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朝廷和各地官府,也当提前筹划。一旦确认稻种可靠,如何快速繁育足够数量的良种也是个问题,所以,我想要建议阿耶,就占城稻种,先行在其他地方,也划分一部分试验田,同时进行实验育种。”
“试验的过程中,当地百姓一定会有耳闻,此行为过程中,种种事情,算是未雨绸缪。”
李承乾一口气说完,虽然语气依旧带着少年人的清亮,但其中的思虑却已显得颇为周全。
李复看向李承乾的眼神都在发光。
这孩子,可太进步了。
“如此,高明,你就此事写一封奏章,着人送去翠微宫,呈送给陛下吧。”李复笑眯眯的说着:“也好让你阿耶知道,你的课业,做的很好。”
信,这里能收到,那翠微宫那边也一定能收到。
不要小看百骑司之间的羁绊啊喂!
反正就是这么件事,奏章嘛,谁写都是写,当老师的跟学生抢什么活儿呢。
露脸的事儿就让太子去做。
也让李二凤好好看看,自己这个太子少傅,那可是尽心尽力的,要是能给涨点俸禄,就再好不过了。
最低,也得来点什么赏赐吧?
万八千贯不嫌少,十几万贯也不嫌多。
李承乾认真点头。
而再看李泰,他的思绪则是不知道要飞到哪里去了。
李承乾走到桌案前坐下,铺开纸张,凝神静气,略一思索,便提笔蘸墨,开始书写。
李泰、李恪和李丽质都安静地围在一旁,看着他们的兄长写的这封奏章。
很快,一封条理清晰、内容详实的奏疏便写好了。李承乾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小心地吹干墨迹,交给李复。
“王叔,写完了。”
李复正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那封信重新仔细研读,闻言,稍微愣神。
“这么快?”李复反应过来,放下手上的信件,起身走到李承乾身边,接过了李承乾的奏章。
“广州那边试验田的事情,会有消息送到翠微宫,呈送给阿耶看的,我这奏章,写的大多都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不是侧重于信件里已经有的内容。”李承乾解释着:“所以,写的倒是顺畅。”
李复快速浏览了一遍,心中甚是满意。
对了,心里满意,就要说出来。
“奏章写的越来越好了,看法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李复毫不吝啬的称赞着。
李承乾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脸颊微微泛红。
“很好。”李复将奏疏递还给他:“立刻让你东宫的属官以最快的速度,送往翠微宫吧。”
“是!”李承乾郑重地接过,而后马上安排人去送奏章。
翠微宫,含风殿。
午后,李世民也是刚从小憩中醒来,便要马上投身到日常政务的处理当中,不断有奏章送到含风殿。
虽然身处行宫避暑,但是活儿还要干。
只是从一个环境不好的地方,换到一个环境好的地方办公而已。
王德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手里捧着一份密封的急件,低声禀报。
“陛下,百骑司广州急报。”
李世民抬起头。
广州?难道是占城稻有消息了?
放下手上的朱笔。
“呈上来。”
王德连忙将密信奉上。李世民熟练地拆开火漆,取出里面的纸笺,快速浏览起来。
李世民脸上的表情变得平静而专注,又从专注变为难以抑制的喜悦。
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嘴角逐渐疯狂上扬。
“好!好!亩产竟能高出三成五!这帮人在广州,把事情办的太好了。”
“党仁弘配合的好,吴博士他们这帮人也辛苦了。”
“泾阳县书院的农学院,还真是有点东西,去年才有了分院,今年不过一年时间,吴博士就能带着学生将这么重要的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
“当赏!”
