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主帅,耶律自然也要亲自去看看,不过他并没有前去叫阵,而是在南门营地坐镇。
三千突厥铁骑气势汹汹的来到南门三里外,挑选了一个底气十足的兵士上前叫阵。
面对他们的叫阵,城内的汉军仿若未闻一般,没有丝毫的反应,直接高高挂起了免战牌!因为就在昨天,李存孝便已经下达了军令,对敌军的叫阵一概不予理会!
城外的敌军们见状,先是一愣,随即便开始扯开嗓子大声叫阵,试图激怒城内的汉军。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呼喊,城内始终是一片死寂,毫无回应。
一开始,敌军们还能保持一定的风度,用正儿八经的方式叫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耐心逐渐被消磨殆尽,叫阵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粗鲁,最后竟然直接演变成了谩骂。
就这样,城外的敌军们整整叫骂了半个时辰,嗓子都喊哑了,城内的汉军就像没听到一样,没有任何回应。
见叫阵完全没有效果,契丹主将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收兵回营。他一脸晦气地带着士兵们回到营地,匆匆忙忙地去向耶律拓原复命。
耶律拓原听完汇报后,眉头紧紧皱起,不禁冷哼一声:“哼,这帮汉军倒是能沉得住气啊!我倒要看看他们究竟能坚持到什么时候!”略作思索后,他果断下令:“传令下去,务必严守山城的两门,绝对不能让城内的汉军与外界有任何往来!”
他嘴上虽然这么说着,实则内心深处还有些小窃喜。因为在他看来,汉军不敢出城迎战,恰好可以证明他们现在的状况非常糟糕。只要能把李存孝困在山城里面,那么自己麾下的大军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夺回那些被汉军占领的城池!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城内的李存孝也非常清楚这一点。局势所迫,他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羽林卫在这极寒的天气里被冻伤的人实在太多了,想要让他们恢复过来,并且适应这里的极寒天气,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自从进入契丹以来,他们这一路历经了无数场激烈的战斗!羽林卫的兵力也因此损失惨重,现在只剩下大约一万人左右。
目前在这一万人里,真正还具备战斗力的就只有五千人而已。更糟糕的是,就算是这五千人,他们的战力也会因为这严寒的天气而大打折扣。
李存孝统领羽林卫后,很少吃这样的亏。伤亡并不算最大的一次,但绝对是最憋屈的一次!
对于外面的叫阵,将士们不是没有听到,尤其是面对敌军的谩骂,一个个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一箭要了叫阵之人的狗命。
军纪严明的羽林卫将士们,在没有得到军令的情况下,即使心中有万般恼怒,他们也绝对不会擅自行动一步。他们深知在这关键时刻,有比个人情绪更为重要的任务等待着他们去完成,那就是加固城墙。
正如耶律拓原所说,如果仅仅只是在土城墙上加盖冰墙,其作用确实微乎其微。昨夜羽林卫的将士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他们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迅速采取了行动。在土城墙的后面,正在紧张而有序地浇灌着另一堵完全由冰块堆砌而成的城墙。
制作方法与秦狄在突厥时的制作方法如出一辙,只是由于山城的城墙有四面,所以所需的时间自然也会稍长一些。正因如此,羽林卫的将士们才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理会城外的叫阵。他们埋头苦干,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一点一点地构建起这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午后,阴霾的天空放晴,阳光洒在大地,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丝暖意。
城外的契丹敌军却并不甘心,他们再次气势汹汹地前往山城叫阵。这次契丹人选择了北门作为突破口,企图从这里打开局面。
面对下午的叫阵,城内的汉军却依然不为所动,争分夺秒的构筑防御工事。契丹敌军的叫骂声和挑衅声在山城上空回荡,却始终没有任何回应。
这样的结果反倒让契丹大军的士气愈发高涨,他们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耶律拓原早就返回了西边的营地,得知北门叫阵无果后他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山城这地方他虽然没有来过,但麾下的将军们倒是有几个知道这里的情况。
从将军们的口中得知山城的人口只有区区几千后,他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按照他们的说法,几千人的小城,自然不会有太多的资源,就算李存孝的大军在城内搜索物资,估计也不会坚持太久。只要自己围困山城,不仅可以切断他们的粮草补给,还能争取更多的时间收复失地。
想到这些,嘴角闪露笑意,心情顿时大好。
然而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耶律拓原不知道的是,山城内并非如他所想那般资源匮乏。
李存孝退兵山城时就早有准备,耶律指颜派人送来的不单单只有御寒的衣服和部分治疗冻伤的药膏,还有部分粮草。
粮草乃是行军打仗的必备品,李存孝作为沙场宿敌又岂能不知这些。得知耶律指颜派人送来寄养时,他就已经将山城当作了补给站。因为在战线前方,下一座城池在百里之外,为了保险起见,在没有夺取下个城池的时候,他不会贸然将全部粮草带在军中。
自从抵达契丹作战后,李存孝就制定了一个新规则。羽林卫行军,以十日为一个单位。每次行军作战,大军所携带的粮草只需十日之用便可。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轻将士们的负重,还能时刻提醒自己不可冒进。
这地方不是上三州,无论羽林卫冲杀的多快,后面的补给总能及时抵达。在这里没有充分的后勤补给,或者说在他内心深处,对契丹人并没有那么深的信任感,更不敢将羽林卫的性命完全托付给耶律指颜。
山城内的粮草辎重,省着点吃的话,足以维持他们一个月的生活。眼下的形势没有太好的选择,只能暂时在山城休养。至于城外的契丹敌军,先让他们得瑟几天。
郴州,尉迟家的弟子招收大会还在继续,上官云锦时不时的也会前去观看。她去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看他们选拔内门弟子,而是借此机会对尉迟家的这些人做一些了解。
既然已经知道了尉迟家主的心思,自然要做到心中有数。尽管几年前来到过这里一次,但是对尉迟家的这些人,她并不了解。
前几日尉迟家主已经答应挑选几名尉迟家的子孙为朝廷效力,那么究竟派谁去,就由不得他开口了。
上官云锦准备在尉迟家的子嗣中亲自挑选,武艺高强暂且不提,但人一定要是他尉迟家的核心人物。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令尉迟家主有所忌惮。
当然了,这仅仅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为了家族的发展,尉迟家主连自己的亲弟弟都豁的出去,这样的人,能够制衡他的人太少了。
至于云霄子,在山庄歇息两日后离开。他离开此地并非像之前说的那样去传道安民,而是悄悄前往在三十里外的一个小村子。这里是范天雷抵达郴州后安排的一个锦衣卫据点,负责传递消息。
云霄子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尉迟家的消息传递到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