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堂的进度比预想中还快,温庭远来的第三天,阁楼的梁就架好了,木工师傅说再用两天就能封顶。这天早上我刚到药庐,就看见赵老三带着两个木工在屋顶铺瓦片,张强和几个士兵在下面递材料,热闹得很。
“沈大夫,您来啦!”赵老三从屋顶探出头,手里还拿着片青瓦,“今天就能把阁楼顶封好,下午再把楼梯装上,赶在天黑前就能用了!”
我抬头往上看,青瓦一排排铺得整整齐齐,阳光洒在上面泛着光,二楼的小窗户也已经装好了木框,就差安玻璃。“辛苦你们了!”我朝上面喊,“注意安全,别着急,慢慢弄。”
“放心吧!”赵老三拍了拍胸脯,又低头继续铺瓦。
温庭远抱着一摞医书从临时棚子走出来,胳膊上还沾着点灰:“这些太医院给的医书,得赶紧整理好,等阁楼能放东西了,咱们就搬上去。我刚才翻了翻,有几本《边关草药图谱》,上面画的草药咱们后山就有,正好给小石头他们当教材。”
我接过一本图谱,翻开第一页就是雪绒草,画得栩栩如生,旁边还标注了生长环境、采摘时间和药用功效。“这图谱太实用了!”我忍不住感叹,“以前我教小石头认药,都是凭记忆说,有了这个,他们一看就懂。”
萧承嗣拎着两个新做的木书架走过来,是昨天木工师傅特意给的边角料做的,刷了层清漆,看着干净又结实。“先把常用的医书放这两个书架上,等阁楼的大书架做好,再整体搬上去。”他把书架放在临时棚子的角落,“对了,温庭远,你带来的那个治牲畜瘟疫的方子,我跟李将军说了,他让军营的兽医抄了几份,分发给周边的村子,以防万一。”
“做得好!”温庭远点点头,“现在天越来越热,正是瘟疫容易爆发的时候,提前预防总没错。前几天我还听说邻村有几户人家的羊得了病,还好发现得早,用了咱们给的方子,已经控制住了。”
正说着,小石头领着阿牛他们跑来了,手里还拿着几个用草编的小篮子。“沈大夫!温大人!”小石头举着篮子,兴奋地说,“俺们在后山采了些薄荷和金银花,您看能入药不?”
我接过篮子,里面的薄荷叶子翠绿,金银花也挑的是刚开放的,没一点杂质。“挑得真好!”我笑着摸了摸小石头的头,“薄荷能清热解暑,金银花能清热解毒,都是常用的药材。你们先把薄荷摊在竹席上晒干,金银花要阴干,不能晒太阳,不然药效就散了。”
“俺记住了!”小石头领着阿牛他们去后院找竹席,丫丫还特意跑回来问:“沈大夫,等阁楼弄好了,俺们能去二楼看书不?俺想看看温大人说的草药图谱。”
“当然能!”温庭远笑着说,“等整理好医书,就带你们上去看,还教你们认上面的草药。”
丫丫高兴得蹦蹦跳跳地跑了,温庭远看着她的背影,跟我说:“这些孩子都机灵得很,小石头认药快,丫丫心细,抓药肯定不会错,好好教,以后都是你的好帮手。”
我点点头,心里满是欣慰。正想说话,就听见赵老三在屋顶喊:“沈大夫!萧公子!阁楼顶封好啦!你们快上来看看!”
我们赶紧往后院走,阁楼的楼梯已经装好了,铺着防滑的竹垫,扶手上还打磨得光滑,一点不硌手。萧承嗣先上去,伸手拉我:“小心点,楼梯有点陡。”
我扶着扶手往上走,到了二楼,眼前一下子亮了起来——小窗户正对着后院的药田,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得整个房间暖洋洋的。地板是用松木铺的,踩上去软软的,还带着股木头的清香。
“怎么样?”赵老三得意地指着窗户,“俺特意把窗户往药田那边挪了挪,以后你在这看书,抬头就能看见草药,多方便!一楼我还留了个小隔间,能放贵重药材,还装了锁,丢不了。”
我走到窗户边,往下看就是绿油油的药田,薄荷和金银花在风里轻轻摇晃,还能看见小石头他们在认真地晒草药。“太好了!”我转头跟赵老三说,“谢谢你,赵三爷,这阁楼比我想象中还要好。”
“客气啥!”赵老三挠了挠头,“能帮你做点事,俺心里也高兴。下午俺再把一楼的架子装好,明天就能搬药材和医书了。”
从阁楼上下来,温庭远已经开始整理医书了,把《边关草药图谱》和常见病方放在一起,方便以后查阅。萧承嗣则在跟张强商量,明天请几个镇民帮忙搬东西,顺便把临时棚子里的药材归置好。
中午吃饭的时候,王婶端来了一大锅绿豆汤,还带来了几个刚烙好的菜饼:“沈大夫,听说阁楼封顶了,俺特意烙了菜饼,给大家加加餐!晚上俺再杀只鸡,给你们炖鸡汤喝,补补身子。”
“王婶您太客气了!”我接过菜饼,咬了一口,满口都是青菜的清香,“这些天大家都辛苦了,晚上咱们一起热闹热闹。”
下午,我们开始收拾要搬去阁楼的东西。温庭远负责整理医书,把相同类型的放在一起,还在书脊上贴了标签;萧承嗣和张强搬书架,赵老三则在一楼装药材架;我和小石头他们负责把晒干的草药分类,装在布袋子里,写上名字。
夕阳西下的时候,东西差不多收拾好了。阁楼的一楼已经摆好了几个药材架,二楼的书架也放好了,就等着明天搬东西。小石头他们坐在阁楼的楼梯上,手里拿着草药图谱,互相考对方草药的名字,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我站在阁楼前,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幸福。从最初的风寒疫,到追查怪病,再到洗清冤屈,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不容易,但也收获了太多的温暖和支持。现在,济世堂快要建好了,阁楼也封顶了,医馆分校也在筹备中,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萧承嗣走过来,轻轻握住我的手:“在想什么?”
“在想,以后咱们就能在这阁楼里看书、整理医案,小石头他们也能在这里学医,多好啊。”我靠在他的肩膀上,看着远处的夕阳,“等济世堂建好了,咱们的生活就安定了。”
“会的。”萧承嗣轻轻拍了拍我的手,“以后咱们就在这里,守着药庐,守着乡亲们,把医术传下去,让更多的人能看病,能健康地生活。”
晚风拂过,带来草药的清香和孩子们的笑声。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有爱人在身边,有朋友相助,有乡亲支持,还有一群渴望知识的孩子。而这济世堂的药香,也会像这晚风一样,永远飘荡在青柳镇的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