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科学的尽头是哲学,那么哲学的尽头也必然是科学。
毕竟本来也没有人将两个不同认知的体系相提并论。
李言闻就算是在学术上,也不敢轻视眼前的圣人。
学术若是不能得到应用,对于世人而言,也就是空中楼阁,可京城到处都能看到与圣人相关的实际应用物品。
所以,圣人想要用【原子】来称呼那至小的物质,李言闻也没有强烈反对,左右都是一个称呼而已,不重要。
更何况,【原】本就有初始之意,如此让原子就更加贴近李言闻的思考了。
朱祁钰也知道,是陶有道以【莫破】命名原子,但他还是选择自己更加熟悉的【原子】。
“原子现在还是概念,未真正被发现,若是能证明原子的存在,那才作为奠基人的尔等,必然要体现在教材上。”
说着,朱祁钰停顿了一下,皱眉问道:“关于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你有何想法?”
李言闻苦笑道:“陛下,臣对此并无想法。”
大致组织了下语言后,李言闻才道:“臣不通教育一道,况且,原子尚未被证明,臣以为,为时尚早。”
“不早了。”
朱祁钰走到一旁的窗前,看着窗外的绿树红花,道:“学习要从小抓起,缺啥不能缺教育。”
“既然是自然学科,那就叫自然课吧。”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朱祁钰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开口。
“是,陛下。”
李言闻虽说对于教育并不擅长,但寻常时也会被请去学校适当展示医术。
就在李言闻还置身事外时,就听到圣人话语。
“自然课也需要教材,刚好你们研究院就要进行相关研究,不如教材便由你们研究院编写吧。”
朱祁钰依旧是一脸笑意,比起自己搞教材,还不如将事情交给对方来做,而自己仅仅是核查一下教材能否可用就行。
“啊?”
李言闻吃惊抬头,便看到那一副欣赏人才的表情,不由得,拒绝的话便说不出口。
“怎么?”
微笑的表情收敛,朱祁钰皱着眉头问道:“可是有什么问题?”
顿时,李言闻就低下了头,若是有什么比圣人皱眉还要可怕的,那应该就是老中医皱眉不语了。
“臣不曾出过教材,怕有负陛下委以此重任。”
这倒不是推脱,而是李言闻当真是这么觉得。
“无妨,谁都有第一次。”
朱祁钰摆了摆手,道:“教育乃是家国根基,而教材,更是教育基础,若是只光顾着研究,而不知如何将结果传承下去,那等人死灯灭之后,研究便成了书库中的灰尘。”
为什么华夏有那么多的经典,那么多先进的发现,最终就只能静静躺在某个书架上,无非就是教育方式有问题,没办法将里面的知识正确的传承下去。
李言闻沉默的听着圣人的话语,这让他开始思索自己为何学医,为何转身成为医药研究者。
治病救人是原因,本意也是让更多的人能活下去,而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若是可以出现更多的李言闻,那可比亲手治病救人还要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