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领主府客房的窗棂照在地上,巴林从床上坐起,宿醉带来的头痛让他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昨晚那杯盏交错间的浓烈酒香仿佛还萦绕在鼻尖——阿尔达的蒸馏酒远比他想象中更烈,也更勾人。
不多时,侍从便前来敲门,恭敬地告知保罗已在书房等候,巴林整理好身上的矮人氏族服饰,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与盘算,跟着侍从穿过领主府的回廊,沿途的石制廊柱、墙上挂着的壁画,都让他忍不住悄悄打量。
走进书房,保罗正坐在书桌后翻阅文件,见巴林进来,便放下手中的笔,笑着抬手示意:“坐吧,昨晚的酒喝得还习惯?看您醉得不轻,今早没耽误精神吧?”
巴林在书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脸上露出几分略显局促的笑容:“多谢侯爵大人款待,您这里的酒……确实是我从未喝过的烈品,昨晚失礼了。”
他略一沉吟,便不再绕弯子,直接说出了自己明面上的来意,“侯爵大人,此次我奉铁锤氏族之命前来,其实是有一事相求,铁锤氏族有意与阿尔达展开通商往来,想先让我考察一下人类社会的经济状况,看看双方能有哪些合作的可能,还望您能满足这个小小的请求。”
说这话时,巴林的手指悄悄攥紧了衣角,他很清楚考察经济只是借口,真正的目的是借这个机会,走遍湖心镇的工坊、市集、军营,摸清阿尔达的生产力水平与军事实力,好给铁锤氏族和其他矮人氏族带回准确的情报。
保罗听到通商这个词汇,眼睛瞬间亮了几分,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中难掩喜悦:“通商?这可是好事啊!上次达因先生来湖心镇的时候,我们就主动跟他提过,说人类和矮人之间其实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比如你们擅长的矿石开采、锻造工艺,我们阿尔达有成熟的纺织、冶铁技术,互通有无对双方都有利,可后来这事却没了下文,我还以为你们矮人对通商没兴趣呢。”
说着他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色,目光落在巴林身上:“说起来,你们矮人向来喜欢避世隐居,在洛基山上过自己的日子,很少跟外界接触,怎么这次突然愿意打破传统,主动要跟人类交流了?”
巴林早就在心里准备好了说辞,听到这个问题立刻从容地回答:“侯爵大人或许不知道,石匠氏族近期一系列的事情对整个洛基山的矮人社会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族里的长辈们都在反思,石匠氏族之所以落得这般境地,除了实力不如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对外界太不了解,不管是人类的技术、军队,还是兽人的野心,都一无所知,才会一步步走到被动的地步。”
他刻意加重了不了解三个字,语气诚恳地继续道:“现在氏族里有很多‘开明派’的族人,都在极力催促大家,说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闭门造车了,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了解其他种族的情况,才能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也才能避免重蹈石匠氏族的覆辙。所以这次石匠氏族提出通商考察,其实也是想给所有矮人做个榜样。我想,商业是两个族群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
这番话半真半假,既符合矮人们当下的担忧,又巧妙地掩盖了打探情报的真实目的,巴林说完后,便静静看着保罗,等待他的回应。
听完巴林的解释,保罗轻轻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几分认同:“你说的没错,你们氏族里的开明派很有远见。闭门造车终究走不通,多接触、多了解,才能找到彼此共存的方式。”
他语气爽快地说道,“既然铁锤氏族有意通商,考察我们这里经济状况也是应该的,我同意你在阿尔达到处走走,看看我们的市集、工坊,也好为后续的合作打个基础。”
巴林脸上立刻露出欣喜的神色,连忙起身道谢:“多谢侯爵大人!您的大度我一定会如实带回氏族,让大家都知道人类的诚意。”
“不必客气,这对我们双方都是好事。”保罗摆了摆手,随即对门外喊道,“来人,去请赫尔森子爵过来一趟。”
没过多久,索兰?赫尔森子爵便走进了书房,他不久前刚从石匠氏族领地处理完交接事宜回来,身上还带着几分风尘。
看到一个矮人在场,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朝着保罗行礼:“大人,您找我?”
保罗介绍说:“这位是铁锤氏族的使者巴林,此次来阿尔达是为考察经济状况,为后续通商做准备。我打算让你陪同他参观,毕竟你之前和矮人打过交道,也熟悉湖心镇的情况,有你在,能省不少事。”
赫尔森子爵立刻应道:“是,大人,我一定好好配合。”
巴林连忙说道:“原来您就是赫尔森子爵,我听说过您的名字,之前您在石匠氏族的事,我们氏族也知道,有您陪同我心里也更踏实,不知我们何时能开始参观?我想尽快了解阿尔达的情况。”
赫尔森子爵笑着说道,“不急,我要好好规划一下参观路线,以免浪费您的时间。这样吧,最迟明日我便带你出去,先从城南的批发市场开始看起,那里最能反映日常的经济状况。”
“好!好!可否允许我先回房休息?不好意思,我还有些宿醉。”
“请便。”
巴林满是期待地对保罗和赫尔森行了一礼,便脚步轻快地离开了书房,他终于能名正言顺地打探阿尔达的虚实,心里早已按捺不住。
等他走后,赫尔森子爵脸上的笑容渐渐收起,转向保罗问道:“大人,您看我带他去哪些地方合适?是只看市集和普通工坊,还是……”
保罗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吟片刻后说道:“正常商务参观能去的地方都可以,市集、纺织厂、冶铁厂这些都能看,不用刻意避开。但我有个建议,你可以用‘威慑度递增’的方式安排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