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殿内,灯火通明,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殿内的烛火摇曳着,将墙壁上的壁画映照得更加生动。群臣们身着朝服,整齐地按照官职大小跪坐在殿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和兴奋的神情。他们早早地就来到这里,等候着皇帝的驾临。
众人见皇帝和帝后到来,纷纷跪地高呼:“陛下万岁,帝后千岁。”
在众人的呐喊声中,秦狄与帝后径直朝着中间的宝座走去。
皇帝走上诸位落座,扫视群臣,朗声道:“今日乃新年伊始,朕设宴与诸位爱卿同乐,望大家莫要拘谨,都平身吧。”
群臣谢恩起身,纷纷入座。
顾醇作为暂代的尚书省之首,他身着一袭华丽的朝服,身姿挺拔,步履稳健地迈步上前,来到皇帝宝座前。他先是对着皇帝深施一礼,然后直起身来,开始了他的发言。
他的声音低沉而洪亮,在朝堂上回荡着:“陛下,微臣今日代表众臣,向陛下表达我们最深切的感激之情。陛下的恩宠如阳光普照大地,温暖着每一个臣民的心。”
接着,顾醇回顾了过去的这一年。他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朝廷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特意强调了皇帝的睿智和果断,使得国家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都能够化险为夷,稳步前行。
顾醇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皇帝的赞美之词,他将皇帝比作天上的星辰,璀璨夺目,引领着国家走向繁荣昌盛。同时也提到了皇帝对百姓的关怀备至,使得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最后,顾醇再次向皇帝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愿皇帝龙体安康,国运昌隆。他的发言结束后,朝堂上的众臣们纷纷附和,高呼万岁,对皇帝的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他退下后,陈松迈步上前。作为唯一在朝的丞相,自然也要代表在外征战的将士们向皇帝表达问候祝愿与敬意等等。
陈松神情激昂,声音洪亮:“陛下,我朝将士在外征战,皆是抱着为陛下尽忠,为国家效力之心。他们不畏艰险,不惧生死,皆因陛下圣明,让他们有了奋战的信念。在外征战的将士们定会奋勇杀敌,保我朝疆土不失......”
今日所言,都是些好听的话。毕竟新年伊始,自然要说些歌功颂德,皇帝爱听的话。这些话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们不仅是说给皇帝听的,更是说给众臣子听的,目的是让他们对皇帝心生崇敬之情。
秦狄端坐在龙椅之上,聆听着臣子们的颂词,嘴角不禁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以前倒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然而此刻听着他们的上表,心中竟颇感得意。原来自己竟然不知不觉间做了如此之多了不起的事情!
尽管秦狄心里清楚,他们的言辞中难免会有一些夸大其词的成分,但有一点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他们今日所言的这些事情,都是他亲身经历且真真实实做过的。适当的夸张,他觉得并无大碍,甚至还颇有些享受其中的感觉。
待到他们上表结束, 秦狄朗声道:“朕能有今日之成就,离不开诸位爱卿的辅佐。新的一年,朕希望我朝可君臣一心,共创大汉盛世!”
言罢,他端起酒杯,“来,敬诸位爱卿,与朕共饮此杯!”
群臣纷纷起身,举杯相迎,高呼万岁。
时光流转,夜幕降临,晚宴的钟声终于敲响,宣告着这场盛宴的正式开始。华灯初上,宴会厅内灯火通明,金碧辉煌,美酒佳肴如流水般源源不断地送上餐桌。
在乐师们悠扬的琴声中,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歌姬轻盈地舞动着身姿,她们的舞姿优美动人,如仙子下凡一般,为晚宴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展现出一幅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近三年来,皇帝因国事繁忙,鲜少在京都停留,因此今晚的筵席显得格外热闹非凡。臣子们纷纷身着盛装,依次上前,向皇帝和帝后献上最诚挚的祝福与祝愿。
宴会厅内,欢声笑语此起彼伏,酒杯交错间,人们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欢聚时光。皇帝面带微笑,与臣子们亲切交谈,帝后则端庄优雅地坐在一旁,不时与众人寒暄几句,气氛融洽而热烈。
宴席进行的异常顺利,持续一个半结束,皇帝与帝后起身离去,群臣起身恭送。待到他们离开后,群臣这才缓缓退出长乐殿,三三两两的结伴而行,朝着宫门走去。
就在众人快要走到宫门时,突然一名官差匆匆跑来,在顾醇耳边低语了几句。
不知两人说了些什么,只见顾醇脸色一变,面露焦急的在人群中张望。
直到看见身后缓缓走来的陈丞相,快步上前,见礼后低声道:“陈丞相,不好了,下官刚刚收到消息,交州刺史程昱传来急报,宸王谋逆,挥师交州公然反叛!”
对顾醇而言,这是十万火急的消息,再看陈松,则是一脸的淡定,环顾左右并无旁人,缓缓开口道:“顾大人从何处得知的消息?”
顾醇赶忙道:“是程刺史派心腹送来的急报,千真万确。宸王此举,怕是来势汹汹,我们得赶紧告知陛下。”
陈松看了看他手中的奏章,缓言道:“可是顾大人手中的这份奏章?”
“正是。”顾醇嘴里作答,将手中奏章送到陈松面前:“此事至关重要,还望陈相陪同下官前去面圣,也好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