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道又称故道,《辞海》中有云:“刘邦自汉中由故道出、还定三秦”。
历史上刘邦的“暗渡陈仓”,正是走得这条山道。
同时它还有另外一个别称——嘉陵道,不过这个时候嘉陵江上游北段,被称为故道水。
魏军出散关后,一路行军非常快。
有水运之便,身后又是粮屯重地陈仓城,故而不用为粮草担忧。
原本这条水路是与汉水是一脉的,是为古汉水。
而在前汉时期武都的一场大地震中,河道被阻,这一段汇入嘉陵江,另一段则是如今的西汉水。
也就说,这水路无法从陈仓直指汉中。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曾走陈仓道,意在突袭。
但其军事意图被曹真猜到,早早派郝昭严防死守,最终诸葛亮只能无功而返。
呃...其实蜀军在撤退的时候伏杀了王双。
但对魏国而言,这么一个没身份没背景的武将,死了就死了。
那时曹叡并不在意。
由于魏蜀两国多年的拉锯,陈仓道一带的汉民已经非常稀少了,从散关出发一路上看不到人烟,蜀国也只是在河池县内有些许百姓和驻军。
不过,山里却住着不少氐族人。
河池县又称仇池县,山中有平田顷,号百顷,白马氐杨氏据之,酋长杨千万自称百顷氐王。
昔年马超据汉阳,杨千万起兵响应,后为夏侯渊所败。
次年又被夏侯渊在讨伐韩遂时顺手击败,终降。
不过在武都被蜀军占去后,魏国便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
....
李密气喘吁吁地登上仇池山,身后是数名护卫。
说实话,杨氏并未是归附蜀汉的部落,这些年双方只是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而今大敌压境,杨氏到底是何种心思,真不好说。
“贵使,请。”
一名氐族士兵将李密带到一间土屋前。
这里的生活气息浓郁,比起外面的乱世,仿佛一片净土。
李密环视了一下,并没看到多少人,不过他心里知道,只要杨千万想,他随时可以召集数千,乃至上万人为他征战。
收起心思,李密跟着那胡兵走进去。
屋里窗户不大,全靠烛火撑起亮光。
李密瞧见坐榻上坐着一大汉,约莫着五十来岁,他的下方则是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和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
李密随即拱手:“汉卫将军主簿李密,见过氐王。”
“贵使请坐。”杨千万抬手一指,那边是一张早已准备好的小胡床。
“多谢。”
杨氏可不是小部落,到杨千万这里已是第三任酋长了。
要知道,一个胡人部落并非全是一姓,里面不乏有氐人贵姓和众多杂胡小姓,每一代酋长或多或少伴随着腥风血雨。
而杨氏却能嫡传三代,依旧做这个部落的主人,可见其在本地的威望和实力。
“贵使,是为魏人之事而来吧?”
没等李密开口,坐榻上的杨千万率先问道。
“正是。”
李密心中一定,大家都是聪明人,不如就敞开了谈。
杨千万呵呵笑道:“卫将军高看我杨某了。如今魏国大兵压境,汉国精兵都要避其锋芒,何况我这小小部落?”
“氐王所言极是。”李密道,“在下不敢在您面前夸海口,此次前来只是为氐王陈述利弊。”
“愿闻其详。”杨千万摆摆手。
李密问道:“敢问羌王,倘若魏军攻下武都,白马氐降否?”
杨千万是曹操时代过来的,这种阵仗见得多了。
在他看来,降与不降,至少得打一架再说。
但这话不能跟对方言明,于是看着李密,反问道:
“我看魏人这动静,是要一举攻灭贵国,哪里有功夫理会我这荒山?”
“在下以为不然。”李密道,“氐王所据之地退可割据山头,进可阻隔山道,乃要冲之地。”
“魏军若攻下武都,必会视您为眼中钉、肉中刺,岂有不拔的道理?”
杨千万当然清楚这些,说实话蜀军在武街城和河池县的兵力并不多,他只要愿意就可以随时下山四处劫掠。
但没必要。
汉国虽疲敝却也是惹不起的。
不过杨千万不认为对方有说服他的理由,他的表情忽然阴沉下来:“那我就顺应天命,归顺魏国。”
说完,等着李密的反应。
李密露出一抹笑,缓缓道:“识时务者,是为俊杰。氐王如此选择,并没有错。”
“那....”既然对方已经认输,杨千万便准备结束话题,但话音刚起,李密却再次开口。
“只是可惜啊,杨氏三代人的努力,就要白费了。”
“此话何意?”杨千万脸上生出几分恼意。
李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继续道:“您莫非不知逆魏夏侯献在关中、陇右做了什么?”
“无论是羌人还是氐人,皆迁其部众后打算,再设护军,宛如被圈养的牲畜。”
“如我所猜不错,此番蒲氏、强氏等曾经在陇右叫得上名的氐人大姓,如今正被魏人驱使服苦役,为魏军转运粮草,修筑营寨,填壕甚至是攻城。”
“而那些不顺从的,皆被血腥镇压,屠戮殆尽。”
“这是您想要的结局吗?”
杨千万有些意动,张了张嘴。
李密趁热打铁地说:“这些年我大汉对氐人的政策都是非常利好,从来不想以强权来打压。”
“卫将军在陇右深得人心,每每出征皆有羌氐来投,这一点您是知道的。”
“此番魏国虽来势汹汹,但我家卫将军已有万全之策,汉中防线固若金汤,魏军越是深入,后勤压力就越大。”
“当年曹操攻汉中的情形,您也是见证过的。若非张鲁胆怯,他曹军根本拿不下汉中。”
听到这里,杨千万看向下方的男人:“阿豹,你觉得呢?”
此刻,让李密这么一煽动,他心中愤懑不已。
“祖宗基业不可夺,杨氏就算死,也要死在仇池。”
“若真如汉使所言,我族人会被魏人迁来迁去,我定会起兵反抗!”
“与其那时再反,倒不如现在搏一把!”
杨千万点点头,看向李密:“为贵使介绍一下,这是吾儿杨班豹。”
说着,又指了指身旁的少年:“孙儿杨飞龙。”
李密拱手行礼。
杨千万慈爱地看着孙子:“飞龙,你怕不怕?”
杨飞龙大声道:“怕甚?魏人来了,杀便是了!”
杨千万大笑:“好,好,好!”
随后看向李密:“说说吧,要我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