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很快就坐上了陈泰的新马车,一辆四轮马车。
“你这马车怎么这么平稳?”刚驶出一段距离,顾承就察觉到异样——这车比他预想的还要平稳,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舒服吧?”陈泰得意地说道,“这是我特意从支家定做的。”
……
随着乘坐需求增加,马车的舒适性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整个长安有二十多家同时投入研究,其中技术最成熟、表现最出色的,就是支家。
与其他家族不同,支家虽然也在车轮和轴承方面做了改进,但他们把重点放在了车厢结构上。
普通马车的车厢是直接固定在底盘上的,而支家的马车采用了嵌入式双层设计。乘用车厢嵌入了两层设计的车架之中,连接处填充了大量缓冲材料。再加上轮子和车轴上的减振设计,乘坐起来非常舒适,远超其他家族的马车。
不过这种设计也有一个缺点:不能在重载情况下高速行驶,尤其是在路况较差的地方,否则刹车和转向系统容易出现问题。但在长安这样的城区行驶,它的舒适性确实无车能及。
“去买几个葱油饼,两碗豆浆。”
为了给吃不上肉的百姓补充蛋白质,苏辰去年就扩大了大豆种植规模,并改进了豆制品的加工方法。如今,豆制品已成为长安百姓最常吃的食物之一,与之相伴的还有各式油炸食品。
虽然苏辰下令禁止向外贩卖油脂,但贫困地区的百姓大多买不起,多余的油脂最终还是流入了长安这样的大城市,各种油炸食品也因此越来越多。像葱油饼这类食物已经相当普遍,价格虽有些高,但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承受。
“怎么这么便宜?”顾承望着远处木牌上的标价,有些惊讶。武昌虽然没有葱油饼,但有类似的食物,一般都要十钱以上,而长安这边却只卖五钱。
“成本低。”陈泰接过手下递来的葱油饼,一边吃一边解释:“他们这里有很多水磨坊,葱、油这些原料也便宜。”
……
长安每天的物资消耗量极大,许多商品因规模效应而价格压低,变得十分便宜。
顾承点了点头,突然,他的目光落在陈泰面前的一叠纸张上:“你看的是什么?”
“报纸。”陈泰擦了擦嘴,将面前的报纸递过去,“今天刚发行的,上面登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
与后世的报纸不同,苏辰让人印刷的报纸尺寸要小很多。除了考虑成本,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刷工艺还不成熟——如果像后世报纸那样反复折叠,很容易破损。因此特意做小了开本,但该有的内容一样不少。
顾承接过来一看,头版是汉军攻占襄阳的详细报道,不过许多细节显然经不起推敲。他很快就把注意力转向其他版面。
原以为第二版会刊登关于贵霜使团的消息,没想到写的却是刘禅买到注水羊肉的事。
“这是谁编的?真够缺德的。”顾承来了兴趣,正打算细读,却发现这是个“标题党”——注水羊肉这件事跟刘禅并没太大关系,问题出在厨王争霸赛的供货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