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城内的一间房内,邓芝咬着牙,看着身旁医师为他清理包扎伤口。
“老将军年事已高,就算不是伤筋动骨,也经不起这般箭伤啊。”
“无妨。”邓芝坦然道,“这把年纪了,死则死矣。”
老实说,他心中早有觉悟。
两年前,在出征涪陵平叛的路上,邓芝见缘山有许多黑猿,一时兴起,便亲手射猿,一箭便中。
结果,那被射中臂膀的猿猴自己拔出箭矢,后用树皮和树叶塞住创口。
见状,邓芝自知违背了物种的天性,必遭天谴,命不久矣。
“阎宇到底是躲起来了,还是已经投降了魏军?”
座下,巴郡太守王彭抱怨不已。
一开始众人还尊称阎宇为“右将军”,但时至今日对方还不出现,江州诸将已然对他失望。
他娘的,这厮永安之败后,人就不见了!
不过站在阎宇的角度来看,也是情理之中。
车骑将军邓芝向来以严厉的形象示人,在朝中无人不晓。
说句难听的,阎宇若带着残兵来投,没准邓芝一怒之下就要把先斩后奏,以正军威。
对此,邓芝也很无奈。
国难当头,他必然会极力克制自己,但没办法,往日的印象已经改不了了。
眼下,江州这点兵马,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或许支撑不了太久。
“将军?”见刚刚上完药的邓芝就往门外走,部将连忙起身,关切道。
邓芝摆摆手:“不必管我。”
“是。”
邓芝出了门,独自来到城东,登上城楼。
身旁的亲兵一言不发,只是默默跟着。
邓芝看着城下,愁眉不展。
截止到今日,阳关城已然破败不堪,仅有的五千守军也死伤惨重。
躺在营里哀嚎的伤兵不知凡几,每天被担架覆着白布的人拉走了一批又一批,当真触目惊心。
当然了,魏军的伤亡也不在少数。
但这有可比性吗?
人家是什么国力!
阳关乃江州城门户,若是失守,江州城也就不必守了。
话说,江州向来都不是防御的重点,这些年朝廷对城池的修缮没太多投入。
邓芝想起,当年李严都督江州时曾上表:“更城大城,周回十六里;穿城后山,自汶江通水入巴江,使城为洲。求以五郡置巴州。”
结果,丞相不许。
李严的野心不难猜测,这是要新设巴州,使与益州同级,使江州城作陪都之意。
这种要求,难怪丞相不准。
唉,说句不中听的。若是丞相当年批准了李严的上表,如今的江州城或许能更好地阻挡魏军吧。
邓芝稍稍缅怀了一下故人,很快摒弃这些杂念。
第二日清晨,他召集众将商议军务。
偏将李徽问出了一个众人比较关心的问题:“都督,不知成都是否有援军前来?”
“没有,陛下只下诏让我等固守江州。”
邓芝性子直,不愿隐瞒。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闻言,李徽神色变得黯淡。
魏军攻势甚猛,伤亡每日剧增,死守阳关要守到几时?
别他妈我们为大汉尽忠了,待魏军一到成都,公卿大臣们却径直投了。
那我们死得有什么意义?
将军郑容开口道:“都督可否向卫将军求援,抽调剑阁守军南下?卫将军素来敬重都督,只要您一封书信....”
“不妥。”邓芝摇摇头:“此时撤了,恐一泻千里。何况巴西沦陷,有魏军自巴西南下垫江,不是没有可能于半路截击援军。”
众将闻言,更是心灰意冷。
不过好在邓芝身旁的这批将领都是跟随他多年的心腹,其中不乏有荆州籍将校的后代。
即便心里不爽,真到了紧要关头,该顶还是会顶上去。
“严司马。”邓芝吩咐道,“再去点一下粮草、军械,核对兵册。魏军战线拉得很长,东边又有吴军在侧,如今也在咬牙坚持。”
“守住江州,朝廷还有回缓的余地。若守不住,即便姜维击退剑阁魏军,收复汉中也于事无补。”
“属下遵命。”
严范拱手应道,心里却忍不住嘀咕。
眼下这个局势已经不容乐观了,拥有地形优势的阳关若是都守不住,把数万魏军放入一马平川的益州腹地,仗还怎么打?
届时朝廷还有军队迎敌吗?
或许有的吧。
但那批生在承平年间的宿卫军,怕是连血都没见过。
就在他思考之时,耳边传来隆隆的鼓声。
唉,魏军又开始新一轮攻城了。
...........
垫江县(今重庆合川),乃是巴、巴西、东广汉、犍为、江阳等五郡交界,现属巴郡统辖。
亦是涪水、宕渠水、西汉水,三江汇集之地,天然的粮仓、交通枢纽。
昔年,刘备至江州,便从垫江乘舟入涪,刘璋亲自率军来迎。
称其为蜀中命脉或许不还够格,但区位优势却也是格外重要。
由于涪城就在梓潼身后,得知魏军突袭垫江的消息,汉国朝廷急作一团,他们对后续战局的发展已经脑补了许久。
为什么?
因为当初先主令丞相入蜀助战,走的就是这一条线!
历史说不定就会重演呢!
垫江若失,这支魏军既可南下合围江州,亦可溯江而上进攻涪城。
涪城再一陷,剑阁数万汉军精锐就要面临两面夹击,其结局,不敢想!
到了目前这个局势,龙椅上坐得若是个“创业”之主,此刻或许就到了要御驾亲征,为社稷而战的时候。
可惜,刘禅乃承平之君,不通武略。
此刻,大殿上的他心急如焚,如坐针毡,想说些什么却不知说什么好,只能听着台下群臣你一言我一语。
“垫江若失,三巴溃烂。魏军就算不一口气打到成都,也有整军再战的底气。”
“可现在朝廷哪还有军队?董尚书、张征西已将精锐带去剑阁。”
“不如抽调一部分?反正剑阁无须那么多守军。”
“不可!拆东补西,恐顾此失彼。再者,卫将军的兵,谁能调得动?他总有一百个理由等着你!”
“那只能从成都征调了。”
这时,虎贲中郎督、行领军赵统举着笏板出列:“启禀陛下,臣尚有虎贲、羽林二军,合一万三千人。”
听了半场的刘禅终于开口:“朕知晓,可..可若是卿都出战了,谁来拱卫成都?”
“陛下。”赵统说道,“当下若不能拒敌于外,等魏军数万大军突入平原,兵临成都,这万余禁军将形同虚设。”
刘禅觉得有道理。
然后又有大臣持不同意见:
“赵领军所言不无道理,但现在魏军神出鬼没,此前谁能想到垫江会遭到攻击。万一魏军又派奇兵绕过剑阁,则涪城危矣。”
刘禅觉得也有道理。
说白了,捉襟见肘。
如今的大汉像一块处处漏风的房子。
“陛下...”赵统想要再次开口请战,刘禅却摆了摆手:“容朕再想想,再想想.....”
退朝后,刘禅带着一行宫人向寝宫走去。
路上,他忍不住向黄皓问计。
黄皓轻声道:“老奴以为,禁军绝不能派出去。”
“为何?”
“如今形势危急,朝野人心难测,若连禁军都派出去了,一旦有人欲行不轨,将无人拱卫皇室。陛下当思之,慎之。”
“有理。”
刘禅像是吃下一颗定心丸,决定再观望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