“王德。”李世民唤了一声。
“老奴在。”
“记一下,等吴博士他们这帮农学院的人回来之后,朕要好好赏赐他们,另外,他们这些人在长安城的家人,先行赏赐。”李世民笑意盈盈的说道。
“对了,动静可以大一些,让他们周围的人都知道。”
“他们家里的孩子,可不是被朝廷发配到广州去了,是去广州,建功立业去了。”
“是。”王德连忙躬身应声。
王德刚领命要去安排赏赐农学院官员家眷的事宜,殿外又传来内侍清晰的通传声:
“陛下,东宫护卫求见,称奉太子殿下之命,有紧急奏疏呈送!”
李世民闻言,眉梢一挑,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几分。他刚刚还在想这好消息传来,承乾那小子在庄子上不知乐成什么样了,没想到儿子的奏疏这么快就跟来了。
“让他进来。”李世民心情颇佳地说道,身体微微后靠,脸上带着几分期待。
东宫护卫一身尘土,显然是快马加鞭赶来,进殿后单膝跪地,双手高高捧起一份密封的奏疏:“卑职奉太子殿下之命,呈送奏疏于陛下!”
王德上前接过,仔细查验了封口的火漆和东宫印记,确认无误后,才转身恭敬地放在李世民的御案上。
李世民看着那份奏疏,并没有立刻打开,反而先问了一句:“太子在庄子上,一切可好?”
护卫恭敬回答:“回陛下,太子殿下一切安好,与泾阳王殿下、越王、蜀王、长乐公主殿下在庄子上甚是欢愉。殿下接到南方消息后,便即刻命卑职前来送信。”
“嗯,下去领赏吧。”李世民满意地挥挥手。
今天李世民心情好,但凡是干活了的,在他眼前让他看到的,大手一挥就是赏赐。
待护卫退下,李世民才不紧不慢地拆开奏疏。他本以为会看到儿子兴奋报喜、或许还有些少年人夸张词藻的文书,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李承乾那一手日益稳健工整的字迹,以及条理分明、冷静客观的陈述。
李世民一字一句地看完,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表情。
是惊讶、是欣慰、是难以置信,最终全部化为巨大的骄傲和满足!
李世民放下奏疏,沉默了片刻,仿佛在消化这份惊喜。然后,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无比明亮的光彩,对着殿下的王德,更是像对着所有人宣告一般,朗声大笑。
王德适时发问。
“陛下,可是太子殿下又为您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李世民脸上笑意不减。
“还是广州占城稻的事情,吴博士的信,也送去了庄子上,高明看过之后,给我这个阿耶,写了一份奏疏。”
“这奏疏写的好啊。”
“哈哈哈哈,朕的好儿子!大唐的好太子!!”
“王德!朕的鸣鸾,胸有沟壑,目光长远!”
“非止于见喜,更重于务实!不沉溺于功绩,而着眼于隐患!忧心黎庶,思虑千秋!这番见解,这番谋划,老成谋国,深得朕心!朕心甚慰!甚慰啊!哈哈哈哈!”
“王德,传朕口谕,太子所奏,高瞻远瞩,深合朕意!着令户部、司农寺即刻依太子所议章程,会同江南等道总管府,遴选适宜州县,辟官田为试验育种之所,所需钱粮人力,务必优先保障!让他们以最快速度拿出详细条陈呈报!”
“另外,太子的奏章,着人抄录,送到户部和司农寺去。”
“此事,一切以太子吩咐为主。”
“各官员,务必全力配合。”
“再拟旨:赐太子李承乾,白玉螭龙镇纸一方,紫檀木镶金狼毫笔一套,新进贡的徽墨十铤,以示嘉奖!告诉他,他的想法,很好!朕,准了!”
