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锣鼓点儿,没有咿咿呀呀的唱腔。
小玉春绕过屏风之后,舞台上先是空了几秒钟,随后几个小厮模样的人,从后面搬了几样东西出来。
一块山形的板子,上面还画着一扇城门。
几块黑漆漆、圆咕隆咚的,像是石头一般的物件儿。
还有一艘看起来,像是缩小版的木船!
几名小厮把山形板子摆在一侧,随后又在相对的另一侧,放上石头和木船,然后直接从台上跳了下来。
此时,茶园子里何止上百人,都被这几样东西吸引住了目光。
大家不约而同都是一个想法:这是在弄啥勒?
即便是看过昆曲的主顾,也是从没在昆曲园子里,见过这些东西的。
一时之间,偌大的茶园子里鸦雀无声,都在好奇的盯着舞台,猜测着下面会发生什么......
咚咚咚!
一阵脚步声......
三名衣着打扮怪异的中年矮子,从舞台后面蹿了出来。
他们出来的位置,正好就在小船的旁边。
看上去,倒像是从船上走下来一般。
这三人头上都戴着一顶宽檐草编菅笠,笠沿下露出半块深蓝粗布钵卷,布巾从额前裹至脑后打结,鬓边垂下几缕散乱发丝......
其中一人忽然摘下菅笠,脑袋上赫然是前额剃光、两侧及后脑编髻的月代头,在发髻上斜插一根竹簪......
他们穿着打扮也很奇怪,上身穿着深褐麻布胴丸,外层套一件靛蓝短打差袢,下摆掖在腰间,露出腰间宽幅黑布带,而下身则是扎着脚绊的藏青指贯袴,裤脚磨出毛边,上面甚至沾上了一些泥土......
三人斜挎着一柄黑漆鞘打刀,左侧挂着短柄胁差,右侧坠着布制小囊,一边走一边说着话:
“前面......就是华朝的领地了......”
“呦西!又可以有花姑娘的干活了......”
“八嘎,向井君,不要只想着花姑娘,别忘了咱们的赌约!”
“忘不了的野田君,只要攻进金陵城,我就要让你看看,是我砍得脑袋多,还是你砍得脑袋多......”
“哈哈哈哈.......”
三名演员刚一上台,茶园子里的百姓大多数还没有从他们身上的服饰,联想到他们扮演的角色......
可是等三人这番话说完,在场几乎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金陵城不是乡野小镇!
自从华朝建立之后,是开放了海贸,允许外国商人来华朝贸易的!
所以在华朝各处沿海的城池之中,都是有不少外国人的!
尤其是金陵城里,这座六朝古都千年古城,江南第一重镇,自然也是少不了这些外藩之民......
至于一衣带水的倭寇之国,也是偶尔有商船过来。
即便一开始百姓们没认出他们的服饰,可是现在再加上他们古怪的口音,和他们说的内容,这些百姓们几乎大多数都反应过来了,台上三个人扮演的是倭寇!
前朝大明时期闹倭寇的时候,这些小矬子可是一直打到了金陵城下!
虽然他们没有攻进城里,可是城外不少百姓也是遭了殃的!
尤其是原本居住在溧水、溧阳和宜兴等地的看客......
金陵附近,当年以这些地方被祸害的最厉害......
这些事儿过去了也就是几十年的光景,在座的虽然没有亲历者,但家中长辈可都是亲身经历过的......
刹那间,茶园子里顿时议论声起,多半都是在小声暗骂:“狗娘养的倭寇!”
不过此时大家都知道,眼前的三名“倭寇”是演员假扮的,现场的气氛还算冷静......
台上的表演还在继续......
山形板子后面,也出现了两名大明卫所兵打扮的“演员”,拿着两柄长枪,扮做巡逻的模样......
茶园子里的看客们也慢慢回过味儿来了:演戏演戏......
这不就是演话本的“科白戏”么......
只不过现在演的,是倭寇攻打金陵城的旧事,就是不知道这出戏是出自哪个话本......
没人注意到,屏风后面,鼓点声渐起,起初微不可察......
随着三名装扮成倭寇的戏子,蹑手蹑脚朝着“金陵城墙”摸过去,同时几次三番躲过卫所兵的巡视.......
鼓点声愈发急迫,茶园子里百姓们的心思,不由自主的全被吸引了过来。
眼看着三名“倭寇”已经摸到了城墙边儿,腰间的倭刀已经握在了手上,下一秒似乎一伸手,就能戳进“城墙里边”卫所兵的脖颈里......
所有人的心几乎都要提到了嗓子眼儿.......
咚!
当!
突然!
鼓槌猛地重重落下,一声巨大的鼓声,伴随着突然迸发的锣响,直接把所有人吓了一跳,有些胆小的甚至一哆嗦,啊的一声叫了出来......
两名“卫所兵”似乎也有所察觉,转头朝着下方看去。
说时迟那时快,三名倭寇猛地把手中“倭刀”挥出,直直插进了\"卫所兵\"的身体里......
“倭寇!倭寇!”
“敌袭!敌袭!”
两名卫所兵“临死”之前,发出凄厉的示警,而三名“倭寇”却是早已拔出倭刀,撞破了城门冲了进去......
锣鼓点儿再次响起,只是这次却是杂乱无章,夹杂着屏风后面各种乱糟糟的配音:
“快跑啊,倭寇来啦.......”
“哈哈哈,花姑娘不要跑,我要睡你的干活.......”
“啊啊啊.......”小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
“顶住!顶住!把这些倭寇赶出去.......”
.......
尽管舞台上空无一人,可是却演出了兵荒马乱的嘈杂......
紧接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从木船摆放的一侧传来,又是几名倭寇打扮的戏子,从后台冲出来之后,一刻不停的跑过舞台,消失在了“城墙”的一侧......
接着便如同走马灯一般,衣衫破碎发髻凌乱的女子、颤颤巍巍的老妪、佝偻身子的老翁、满脸稚气的少年、浑身鲜血的卫所兵将,夹杂在“倭寇”之中,仓皇的从一侧出现,又磕磕绊绊跑向另一侧消失......
茶园子里观看演戏的百姓们,纷纷屏住呼吸,彷佛自己也身处被倭寇攻破城墙的金陵城中,有如丧家之犬四处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