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的人都以为,银票\/宝钞是钱,是用来买东西的。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它是一个赚尽了千家万户的敛财工具;它是一个摆在明面上的永不可摧毁的阳谋。
而能知道它的本质者,一是被长辈名师明确告知,二是靠着活了大半辈子的经验才悟出来的。
而活大半辈子就能悟出者,已经比多数人敏锐。
如小谷这般,小小年纪就能悟出银票本质者,真真是凤毛麟角。
“早慧者必须尽早引导,否则恐会伤及己身、或是误入歧途,老身也是惜才,才厚着老脸跟你说这事儿,还请亲家莫要嫌我多事。”关老夫人点到为止,起身告辞:“曾孙姥姥,老身家去了,小米丫头及笄礼的事儿,有啥要商议的就派人来告知老身一声。”
曾孙姥姥?
这个称呼,就是关老夫人活了一辈子的练达。
偷听的秦小米服了,不住点头,表示佩服佩服。
又急忙溜走,免得被关老夫人和奶奶发现。
她的举动是被秦小姑看在眼里,无奈摇头:“真是皮得不行。”
关书吏却说:“挺好的,这才像个没及笄的半大孩子。”
平常耍手段杀天杀地的时候,才叫人头大。
秦小姑听得笑了,抬头看他:“你这话说得,像我爹娘。”
她嫁的这个人也很有意思,有时脑子似老一辈,总希望小辈像个正常孩子,有时又离经叛道,帮着小辈掀桌干翻陈规。
关书吏愣了愣,问:“舒姐儿嫌我年纪太大?”
哈?
秦小姑笑出声来:“你在胡思乱想些什么?”
“瞅瞅,感情多好,等老妇人的这么点工夫都能聊得笑出声来,你这个当娘的,能放心了吧。”关老夫人对秦奶奶道。
“把舒姐儿交给关女婿,我最是放心。”秦奶奶看着秦小姑跟关书吏这对佳女佳婿,浑身上下都透着喜悦气,对女儿的归宿,满意至极。
“娘、祖母,你们说完话了。”秦小姑扯掉关书吏的手,朝秦奶奶她们走去,可没扯掉,被关书吏扶着走向二老。
又磨叽一番后,关家才告辞归家。
当晚,秦奶奶秦爷爷关起门来,说秦小谷的事儿。
第二天吃早饭时,秦爷爷秦奶奶对秦小谷说:“小谷,按照你的想法走吧,莫要顾虑着我们……人生是你自己的,不是我们的,该怎么走,理应你自己做主。”
秦小谷愣住,眼眶瞬间涌起眼泪,当场跪下,给爷奶磕了头,说:“谢谢爷爷奶奶疼我。爷爷奶奶放心,我不会冒进,只会稳扎稳打,给家里带来更多庇护。”
“傻孩子,快起来……”
“不用说这些,说这些干啥,你还这么小,还是该任性的年纪呢。”
秦爷爷秦奶奶憋不住了,扶起秦小谷……要不是正月,祖孙三人非得抱头痛哭一场。
不好大哭,就只能用打来发泄情绪了。
秦二叔就被秦爷爷秦奶奶一起针对,一个举起大巴掌,一个抄起短把扫帚,啪啪哐哐就是打。
“爹娘你们不讲理!媳妇,媳妇赶紧回咱们屋,把私房钱拿走,免得二老没打到我,会去抄了咱们的私房!”
秦二叔说着,急忙从后宅后门逃走,秦爷爷秦奶奶追,一路鸡飞狗跳,惹来几家人看热闹,把秦六婆看得哈哈乐,都没空骂秦英送给岳父家的拜年礼太厚了。
今日大年初三,是吕九跟娘家定好的回娘家的日子,所以一大早就起来准备礼物。
至于韩婉娘,则是跟娘家约定好初九再回。
她跟阿杰在娘家住几天,衙门就开印了,阿杰就能直接去县衙上差,不用再来回跑。
且这个安排,还不影响娘家嫂子们年初二回娘家的老例。
因此韩婉娘有空跟着秦六婆一块在后门处,看了秦二叔被爹娘追着打的热闹。
秦六婆回头就见二儿媳妇一脸兴奋的,气得冷哼:“老二媳妇,有点正形没?哪家媳妇像你这样爱看八卦的?赶紧给老娘回去干活去!”
娘不就是那个爱看八卦的媳妇?
韩婉娘差点脱口而出,好在忍住了:“诶,儿媳这就回去干活,婆婆先看着,等会儿吃早饭时,把后续告诉儿媳一嘴啊。”
“哼,付钱就告诉你,想白听,没门!”秦六婆心里腹诽,阿杰媳妇瞧着娇蛮,内里也是个八卦秧子,等年纪上来了,怕是会成为全镇最八卦的媳妇子!
韩婉娘:“……”
婆婆不仅八卦,还啥钱都赚,得亏年纪大了,还有五堂伯家压着,不然婆婆得因为赚钱吃上牢饭。
韩婉娘没说话,回去干活。
吃完早饭,秦英夫妻就驾着从秦爷爷家借来的驴车,回吕家去。
吕族长家早就在等着了,见他们回来了,欢喜不已,整座宅子都因此热闹起来。
见到女儿女婿带回来的礼物后,越发欢喜,直说:“咋又带这么多礼物回来,太费钱了。”
秦英笑道:“我是新姑爷,头一年得拜访亲戚的,这一车礼物都少了。”
吕家人听罢,也就不再说啥,帮着搬礼物,分礼物,又带着新姑爷,去拜访血缘近或者比较有本事的族亲。
初三天气好,没下雪,秦家也忙完招待新女婿的事儿,因此今天,几乎村村出动,来给秦家拜年。
半街岗哨忙疯了,钟百户加派了一批兵马来镇守,对于一些不亲近的人员,直接拦住不让进,只做登记,统一将来拜年的名单,交给秦家。
秦爷爷秦奶奶还提前换了一批新铜钱,搬到半街岗哨的小屋去,按照来拜年人家给的礼物价值的贵重,给予不同等级的铜钱作为回礼。
有回半两银子的、三百文的、一百文的、五十文的。
而来拜年的孩子们,也统一给了六文钱的压岁钱。
因此这一天,秦家发出去的银钱高达五十多两银子……没办法,秦家太香饽饽,只要是一天能往返的乡亲之家,都来拜年了。
特别是工人们,全家老小一起来。
不过为防堵塞,工人们是去药材坊大门口的拜年点拜年,至于工人们的拜年礼是一律没收,但秦家给了工人家的孩子们发了压岁钱。
铛铛铛!
彭苏氏喊:“东家有令,拜年的登记好后,拿上压岁钱就回家去,不要留下年礼,东家不收,硬塞视为贿赂,贿赂属于犯工规,要开除!”
彭苏氏母子在药材坊里过年,而这个年,是彭书平过世后,母子俩过的最好的一个年。
吃得丰盛、穿得暖和、还不用再害怕有人来砸门砸窗,要硬闯进家陪他们过年。
母子俩很是感激,见今天忙,自发报名来帮忙。
工人们已经被训练出来了,听到喊话,没有纠缠拉扯硬塞年礼,听话照做。
所以虽然来拜年的工人很多,却大半天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