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的顺序从积分最低者开始。
在这个舞台上,拥有最多的积分者拥有着最高的优势。
种种规则加持之下,强者愈强,而弱者俞弱。
这证明沈又安将会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准备。
她找到节目组,改造了会场的激光投影仪,并用自己的全息装置作为边界投影源,这段犹如海绵里的水似的挤出来的时间被她争分夺秒的利用。
她一边和专业人员沟通调试设备,一边在电脑上敲代码,一心二用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没人会认为她不认真。
时间在紧锣密鼓的流逝中。
台前,姜雨墨已完成挑战。
出题人是经济学专家魏辉,他缓缓现身,问了姜雨墨几个有关论点的问题,姜雨墨对答如流,虽不算多新颖的观点,但一个高中生能有这种反应力和见识,确实不可多得。
专家欣慰点头,给予高度评价。
临了,魏辉问了一句题外话。
“大学有想好考什么专业吗?”
姜雨墨愣了愣,她以前想的能进物理研究院做一名科学家就好了。
但是此刻望着魏辉充满殷切期待的眼神,她抿了抿唇,轻轻摇头。
魏辉微笑道:“可以来大学找我,你很有前途,我看好你。”
魏辉除了是知名的经济学专家,也是顶尖大学经济系教授,带出无数优秀学生。
姜雨墨感到受宠若惊,连忙激动的表达感谢。
接下来就是一百位评审团打分。
姜雨墨是第一位上场的,打分上肯定会吃亏。
最终拿到了六十九分。
这个分数不上不下。
姜雨墨松了口气。
她本就知道自己不是冠军的料,能有这样大的平台给她一次历练的机会,已是荣幸之至。
接下来登场的是张妍和冷云飏。
张妍虽稍显紧张,台风一般,但逻辑思维缜密,将理工女的风采展现的淋漓尽致。
最终拿到了七十五分。
这个分数对比姜雨墨其实已经不错了,还是在外形台风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足见个人能力之强。
冷云飏惯会油腔滑调,但这种正式的场合他倒是难得支棱了一回。
出题人冷承,着名医学教授,冷家旁支出来的,对于冷云飏,自然有爱惜之心,但当着镜头的面,也不好表现的太过明显。
作为冷家唯一的继承人,冷云飏的医学天赋自然无可置疑,他提出的计算机和医学联结的新方式,给出了有悖于主流的新颖观点,得到了在场大部分学者的支持。
最终冷云飏得分八十五。
是目前为止的最高分。
但所有人也都知道,真神还未出场,这些都是先来热热场的罢了。
接下来出场的便是本届人气爆棚的明星选手容羡宁。
顶流就是顶流,他的出场,星光璀璨,评审团和观众席掌声雷动。
容羡宁选择的是艺术学。
出题人是有过无数爆曲的着名作曲家、音乐人林晓谦,他同样也在顶尖的音乐大学执教,门下名徒无数。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林晓谦就是容羡宁新专辑的音乐顾问,两人合作了一段日子。
林晓谦提出了他的论点——音乐的本质,是数学的必然,还是情感的偶然。
这俨然是音乐的形式与情感之争,音乐究竟是数学排列的精密结构,还是纯粹的情感载体?
