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队行至临菑城门,金目四眼的方相士接过黑衣童子手中火炬,将疫鬼造像尽数点燃。号角声中,曹操率百骑押送燃烧的造像至淄水畔。火像顺流东去,漫江星火直赴沧海,青州灾厄就此荡尽。满城百姓欢呼雷动,之声响彻云霄。
### 天下大势篇
初平二年仲春,并州局势骤变。温侯吕布携两万并州劲旅退守太原,宣称奉密诏讨伐李傕郭汜。虽其曾手刃王允,但并州世家仍鼎力相助——太原王氏因王允拒赦西凉军而错失良机,此番视吕布为新的契机。祁县温氏、阳曲郭氏等大族纷纷响应,助吕布掌控州郡。然吕布未即刻发兵,只厉兵秣马以待天时。
(后续内容涉及冀州局势,
去年击败袁术的进攻后,袁绍原本计划乘胜追击,联合徐庶、赵云和曹纯率领的两千骑兵,将溃败的袁术彻底歼灭在黄河岸边。
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黑山贼与魏郡守军内外勾结,不费一兵一卒夺取邺城的战报。消息传来时,袁绍身边那些摇摆不定的谋士们纷纷落泪——他们的家眷都在邺城。唯独袁绍神色如常,当即下令撤军回援邺城。
有趣的是,黑山贼内部有个叫陶升的头目,势力与张燕、于毒等人不相上下。在其他贼众大摇大摆进驻邺城府衙享乐时,他独自率部从西门入城后立即关闭城门,将其他同伙阻拦在外。更令人意外的是,陶升将袁绍及城中世家大族的亲眷全部护送出境,安全送至斥丘。
袁绍深受感动,当即表奏陶升为建义中郎将,并扶持他统领黑山贼众。不过他们都不知道,这次突袭背后另有隐情——若非有人暗中推动,这场袭击本该在更晚时候才会发生。
历史上黑山贼攻占邺城,是在袁绍将公孙瓒彻底赶回幽州之后。当时袁绍正在薄落津举行祭天仪式庆祝胜利,噩耗突然传来。而这次,为了避免袁绍被袁术和黑山贼两面夹击,又不让溃败的袁术被袁绍联军围剿,有人特意指使潜伏在司天监的高级暗探 ** 陶升提前行动。
这个布局早在五六年前就已埋下,当时陶升还是内黄县的小吏。如此深远的谋划自然不便让曹操知晓,否则难免令人心惊。
袁术战败的消息很快传到公孙瓒耳中,这位白马将军立即收缩防线,退守幽冀交界的易县。他敏锐地察觉到,冀州五郡为修补与袁绍的关系必将有所行动。虽然名义上收复了整个冀州,但元气大伤的袁绍仍无力北上与公孙瓒争锋。不过对付不了公孙瓒,袁绍总算能够腾出手来收拾黑山贼这个心腹大患。
在陶升这个内应的协助下,袁绍大军直捣朝歌鹿肠山苍岩谷,经过五天激战,斩杀于毒部众上万人。
后续部队顺着鹿肠山北麓挺进太行山,接连剿灭左髭丈八等部众。
又扫平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多股黑山势力。
袁绍如同发泄怒火般持续清剿,连岁末都不曾停歇,摧毁贼寇据点,累计斩首近十万。
恰逢并州牧吕布察觉黑山军势微,也挥师攻入太行山。
山间民生凋敝,百万流民饿殍遍野,折损过半。
残存黑山势力仅剩张燕部苟延残喘。
三方粮秣耗尽后,战事暂告平息。
袁绍转而厉兵秣马,筹划经略北疆。
……
徐州前线。
孙坚趁陶谦率军赴青州时,命妻弟吴景、族弟孙静与孙香突袭广陵得手,就此在徐州腹地扎下楔子。
广陵距下邳三百余里,唯一漕运要道邗沟(后世京杭运河段)因射阳泽淤塞成沼,已废弃数百年。
失去水路补给线,陶谦不敢轻率南下。
何况吴郡丹徒距广陵仅三十里,孙坚援军自京口渡江朝发夕至。
袁术溃败的消息传来,陶谦立即调整战略:
放任广陵按兵不动——既然己方受粮道制约难以南下,孙坚同样受制无法北上。
转而遣万人大军沿淮河西进,兵不血刃劫掠袁术辖下的沛国、梁国,随后驻防小沛。
此处乃兖州经泗水入徐的咽喉要冲。
另派万人掠劫九江郡后回驻淮陵,扼守豫扬二州经淮水入徐的孔道。
陶谦深知,劫掠已是极限。
徐州无险可据,加之中原水道纵横交织,自古便是四战之地。
他唯有在各条水路层层布防,方能抵御各方觊觎。
若欲以徐州为基业进取中原,必先全占扬州,再经泰山图谋青州。
淮水这道守江必守淮的战略天堑,注定徐州终成南北势力博弈的跳板。
没有扬州作为根基,徐州注定只能被动防守,败亡只是时间问题,除非陶谦能像曹操那样骁勇善战。
陶谦此刻终于看清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他心中充满悔恨。
若是在诸侯讨伐董卓时就当机立断,南下夺取扬州,或是北上攻占青州该多好。
可惜世事没有假设。
当时的陶谦完全没有预料到,时局会急转直下。他原以为自己可以稳坐徐州,做个安享富贵的诸侯。
如今孙坚的大军突然来犯,曹操独霸青州,强烈的生存危机感笼罩着陶谦。
他绝不愿苟且于这片弹丸之地。
他必须改变这个死局。
而唯一的突破口,就是北边的青州。
主动进攻尚存一线生机,坐以待毙只有死路一条。
...
