴元峥打趣道。
“听听听听,怀英这是算账算到自己头上了!”
“依我看哪,他哪是在说王猛的封赏厚,分明是觉得自己俸禄少,拐弯抹角要大帅加钱呢!”
裴元峥也忍俊不禁,指尖在案上敲出轻快的节奏。
“哦?怀英觉得俸禄少了?”
他故意拖长语调,目光扫过狄仁杰微红的耳根。
“那你说说,要加多少才够你十年攒够这六千石粟?”
狄仁杰被笑得有些窘迫,连忙摆手。
“大帅莫听陈平打趣!臣只是实话实说 —— 这实封的好处,可比俸禄实在多了。”
他正了正神色,拿起刚画的纸页展示。
“您看,俸禄是死数,遇着粮价涨了还得缩水;可实封是几户便缴几户的税,旱涝保收,这便是爵位的实惠。”
陈平收起笑,摸着胡须点头附和。
“怀英这话在理。”
“之前爵位多是虚封,食邑万户也不过是空名,咱们这实封制,才真能让将士们心暖。”
他看向裴元峥,眼神里带着赞许。
“王猛立此大功,得此厚赏,既能安军心,又能立规矩,值!”
裴元峥望着纸上“六千石粟、六百匹绢”的字样,轻轻点了点头。
“那就这么定了,封爵!”
他转向狄仁杰,眼底的笑意未散。
“不过怀英放心,你的俸禄虽赶不上实封爵爷,但若真要攒十年,本帅给你补上行不行?”
书房里的笑声更响了,连侍立在门外的影卫都忍不住低下头偷笑。
狄仁杰拱手作揖,语气半真半假,“谢大帅恩典!”
“只是臣更盼着天下安定,到时候税赋轻薄,百姓富足,臣便是少领些俸禄也甘之如饴。”
笑声渐歇,陈平才正色道:“这爵位制度立得好,赏得明,将来将士们打仗才更有劲头。”
裴元峥点头,目光重新落回舆图,指尖划过晋阳的位置。
“就是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王猛守晋阳,要面对李渊的反扑,肩上担子重,这封赏既是酬功,也是定心丸。”
陈平捏着胡须道:“他以偏师破坚城,生擒薛万均,更收服魏征这等贤才,平定河东半境,这份功劳,够得上侯爵了!”
裴元峥闻言,随即蘸了蘸墨,目光落在舆图上“晋阳”二字的位置。
烛火映着他眼底的红血丝,却透着斩钉截铁的清明。
“陈平说得是,他是我手下封爵第一人,侯爵还是要给的。”
他手腕一转,在纸上写下“晋阳侯”三个大字,笔锋遒劲如刀。
“晋阳乃古晋腹地,以此为号,既合他破城之功,又显封邑所在。”
陈平凑近一看,见“晋阳侯”三个字力透纸背,顿时抚掌笑道。
“大帅这封号定得妙!”
“‘晋阳’二字既点出他血战之地,又让天下人都知道,这爵位是拿命换来的实封。”
裴元峥放下笔,目光扫过狄仁杰刚算的账册,“我想了想,三百户终究少了些。”
“新制要立威,就得让将士们看得见实惠。”
他沉吟片刻,在纸上添了两笔,“食邑五百户吧。”
“按洛阳亩产,五百户一年便是粟万石、绢千匹,足够他养家眷、抚部曲。”
“也让河北军民看看,跟着我裴元峥打仗,功劳绝不会打折扣。”
狄仁杰在旁点头附和,翻到河南道税户记录。
“五百户实封正好 ,我明日就交代下去,在晋阳周边新收编的税户里,挑出五百户良田。”
“之后划拨给侯府,由户部专人管理,按月交割,绝不含糊。”
“不光要实封,还得有硬赏。”
裴元峥补充道,“另赏黄金百斤,锦缎百匹,让信使连同诰命一起送去冀州军区大营,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宣读。”
陈平听得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就该这样!赏得明明白白,才能让人心热。”
“想当年隋军打仗,爵爷遍地走,可谁家真见过食邑的米?”
“咱们这‘晋阳侯’一立,往后将士们上了战场,就知道一刀一枪都能换全家安稳,比什么虚头巴脑的口号都管用!”
裴元峥拿起面前的纸张,在烛火下细细看了一遍。
“晋阳侯王猛” 五个字在火光中泛着暖意。
五百户食邑的数字清晰刺眼,这不是隋朝那些轻飘飘的虚封,而是真真切切的实在好处。
狄仁杰在旁看着,又问道:“那王都督的官职不变,仍兼冀州都督、镇山军大将军?”
“不变。”
裴元峥摇头,“镇山军是冀州军区的主力,离了他不行。”
他话锋转向其他将领,“这次晋阳之战,不光王猛立了大功,底下的将领也该论功行赏。”
他指着军报道:“杨六郎此战劝降薛万彻,不战而屈人之兵,功劳不小。”
陈平接过话茬,“不错,杨延昭这小子不光是勇猛,心思也细。”
“这份胆识和算计,确实担得起一军主将。”
他顿了顿,补充道:“定海军本是按水师建制练的,楼船、拍竿都备齐了,原是为将来渡江南下准备的。”
“可眼下主战场在河东,水师暂时用不上,让他统带陆路作战正合适,等将来南下时再添水师副将辅佐便是。”
裴元峥指尖在案上轻点,沉吟道:“既然如此,就不能委屈了有功之臣。”
他提笔在名册上圈出“杨延昭”的名字,笔锋利落。
“升杨六郎为定海军大将军,正三品。”
“另外给他的诏书里要写明,‘临阵敢战,奇袭破敌,当领水师,待时南下’。”
“让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将来海战的担子还等着他挑。”
说到此处,他忽然想起什么,抬头道:“对了,还有他哥哥杨五郎。”
“军报里说他以身诱敌,与六郎配合无间,也该赏。”
“五郎也不含糊!”
陈平立刻接话,语气里满是赞许,“杨延德身先士卒,带头死战,那股悍劲,跟他爹杨业年轻时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裴元峥听得颔首,在名册上又圈下 “杨延德”。
“亲兄弟同立战功,正好一并封赏。”
“升杨五郎为定海军中郎将,从三品,协助六郎打理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