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这道问罪圣旨,恐怕只是掩人耳目的幌子。天子若真要我们营救,必然准备了厚礼相赠。
厚礼?曹孟德眉头紧锁。
或许马日磾与伏完二人,就是天子送来的厚礼。陈渡抚须而笑。
此话怎讲?曹操急忙追问。
马日磾现居何职?
太傅,录尚书事。
如此位高权重之人出使关东,岂非反常?倒像是故意引人扣押。陈渡眼中闪过精光。
在另一个时空线里,李傕郭汜派遣马日磾出使,意在劝降诸侯。谁知这位录尚书事刚到淮南,就被袁公路扣留,被迫为其上表请封。
但彼时的圣旨绝非问罪之辞。正因如此,当陈渡见到马日磾携问罪诏书而来,立即察觉蹊跷。
以李傕郭汜的粗浅智谋,最多能想到令诸侯停战,维持现状,好让他们在长安继续作威作福。
明公不妨询问天使,临行前可曾受赐天子私物。陈渡忽然想到一个可能:
——莫非是衣带诏?
曹操讨董檄文彰显忠心,袁本初另立刘虞暴露野心。汉室天子别无选择。
若真如所料,这份密诏必含重托:既要躲避李郭耳目,又需授予曹操征伐大义。
倘若马日磾伏完确是天子与贾诩精心安排,再得衣带诏与节杖加持,曹军在中原必将所向披靡。
蔡邕领着马日磾和伏完回到陈府,众人 ** 言欢,共叙旧情。
酒席刚刚开始,曹操便率众属官匆匆赶来。
此刻的曹操心急如焚,迫切想要确认陈渡的预言是否属实——两位钦差是否真携带有天子御赐之物,其中又是否暗藏密诏。
若一切如陈渡所料,凭借这份密诏和录尚书事马日磾的身份,曹操在攻取徐州、豫州之后就能名正言顺地安排官职。
虽然青州牧按律不得兼任其他州牧,但通过马日磾举荐,便可堂而皇之地选派心腹出任各州刺史。
曹青州这是何故?马日磾面露疑惑,仍沿用旧称。
尽管圣旨已罢免曹操官职,但他心知这实为李傕、郭汜的阴谋。除非疯魔,曹操绝不可能放弃兵权入京面圣。
敢问二位天使离京时,可曾受赠天子御赐之物?曹操强压激动,沉声问道。
马日磾与伏完闻言一怔,相互对视。天子送行至灞桥时,确实赐予他们不少物件。
这些锦袍冠带皆是天子所赐。马日磾指着二人身上的华服说道。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
陈渡暗自莞尔。灞桥送别乃长安旧俗,倒不料李傕等人竟允年幼天子出城相送,可见其毫无戒心。
恳请二位借衣衫一观。曹操郑重请求。
两位钦差愈发困惑:先是追问御赐之物,现又要查验衣衫?莫非这绫罗锦绣中还暗藏玄机?
倘若真有隐秘之处,皇帝为何丝毫不曾向他们透露?
马日磾对曹操颇为赏识。这一年间,曹操与陈渡联手缔造的战场传奇,令长安城中的老臣们暗自振奋。
讨伐董卓的檄文出自曹操之手,董卓的首级由曹操斩落。比起已有叛逆之心的袁绍、袁术,曹操显然更忠于朝廷。
这些老臣们暗自期盼曹操能早日挥师中原,将天子从祸国殃民的西凉贼子李傕、郭汜手中解救出来。
马日磾被曹操的举动勾起了兴致,当即起身,不顾蔡邕与伏完诧异的目光,解下玉带,脱下青紫官袍递给曹操:孟德不妨仔细瞧瞧。
他不再以曹青州相称,而是直呼其表字,顿时亲近了几分。
曹操恭敬地接过衣袍,先是在表面细细摸索,未发现异样,又走到阳光下反复端详,依旧一无所获。
伏完也被勾起好奇,脱下自己的官袍查验,最后更是捧着衣袍走到院中,对着阳光细细查看。
毫无发现。
玉带!马日磾将玉带递向曹操,此物亦是陛下所赐。
他的神色突然凝重起来。
某种难以名状的预感浮上心头——此行似乎处处透着蹊跷。
圣旨明明命曹操进京请罪,为何天子在灞桥送别时会流露出期盼之色?
天子为何要赐予他们衣袍玉带?
原本觉得这些不过是寻常赏赐,但曹操的举动令他起了疑心。
曹操接过玉带。
这条白玉制成的玲珑玉带,雕琢着穿花小龙,衬以紫锦,做工精细,表面看不出任何异常。
马公,是否可以......
不等曹操说完,马日磾已夺回玉带,抄起桌上的割鹿刀,径直划开玉带衬里。
他盯着裂口皱起眉头——依旧空空如也。
伏完见状,立即递上自己的玉带。马日磾再次挥刀划开衬里。
这......
马日磾如遭雷击,呆立当场,喉头竟发不出完整音节。
刀痕处隐约露出素绢一角,隐约可见暗红血迹。
竟...竟真有......伏完死死盯着玉带衬里缝着的那方染血素绢,心跳骤停,继而疯狂鼓动,全身如过电般掠过一阵酥麻。
他的指尖轻颤着展开那张素白绢帛,嗓音沙哑地诵读起朱砂写就的密诏。
朕深知父子为血脉至亲,君臣乃礼法纲常。
今有逆臣李傕窃弄权柄,胁迫君王,勾结朋党,紊乱朝政。封赏刑罚,皆出贼手。
朕日夜忧心,惟恐江山倾覆。
忆及曹卿昔日首举义旗,诛灭董卓逆贼。
后统御青州,屡破伪豫州袁术、伪徐州陶谦之叛军,实乃社稷栋梁。
今朕暂驻西京,亟待贤臣辅佐。
特封曹卿为青州牧,承袭费亭侯爵,任镇东将军,授节杖,总领青、徐、兖、豫四州军务。
封陈卿为太阿军师将军,赐关内侯爵。
望二卿集结忠勇之士,扫清奸佞,剿灭叛党!