“是!大家!老奴这就去办!”王德脸上也笑开了花,连忙躬身领命,脚步轻快地退出去传旨。
一件大好事,在广州辛苦办事的人得了赏,东宫来送信的人得了赏,给陛下上奏的太子殿下,更是得了赏。
陛下今日,实在是高兴啊。
殿内重归安静,李世民再次拿起那份奏疏,细细摩挲着上面的字迹,脸上的笑容久久不曾散去。
起身找到了那个熟悉的盒子,想要将这份奏章珍藏起来。
又想起来,这奏章是要抄送出去的。
又吩咐内侍,传一名中书舍人过来干活。
就在他眼皮子底下抄录,抄完了,他就能带着抄本离开了。
原件还是在自己手里。
美滋滋。
中书舍人来到含风殿,殿中内侍已经将文房四宝准备妥当。
李世民将李承乾的奏章递给中书舍人。
“抄录两份,一份送户部,一份送司农寺。”
“后续各部谁要是想看,让他们自己派人去抄录。”
“是。”官员拱手应声,跪坐在案前,提笔开始抄录。
“来人,传召吏部尚书,含风殿议事。”
“是。”殿内内侍应声。
等到长孙无忌来的时候,殿内的中书舍人依旧在抄录奏章。
“臣参见陛下。”
“免礼。”李世民踱步走到长孙无忌面前。
长孙无忌的目光看向殿内的中书舍人。
“陛下,这是。”
“高明的奏章,我让他抄录两份。”
“广州那边来消息了,大好事。”
长孙无忌猜测着:“是占城稻传好消息了?”
“没错。”李世民回应着,哈哈一笑,拉着长孙无忌往另一侧内殿走去。
这里算是李世民在翠微宫的书房了,对面内殿,则是他处理朝政小憩的地方。
“喜事!天大的喜事!”李世民朗声笑道,先将百骑司那份关于占城稻成功的密报递给了长孙无忌:“辅机,你先看看这个。”
内殿之中,长孙无忌迅速浏览过信件的内容。
“这……这真是天佑大唐!陛下圣心感天,方有此祥瑞!党仁弘、吴博士等人当记大功!”他是真的震惊了,这个数字远超他的预期。
“不止于此!”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还有高明的奏章,你以为,朕为什么会让人抄录?”
李世民简单的将李承乾的想法说了说。
“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长孙无忌对着李世民深深一揖。
“哈哈哈哈哈。”李世民忍不住笑出了声。
“太子殿下心系黎庶,不矜不伐,提出如此老成稳妥、深谋远虑之策!此非仅农事之策,实乃安邦之略也!”
李承乾也是他外甥,当舅舅的夸赞太子外甥,也是理所应当。
陛下如日中天,太子亦是大唐初升之朝阳。
这番话可谓是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里。他听着心腹重臣如此高度评价自己的儿子,比听到一百句夸赞自己还要受用。
“高明能有如此见地,辅佐他的东宫官员功不可没,身为太子少傅的泾阳王,更是有功,看来,让他多去怀仁那里走走,接触些实务,大有裨益!”
“高明奏章中所言之事,虽然朕说,一切都听太子的安排,但是暗地里,咱们也不能就真的放任不管。”
“所以,此时辅机你暗中费一些心。”李世民语重心长的说道:“这是怀仁给高明的课业,朕不插手,由着他去做,但是也担心,地方上有的官员........”
“阳奉阴违、敷衍塞责,或是能力不济,坏了大事。”
这种情况,以前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太子的第一道政令,必须办得圆圆满满,不能出任何纰漏。
太子之所以是太子,是因为他上头还有皇帝。
太子要历练,那皇帝要做的,就是暗中为儿子保驾护航。
“陛下放心,臣明白。”长孙无忌拱手说道:“另外.......陛下,既然广州那边的试验田已经证明,占城稻种的确是良种,能够提升粮食产量,那么林邑那边.......”
“是否需要臣暗中出手,让岭南那边,跟林邑之间.......”
李世民眼眸中精光一闪。
“准。”
长孙无忌再次躬身拱手。
君臣两人,心照不宣。
“陛下,还有高昌那边。”长孙无忌轻声说道:“是否,要提早做些准备?”
“朕的诏书已经快马加鞭送往高昌,鞠文泰若是有胆不接,哼。”李世民冷哼一声。
发兵,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