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大身说他念了佛经不知多少遍,依然没有效果。侯仙童说,你的想法太荒唐了,佛经是最慈悲的经典,在救治众生灵性方面的确能够产生神奇的效果,但是佛经并不违背客观规律,反倒符合客观规律。你想,你的指头断了一节,念佛经又怎么能够让断了的指头再长出一节呢?若真是这样,佛经不就违背了客观规律么?并且还违背了因果规律,佛经是最讲因果的。
鲁大身用一只左手捏摸着右手断成半节的拇指道,真烦,当初从我这拇指上掉下的半节指头,我没有想着去捡,去卫生院治疗之际,医生叫我去把它捡回来,可是我返回原地去找,却怎么也找不回那半节指头。
那我就告诉你,从你右拇指上掉落的半节拇指到底到哪里去了。侯仙童说到这里,戛然而止,他把自己的右手掌伸到鲁大身面前,上面立即现出画面特写:早年,鲁大身右拇指的上半节因故掉落在地上,由于太疼痛,鲁大身没有顾及,他一转身,那掉落在地上的半节拇指,就被从门旮旯跳出的一只大老鼠衔到洞穴里当作一顿香餐啃吃光了,你还想到哪里去找喔!那只老鼠溜得远远的,早就无影无踪了。
那只该死的老鼠,若是当时逮住了它,就要将它剁成齑粉。鲁大身嗔怪地讲。
讲这些有什么意思?我现在明白告诉你,那只啖食你那半节拇指的大老鼠,就是当年你捡起的鳖蚌中的蚌死后转世投生的,它投生成老鼠,啖食你那半节拇指,正好复仇了。眼下你们双方的宿债已经相抵,互不欠了,彼此轻松了,这倒是一桩利己利它的好事。
鲁大身总算听明白了,虽然不再吭声,但是点头了。
此刻,侯仙童刚刚目送鲁大身拄杖离开慈济寺,又有一位头盘发髻的老妪从山下匆匆赶来,她自称是叶家庄叶应德的老伴许氏,并不是来找侯仙童给自己看病的,是专程问事的。
老人家,你来问什么事?侯仙童问话之际,大睁着眼睛看着许氏。许氏就絮絮叨叨地讲出一桩怪事——
原来老伴叶应德身体好好的,最近却多次打电话叫在外工作的三个儿子回家,说他要走了,要他们跟他准备后事。我看他健旺着呢!言语举止看不出有半点毛病,而且能吃能喝能睡能干活,他却突然说出这种不吉利的话,我想,老伴是不是有精神病。可是他以前没有这个症状。仙童名声在外叫得响,所以我特地来找你,就指望你把我老伴的精神病治好。
这是不是精神病,还很难说,许姐,你就带我到叶家庄你家里去会一会你老伴就行。
侯仙童说过这话,许氏认真打量着他问,仙童,我多大年纪了,你叫我姐,叫我姨都勉强,叫我老奶奶才对。
侯仙童说,你不能这么讲,不管是谁,就算是凡间百余岁的老人,是男,我一律喊哥哥;是女,我一律喊姐姐。我这么叫,还受了点委屈呢!你可知道,我在天上修行2700年,才下凡的。虽然我是仙童,但是有修行的老资历。
许氏不再与他扯这个话题,说原来是这样,你是地地道道的仙童,一定有本事,那么我把你请回家去给我老伴看病可有希望了。准备好吗?要不要带上药箱。
侯仙童双手伸展开来,将身上的蓝袍一拂,说什么都不用带,比带什么都强。
就这样,他们出了慈济寺,许氏走在前,侯仙童走在后。
下桃花山之际,许氏突然感觉伴她行走的不再是侯仙童,而是她熟知的廖芬。廖芬与许氏同为叶家庄人,按理说,当然是熟悉的,可是自从廖芬被侯仙童附体之后,说出的话是童音,许氏就对她有陌生感,好像没法与她交谈了。
眼下,廖芬看着她,惊诧地问,许婶,你怎么和我走到一块来了?