迎朕驾返西京,复我河山!
** 密诏,望卿慎行!
伏完诵毕,厅内落针可闻。
唯闻众人压抑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臣,谨遵圣命!
许久,曹操洪亮的声音划破寂静。他郑重接过染血诏书,目光在字里行间反复流连。
名副其实的青州牧!
统御四州的镇东将军!
执节杖的费亭侯!
一纸血诏,五大殊荣!
曹操胸中激荡难平......
中原大地,已在名义上归入他的治下。
臣领旨。陈渡亦躬身行礼。
他早知密诏之事,却未料封赏如此丰厚,更没想到自己竟与曹操同列诏中。
关内侯虽无封邑,却也是金印紫绶的爵位,享有纳妾特权。
往后世人见之,亦当尊称一声。
马日磾仍陷在震惊中,喃喃道:陛下对二位寄望之深...望二位不负圣恩......
曹操肃然点头。
徐庶、鲁肃、曹仁等随行文武纷纷上前道贺。
二位使者不必再往袁氏处奔波了吧。曹操亲手为马日磾与伏完披上官袍。
二人对视片刻,缓缓颔首。
血诏之意,已不言自明。
血诏内容一旦泄露,李傕郭汜必会入宫质问天子。天子只能推说是曹操伪造,并将两位使节被扣之事归咎于曹贼。外界信与不信并不重要,曹操集团已接收到天子的密信,获得了师出有名的政治资本。这种正当性主要用以凝聚内部共识——思想统一才能提升军队战斗力。此刻占据琅琊的曹操已获得伏完认可,具备代天巡狩的合法性。
马日磾感慨道:陛下竟连老臣都瞒着...伏完附和:谁能想到血诏藏于玉带?若曹镇东未能察觉...曹操笑着解释:两位使节持诏来临菑问罪时,太阿就已看出破绽。伏完转向陈渡求证,曹操拍着陈渡后背称赞:唯有太阿能识破陛下深意。
伏完沉吟道:陛下年幼恐无此谋略,定是贾诩策划。他料定太阿必能参透玄机,此乃智者间的默契。说罢意味深长地看着陈渡:太阿年少成名,封侯拜将,前途无量。
(青徐战事平息后,荀彧、郭嘉带着数百仆从、数十车物资经淄水抵达临菑。沿途可见集体农庄构成的新式村落。这是曹操治青半年多来,荀彧首次亲眼目睹新政成果。
青州集体农庄的景象此刻清晰地呈现在荀彧面前,田间地头到处是辛勤劳作的农人,他们正精神抖擞地种植着第二季的轮作庄稼。
放眼望去,成群的庄户虽然汗流浃背却谈笑风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采。这种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的景象,让荀彧内心深受触动。
回想尚未大乱的年月,颍川百姓曾经过着安稳日子。自天下动荡以来,荀彧一直希望能辅佐明主,让世间重现当初颍川的太平光景。
可眼前之景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曹操治理不足一年的青州,竟已呈现出如此蓬勃的盛世气象。这令荀彧百思不得其解。
所谓集体农庄,他原以为不过是将改头换面罢了。即便只征收两成赋税,本质上仍是盘剥百姓的屯田制,按理说不该得到民众拥护。
但眼前这些庄户的喜悦之情做不得假,荀彧对陈渡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陈先生谋略深远如鬼神莫测,这已令我等凡夫俗子望尘莫及。未曾想他在治国安民方面,竟也有如此惊世之才,真教天下英才黯然失色。
郭嘉闻言轻笑,目光掠过淄水两岸忙碌的农人:此次青徐之战竟未波及青州百姓。看他们这般模样,倒似从未发生过战事一般。
确实令人叹服。荀彧点头,听闻青州设有四五千个集体农庄,安顿了四五十万户流民。按每户纳粮九石计算,仅夏收税粮就达三百余万石...这些流民反倒成了青州最珍贵的资源。
牛车缓缓驶近临菑城下,只见城外空地上人声鼎沸,摊贩叫卖声不绝于耳。二人向守城士卒通报后,在城门督的查验下,仅带着几名随从得以入城。
走进城门,他们才明白为何城外聚集着如此多的人群——城内景象更令人震撼。
洛阳城外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若再放城外流民入城,恐怕就要人满为患了。
正行走间,郭嘉与荀彧忽闻城门口聚集的百姓正高声议论,言辞激烈。
起初二人并未留心,但百姓们谈论的内容渐渐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皇帝老儿怎如此昏聩!曹州牧为咱们青州百姓做了这么多善事,凭什么说他有罪?
要是曹州牧真被革职查办,咱们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
圣旨上说曹州牧的官职是袁绍表奏的,朝廷不作数。
朝廷认不认有什么打紧?那些朝廷任命的刺史州牧,哪个给咱们带来过好日子?
要是朝廷敢动曹州牧,咱们就再反他一次!
说得对!咱们投奔的是曹公,不是什么汉室朝廷!谁敢来接管青州,来一个杀一个!
愤怒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
郭嘉与荀彧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凝重。
听着像是朝廷派使者来传旨,要治曹州牧的罪。郭嘉疑惑道,莫非李傕郭汜终于有所动作?
应当如此。荀彧轻轻点头,青州这潭水是越来越浑了。
多半是长安城里的贾诩、李儒等人献计,让二贼挟天子以令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