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湘接见了当地村长,乡公所长等人。
皇帝避暑行宫建在这里,当地百姓也高兴,能沾沾龙气了,不好的是,就是不让到莲蓬山伐木砍柴了。
胡湘对他们说,官府要升级当地为镇,名字为海滨镇。
也对随行官员说,海滨镇的辖区范围大小为一百平方公里。
按亩计算为十五万亩,包括莲蓬山在内。
升级为镇,就能更好的服务行宫,毕竟在行宫工作的公家人,他们的生活要保证,不能动不动就去秦皇港吧。
其实现在这里的驻军,也带来了消费需求,在大道上,也有了几家酒肆。
胡湘对随行的官员说,要拿出一份海滨镇规划图。
也交代了,重点要保护海岸线,要有优美风景,提前规划,超前规划,未来要建设的设施。
回到了秦皇港,哈尔滨守备张东平到了秦皇岛。
向胡湘汇报了北疆情况。
蒲帖哥率领一千女真兵,沿黑龙江进发了。
蒲帖哥也就是蒲鲜万奴的儿子,现在改复姓蒲鲜为蒲了。
胡湘指示道:“要在黑龙江口合适位置建个定居点,野人部落要向定居点集中,”
“太子殿下,定居点要是有冷库就好了,黑龙江九十月份大马哈鱼特别多,捕捞后冻起来,就能存储更多的鱼,到了冬天,天上冻后,就不用机器制冷了,没有煤炭就烧木材,”
对于宋东平的建议,胡湘感觉可行。
大马哈鱼虽然能做成熏鱼便于存储,但没有冷冻处理的快,冷冻只要清除内脏,放入冷库就可以。
胡湘说道:“建冷库需要砖,哈尔滨还没有砖厂,得建砖厂,”
“我让士兵们建了几座小土窑,”
“小土窑不行,建座大点的,在伯力也要建座砖厂,砖窑厂也可以让万奴王参与,”
“太子殿下,万奴王想开办烧锅坊,让他开办吗?”
“可以,万奴王没有啥小动作吧,”
“哼!他敢,如今我大武国国富民强,武力强大,亘古未有,他不是不知道,现在他的安北都护府,就是个空壳子,”
“也不要太逼迫他,他毕竟也为我们做过贡献,以后做不了官,做个富商也可以,”
“太子殿下,把三大江地带的野人女真向沈哈线迁移,那粮食供应是个问题,沈哈线一带,我估计没有一只狍子了,”
现在东北,官府在册的男丁,男丁几乎都有双管猎枪,就是妇人也会开枪打猎。
目前整个东北,官府不禁枪,因为东北野兽多,老虎,黑熊,野狼,野猪,要没有猎枪自卫,经常发生野兽伤人吃人事件,需要猎枪自卫。
而且因为有了猎枪,现在打猎的效率高多了。
也可以说是灭绝式打猎。
猎枪也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工具。
这两年获得了大量的皮毛,制作了大量皮衣,满足了冬天御寒需求。
不过!!老虎皮就有一千多张,黑熊皮两万,狍子的数量那就更多了。
这多老虎皮,本想向宋国出口,玛德,宋国的市场上的老虎皮更多,估计有四千多张。
华南虎,会被宋国猎户杀绝!!
娘的,胡湘想,宋国可别把大熊猫给干灭绝了。
现在人根本没有动物保护概念,感觉杀的越多就越好,比如老虎,以前官府还得悬赏打虎,不过现在不用悬赏了,在真理猎枪面前,老虎也成了羔羊。
胡湘要把三大江流域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
那样野人女真部落,就得大量迁出去些,不然他们配备猎枪后,也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还有三大江流域,虽然也是巨大的平原,但它的开垦难度,非常大,就是野人女真,也称那地方为鬼沼,野草都高到了胸部位置。
不易开垦,那就划为自然保护区。
(后世说的北大荒,说的就是三大江流域,那块大平原有十万平方公里,包含外三江平原,是名副其实的黑土地,黑土地厚度是世界之最,特别肥沃,就是那地方太难开垦了,清末民国一千八百万闯关东的穷苦农民,都不去那垦荒地。)
沈州到哈尔滨一路千里大平原,有足够的优质土地可以开垦。
未来建了铁路,也方便粮食南运。
胡湘对张东平说道:“今年辽东的粮食,朝廷不外调,作为他们的口粮,要向他们宣传种地的好处,天暖种地收粮,天冷猫冬吃喝,不用一年四季,每天不停的找吃食了,到了冬天,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张东平表态道:“有朝廷的支持,我今年一定能完成十万移民计划,”
“要建设四百个村屯,每个屯子十五户到二十户之间,要让他们学会建土房子,盘火炕,”
野人女真部落,每户人口比较多,因为他们经常共同打猎,很多兄弟不分家,也是为了对抗恶劣的生存环境,一个人野外打猎都有可能被老虎吃了。
“蒲帖哥押回来的部落,让他们去哪定居,”
“我估计,回来也得到秋天了,让他们在三大江一带定居吧,”
“太子殿下,女真兵的军队纪律,要不是没有时间,真该好好整治一下,”
“哦…你详细说说,”
…
通过张东平的述说,胡湘了解了些情况,女真兵每到一个部落,经常是强征兽皮,要女人,野人女真部落被征服,其实是在熟女真人的威胁恐吓下,屈服的,谁要是不屈服,直接枪杀。
“这次蒲帖哥又从野人女真部落招募了些兵,他们有了火枪,会不会更冷血好杀,我交代过蒲帖哥,要约束下面的士兵,他给我说,中原人讲究仁义道德,野人部落崇尚强者,”
“是得好好改造,这都是恶劣的生存环境造成的,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对蛮人也适用,我们中原人历史上不也人相食过,”
…
“刘大人,那些野人打一枪就会了,一点也不傻,”
“他们不傻,傻子不可能在这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的,”
“为什么要和他们说,明年这个时间,我们还回来,”
“他们不也期望我们来,对他们来说,这是天下掉馅饼的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