哦,不对呀!我是请仙童出寺,和我一起到叶家庄去跟我老伴看病的,老伴现在好像患了神经病,人好端端的,看上去很正常,可就是说出不正常的话来。
照说应德叔不可能患神经病,他一生积德行善,从不做伤天害理的事,而且还吃素多年,是个有福德的老人,不可能患这种病。
你应德叔就偏偏患上了,要不,我有必要步路上山,请侯仙童替他看病吗?
许氏说到这里,似乎明白了什么,又发急地讲,哎呀!不好了,我是请仙童到我家去给你应德叔看病的,可是现在仙童不见了,你廖芬陪着我下山去,就算到了我家,又有什么作用?你又不会治病。
随即,许氏转过身,望着她问,仙童到哪里去了,你知道吗?
我哪里知道?
是不是回到慈济寺去了?
那也未必,我只有被他附体,你才可以问他。
那他么时候再附体?
我怎么知道?只有他附体了才算数,他才能替人办事,包括给人治病。
这种话,说重要也不重要,说不重要也重要,彼此说了好久,谁也说服不了谁。不知不觉已走过桃花山路的一半,许氏硬是不走了。她说,我想,仙童可能回到寺里去了,我再到寺里去找他吧!
廖芬说,仙童不一定回到寺里去了
??就算回到了寺里,你找去,也看不见他,因为我不在那里,他无体可附。你要知道,他只能找我附体,不是所有的人他都能够附体的,你知道吗?
那么你就跟我一起返回寺里,让仙童附体,我好面对面跟他说话,你应德叔的精神病一定要他去救治。
有必要回到寺里去吗?仙童想附我的身体,是不分场合与时间的,任何的场合与时间,他都能够附体,包括在这条山路上了,他要附体是顺理成章的事,他不想附体也有他的道理。
廖芬也不知说服许氏没有,反正许氏好像没有主张似的看着她,继而问,廖芬,你说我是下山回家去好,还是上山到寺里去等候仙童好?
我建议你不必上山到寺里去,除非我跟你一起上山到寺里去等候,我等候着他附体,但是没有这个必要,我建议你回家去,据我了解,仙童若是想帮你的忙,就一定会帮,只是迟早的事,若不想帮你的忙,就算你再怎么求,也是白求。
哦,那我就回去吧!许氏转过的身子又转过来,沿着山路下山。
在下山的路上,许氏与廖芬仍然讲出许多关于叶应德值得褒扬的做功德的事。具体说来,他的十善业修得够可以,十善业的首条是不杀生。
叶应德20多岁就开始茹素,就更别说杀生了。但一般人都清楚,你刻意不杀生,有时候却误杀生了。譬如农夫锄草挖地,并无杀生的主观意图,可就偏偏在不经意间,挖死了许多虫子,并且毫不怜惜,也不认为自己有罪过。
叶应德就不同,他要锄草挖地之前,总是口念咒语,告知虫子什么的赶快离开,于是他真的去锄草挖地,就几乎没有挖死或挖伤过一只虫子,并且他劳作的地段根本就看不到一只虫子之类的小动物,就更别说大动物了。
老伴许氏说,你走路都怕踩死蚂蚁,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别人走路,无论踩死了什么都不顾及,也无所谓。叶应德说许氏的想法错误,虽然误杀了小动物也要背过,甚至会召感到不可预测的杀身之祸。
前不久,叶应德的邻居叶应火老头被儿子倒车不慎倒至墙边抵死了,众人都从表象上看问题,认为这是他儿子的失误,不关其它事。
其实失误致人死亡,也是因果使然。那次,叶应德在叶应火丧事完后,正好遇到一位云游的高僧,他就讲出了叶应火被儿子倒车抵死的情况,并且问,像这种情况,存不存在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