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宦官下马,捧着诏书一步步向姜维走来。
到了近前,领头的宦官宋忠单手横拿卷起的诏书,用尖细的嗓音说道:
“卫将军,接旨吧。”
姜维不为所动。
“卫将军。”
“卫将军?”
宋忠有点不耐烦了,当即直呼其名:“姜维!你要抗旨吗!?”
来忠上前一步,瞪着那宦官骂道:“阉狗!岂敢对将军无礼!”
“你,你,你这兵痞!”宋忠自进宫以来,还从未让人这般当面折辱过,当时便破了防。
“我乃黄门令心腹,只一句话,便能要了你的脑袋!”
“黄门令?”来忠冷哼一声,不屑地说:“我等将士为国浴血奋战数月,尔等阉宦却在宫中蛊惑陛下,成都人心丧乱与黄皓那厮脱不了干系,待我回成都,第一个先宰了他!”
“兵痞好大的狗胆!”宋忠怒不可遏,转身从身边人手中夺过节杖,大喊:“来人!将此人推出斩首!”
话音落下,士兵们不为所动。
宋忠眉头一皱,将节杖高举:“此乃天子亲授节杖,我手中又有尚书台诏书,尔等皆要抗旨不遵不成!”
过了半晌,士兵们才你看我,我看你,哗啦啦地跪了下去,以示对天子的敬畏。
然而那道对袍泽动手的命令,却都选择性无视。
此刻,姜维还双目无神地站在那里,廖化凑过来小声道:“伯约,可有决意?”
姜维回过神来,转头看向廖化:“为人臣者,天子有令,岂敢不从。”
廖化眼底带着些许泪痕,闻言缓缓点了点头。
这话应该是姜维的真心话。
别看以往出征时,他很少听朝廷号令,甚至此次战役他还屡次向朝廷提条件,真不怪朝中有人说他有拥兵自重之嫌。
但廖化知道,姜维是为了赢。
然而这次却不同了。
陛下与成都百官既然已经投降,他们这里三万余官兵就算全部殉国,除了得一个抗命不遵的后世名之外还有别的什么吗?
难不成只靠一腔热血就让汉室幽而复明不成?
廖化回首看了看身后神色疲惫的将士们,长长一叹。
唉,给蜀地留下这些好儿郎吧!
这时候,姜维终于走上前,低下头颅,举起双手,一字一顿地说道:
“臣姜维,领旨。”
..............
下午,在与剑阁下的魏军协商后,敲定明日一早正式受降。
翌日,汉军三万七千余官兵齐卸甲。
姜维等一众汉军将领脱下甲胄,换上儒袍,走下剑阁。
夏侯霸清楚得知道自己是第一次见到姜维其人,却不知为何,有点面熟......
应该是错觉。
虽然这些年他的主要工作是后方督战、统筹以及押运粮草,一线战斗都是邓艾、陈泰打的,但与对方姑且也算得上是老对手了,故而对其人起码的尊重还是有的。
此刻,他打量着这位给边境带来十多年“蜀患”的始作俑者。
换上一身青灰色袍服的姜维很是儒雅,尽管表情整体看上去平淡如水,眉宇间的神色掩盖不了悲伤。
“姜将军。”夏侯霸开口道,“你我虽素未谋面,却在雍凉隔山相望了许多年啊。”
他只是随口寒暄,不奢望对方能给什么好态度,想着尽快结束伐蜀之役,回长安享太平日子去。
不料姜维转过头来,却是恭维道:“夏侯将军虎步关右,今日之威名不逊昔日之令尊。”
“哈哈哈。”夏侯霸爽朗地笑了起来,一伸手:“走,入帐一叙!”
二人来到征西将军的大帐,夏侯霸先是让亲兵拿来蒲团、小案和一些酒食。
没过多久,他举着酒盏看向姜维,玩味地说道:“你主的选择没有错。”
姜维默然不语,自顾自地以袖遮面,喝了一盏。
夏侯霸继续道:“自汉末以来,天下纷乱。我武皇帝从四战之地的兖州起家,擒吕布、灭袁术、定河北、复关中。”
“我文皇帝承天命,收三郡,通西域,让中原百姓重新过上了太平日子。”
说着说着,夏侯霸脸色已然泛红:“我明皇帝少年英武,彼时你家丞相七年五犯,闹得整个陇右鸡犬不宁,但他决胜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之中,终是让陇右得以免受战乱之苦。”
听到这里,姜维脸色微微一变。
夏侯霸不管他爱不爱听,继续历数着大魏君王的功绩:
“今上乃宗室翘楚,二十多年间退吴兵、平辽东,定荆襄,如今蜀地平定,只剩东南一隅。我相信,今上必是平定这乱世,让天下重归一统之人。”
“所以啊,早日投降乃是对蜀地士人、黎庶、乃至刘姓宗室都多有益处,何乐而不为?”
姜维依旧不动声色。
夏侯霸悄悄注意着他的神情。
从魏国对姜维此人的了解,他对蜀汉的忠诚度到底有多少,要打一个问号。
潜伏在蜀地的谍子称,姜维有阴养死士之嫌,在成都朝中也有人攻讦其人拥兵自重。
夏侯霸是个心思敏感的人,这些年虽然在长安待着,却会时常留意朝中诸事。
倒不是说他在担心什么,只是多一些消息,总归心里安心一些。
故而他也乐于洞察人心。
方才说的那些便是试探....
在他看来,一个敌国军界一把手,刚投降就被人当面歌功颂德,多半会忍不住发怒,至少不会无动于衷。
然而姜维回应却是出乎他的意料。
“对了,我记得伯约本就是凉州人,是魏人啊!如此,也算是荣归故里。唔...待我修书一封,表你为将,日后若我还在长安,你我说不定还可以共事呢。”
姜维依旧不语。
见有些冷场,夏侯霸尴尬一笑,随即换了个话题。
....
酒过三巡,姜维离开了夏侯霸的军营。
他的身旁有几名魏兵护卫着。
此时的魏营已是一片欢声笑语,大伙吃肉,喝酒,好不快活。
如今蜀兵皆已卸甲,裨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全部有专人看管,且有专门的部队负责警戒,故而没什么可担忧的。
姜维走过一处营地,忽然听见几名士兵在聊着些什么。
他本没心思关注,却听到了几句关键的话。
“话说...好像是邓刺史率先攻入成都,接受了蜀国皇帝的投降,这头功到底是谁的?”
“这.....不好说啊。”
“肯定是将军大!咱们这边从汉中一路打到现在,面对的全是蜀军主力!”
“哎哎,你说,夏侯将军得封个什么官?嗝~~~~”
“征西...大将军吧?加个‘大’字。”
“灭蜀这么大的功劳,只加个字?我要是将军,我第一个不乐意。”
“那就太尉,司徒!够大了吧。”
“这个好!”
“且慢,这些官朝中不是有了吗?”
“管他呢?庙堂里腐儒能有我们夏侯将军功劳大吗?老家伙早该让位咯!”
“哈哈哈,就是!”
“夏侯将军真做了三公,肯定也不会亏待我们兄弟吧。”
“那是自然,将军的为人诸位还不知吗?”
“天子姓夏侯,将军也是,我听说论辈分,将军乃是当今天子的族叔,现有如此大功,封个王不过分吧?”
“对,封王!”
“都闭嘴,都他妈不想活了?这话也敢说!”
“姜将军,这边。”耳边传来甲士的声音。
“有劳了。”姜维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