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朝会,朱祁钰坐在御辇中闭目养神。
大明现在依旧是披着文明外表下的野兽。
正如那些从各处送到京城的首级,尽管被精美的木盒包装,但里面切切实实装着那些为祸当地的贼首。
随着各地的亲民官逐渐熟悉手里的事务,大明各处发展也有条不紊的进行。
似乎当初瓦剌的威胁已经不复存在,那些乘风而起的人便开始动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这些小事,自然不会全经过朱祁钰的手,他所做的,就是看一眼,确定一下手底下的人的功绩而已。
如在山村里自立称帝这种事,不仅是朱祁钰觉得荒谬,朝堂上的诸公也是如此。
相比那种席卷一大片区域的造反,现在大明多的是这类小事。
开海通商,给了普通人更多的机会,有了幸福生活的希望,普通人就没有那么多的想法。
当然,这个时代,也让那些自觉不凡的野心家们将目光看向了海外。
大明帝国是庞然大物,人才如过江之鲫,比起在大明,周边的那些邦国,去那里,可以说是大号降临新手村。
对于周边的邦国而言,这也并非是什么坏事,毕竟,过去的人,可各个都是人才,只要利用得当,发展起来也并非难事。
不过,这在朱祁钰看来,很难。
走出大明的商贾,基本上都是心向利益,当内心无法被满足的时候,巨大的贪念就会促使他们从金钱利益往权力利益上靠拢。
这都是后话,朱祁钰就算知道了,那管不管,也要视情况而定。
御辇行驶在干净且空旷的砖石街道上,路边的行人也习惯了这样封路的场景。
现在,皇帝并非是空中楼阁,每次看到圣人銮驾,便能切身体会到皇帝与他们生活在同一座城之中,而非那冰冷的宫墙之内。
行至景仁宫外,持枪禁卫缓缓打开宫门,与护送的禁卫交接任务之后,御辇才被护送着进入宫内。
景仁宫的各种绿植已经在春风的吹拂下越发茂盛,路边的灌木丛间,点缀着精心呵护的盆栽。
斑驳的阳光在御辇的棚顶上印下痕迹,随着御辇前进,不断变换着形状。
宫廷的道路没有了围墙的阻隔,取而代之的是由绿林遮挡视线的屏障,绕过屏障后,便能看到矗立于内的高层建筑。
待到主屋,朱祁钰走下御辇,身边的护卫往来时的路撤离。
“陛下,待会儿还要召见李言闻李院士,不知要安排在何处?”
兴安立马上前,掏出小册子说道。
这时,朱祁钰才想起之前的安排,摆了摆手,道:“直接在会客厅吧。”
李言闻的发现,对于大明未来自然是有极大的好处,这类研究,可以让大明在以后的教学上能够建立起体系。
朱祁钰也没有奢望学术研究能够立刻投入应用,并且给大明带来可观的实际利益。
“是,陛下。”
兴安躬身应下,随后跟在朱祁钰的身后进入主屋之中。
景仁宫并没有紫禁城那样沉闷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