这实在是一个尖锐而又矛盾,深邃却宏大的辩题。
没有一定的音乐技术深度和情感浓度以及思想高度,还真回答不来。
林晓谦正是了解容羡宁,才选择了这样一道辩题。
这孩子平时太密封自己了,只有音乐是唯一的出口,他也想趁此机会探探这孩子的音乐边界在哪里。
是昙花一现的庸才还是永恒灿烂的天才,他很期待。
舞台陷入黑暗,一束追光打在舞台中央的少年身上,一袭白衣的少年让人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行字。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少年面如冠玉,气质却是矛盾的,既有如雪的清冷,又有如玉般的温润,一双黑眸仿佛潜藏着数不尽的故事,却在敛眸间一切归于平和。
少年所在的方向,便是追光永远的定位,那是天生璀璨的星光,目之所及,便是焦点。
“这是一道直指音乐心脏的辩题,数学的必然、还是情感的偶然?这并非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个揭示音乐为何能如此独特地撼动灵魂的谜题,请允许我,以一个毕生与音符为伴的探索者身份,尝试解开这个谜团。”
少年嗓音清冽,如雨后的清泉,一瞬间似能扫清听者所有的疲惫与浮躁。
加之那从容不迫、舒缓温润的嗓音,不知不觉中将观众拉入他的世界。
那阿茉坐在观众席,沉默的望着舞台上光芒万丈的少年,镜片后的眸光中复杂的情绪在飞快的闪烁。
少年在舞台上走动,那一束追光始终追随着他,形影不离。
他走到一架白色的三角钢琴前,手指轻轻的拨动琴键,清脆的琴音流泻而出。
灯光下,少年面对观众的一半侧颜流露出无尽的温柔。
“我记得我手指第一次笨拙的触碰琴键,是在我四岁那年,幼儿园老师的电子琴发出的不成调的声音,当时吸引我的并非那些看不见的频率比例或震动公式,是声音本身——它像一道光,照进了我懵懂的情感世界,一个简单的c大调和弦,就能让我感到莫名的温暖和安心,一段小调旋律,会在我心中勾勒出朦胧的忧伤,那一刻,音乐于我,是纯粹情感的偶然邂逅,是心灵对声音最直接的、不讲道理的回应。”
少年的娓娓道来给予听众无限的想象空间,没有人走神,专注沉浸于少年编制的音乐世界。
“然而,当我开始学习音乐的语言,那扇“必然”的大门才真正向我敞开。”
接下来容羡宁用扎实的音乐理论与历史知识,体现“数学必然”的认知,然后又以创作\/演奏的亲身体验,阐述“情感偶然”的不可替代性。
他坐在钢琴前,手指落于琴键上,如一只蝴蝶轻轻的落于盛开的鲜花之上,灵巧之美无与伦比。
一段即兴的音乐,完美展现了乐句在数学精确演奏与情感驱动演奏下的微妙差异。
乐谱上的音符是固定的,但每一次的演奏都是独一无二的,指尖力度的毫厘之差,气息的微妙控制,一个弹性速度处理的时机选择,甚至演奏厅里一根针落地的寂静,所有这些偶然的因素,都被演奏者当下的情感状态所吸收、放大,最终塑造出不可复制的音乐瞬间。
少年回归舞台中央,从容的论证:“必然是音乐的骨骼与血脉,偶然是音乐的灵魂与呼吸,音乐之所以伟大,正在与它完美的融合了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它像数学一样严谨深邃,探索着宇宙和谐的奥秘,又像情感一样自由奔放,诉说着人类灵魂的孤独、渴望、狂喜与悲悯,它既是我们对世界秩序的理解和模拟,也是我们内心最直接最纯粹的表达。”
“因此音乐的本质,既非纯粹的数学必然,也非孤立的情感偶然,它是被数学托举的情感,被情感点亮的数学,这、正是音乐不朽的魅力所在。”
少年的目光望向遥远的方向,似在凝视着一个人。
“正如此刻我心跳的频率遵循斐波那契数列,但震源永远在情感的地核。”
情感的余韵犹如看不见的地震,世界天旋地转,万物震荡。
少年弯腰九十度鞠躬。
反应过来的观众席瞬间爆发激烈的掌声,山呼海啸,几乎要将舞台上的少年淹没。
林晓谦难掩震惊,但很快又欣慰的笑开来。
天生的细腻情感,与广博的知识储备,展现了容羡宁超越技术层面的深刻思考能力,结局又将音乐的本质提升到理解宇宙,表达人性的高度,体现出这个少年宏大的艺术视野和对音乐的终极敬畏。
他真的是一个天才。
就算不去做音乐,以后无论做哪一行,这样的思想深度,注定永远是望尘莫及的天才。
尤其结尾那一句,很有余韵,像一种无声的表白。
天才又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