荆豫扬一带。
袁术惨败的消息传来,势力最弱的西凉军阀张济即刻发兵两万,经武关东进。
南阳士族纷纷倒戈,张济未动兵戈就掌控了整个南阳地区。
袁术的势力范围从横跨南阳、豫州、淮南的广阔中原核心地带,锐减至只剩豫州一隅。
虽然豫州的世家大族表面上仍臣服于袁术,但实际上已是暗潮涌动。
可惜袁术依然执迷不悟。
他再次在豫州招兵买马,很快战死两万将士,率军直扑庐江舒县,为被孙坚围困的陆康解了燃眉之急。
...
青州大地焕发新生。
稷下学院开始特别招收农家子弟,管吃住管用度。
在教他们最基础的算数与认字外,还会传授一些防治田害的知识。
这些都是各地官吏们走访老农获取的珍贵经验,也都经过逐一核对验证,成为考核他们政绩的重点项目。
同时间,学院里还开设了工艺分部,接收具备匠造基础的学生。
给加入其中的能工巧匠们优渥的待遇和崇高的社会地位。
元旦过后,工艺分部迎来了两名出挑**,他们全都达到初级读写标准,虽然不是工艺分部原定的招收对象,却展现出过人的动手创造天赋。
马钧与蒲元二人,前者乃曹魏赫赫有名之巧匠,后者为蜀汉精于锻刀之良工。
马钧曾复原指南车,改良繁重之织绫机,创制提水龙骨车,更造出 ** 投石机。蒲元则悟得不同淬火之法可铸就不同品质之兵器。
初时陈渡并未特别留意二人,只偶尔听闻授课工匠提及。然不出多时,此二人技艺已超越授业之师。陈渡感叹:明珠终难掩其辉。
陈渡遂将二人调入研究院,各设专属工坊。院内另有三十余名研究员,配以百名工匠辅佐,专攻技术改良。
陈渡明确研究方向:造纸坊需降低青州纸成本,攻克活字印刷;冶铁坊则专研灌钢法与双液淬火配比。其详解灌钢要诀:以生铁熔液浇注熟铁,可高效炼得优质钢材。曹氏冶匠闻之如获至宝,即刻着手试验。
州牧府内,诸将议事。各郡防务仍由于禁等将领执掌。纵使重臣暂离治所,政务亦能循制运转。夏侯渊闻听攻徐州之议,顿显振奋——相较于太守文牍之劳,他更喜沙场征伐。
陈渡的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每天该做什么,每十天该完成什么,全都明明白白,毫无变数可言。
他只需每旬撰写一次军情奏报,发往临菑即可。
即刻发兵徐州。曹操拍案定策。
前几日乍闻陈渡提议攻取徐州时,曹操心中也曾迟疑。
眼下青州形势一片大好,虽然集体农庄的首批粮食尚需两月方能收获。
但贩卖青盐所得巨利,已让府库前所未有的充盈。
扣除各项开支后,青州盐政每日净入竟超八百万钱!
各地盐商在曹操高价收购的 ** 下,源源不断地将生铁与铁器经济水运至临济。
中原各地铁价已从几十钱暴涨至四五百钱,且仍在持续攀升。
而曹操给盐商的收购价更是高达八百钱一斤,较从前翻了二十余倍!
曹操喜不自胜。
钱财不过是周转之物,只要青州盐场持续产出,这些铜钱终将回流。
短短数月间,青州已囤积生铁近百万斤。
如今制约青州发展的,已非缺铁之患。
而是冶铸作坊不足,工匠数量有限,工艺水平不高,锻造农具铠甲的速度跟不上需求。
即便所有工匠日夜赶工,每月也只能打造四百副铁甲,这已是极限。
每副铁甲需两三千枚甲片,每枚甲片都要经过千锤百炼。
一名工匠每日仅能产出数十枚甲片。
正因如此,曹操原想延后攻徐。
至少等到五月农庄首获丰收,或待更多将士能披甲上阵。
这样能减少些伤亡。
军师为何主张此时攻徐?程昱疑惑不解。
如今青州囤积如此多生铁,若再等数月兵强马壮时出击,岂不更易?
徐庶、鲁肃等人纷纷颔首赞同。
集体农庄运作井然有序,冬小麦长势喜人。
盐铁之利让青州军备日益精良。
正值蓬勃发展之际,众人对青州前景充满信心。
假以时日,不出一年,青州定能以压倒性优势横扫徐州。
**
到那时,无论战事延续多久,青州都将牢牢占据上风。
陈渡淡然摇头:
仲德所言极是。
我们实力渐强,时间对我们有利,对陶谦却是致命威胁。
他心知肚明,困守徐州只有死路一条。
可惜他既无财力振兴国力,向西向南扩张又难以久守,唯有北上这一条路可走。
我们等得起,而徐州已经按捺不住,要主动送上门来了。
曹操占据青州。
孙坚攻取扬州,并拿下广陵。
这两件事彻底改变了陶谦的处境。
在原本的时空中,青州、扬州在陶谦生前都是无主之地。
那时的陶谦根本不必担心来自这两方的压力。
他任命臧霸为琅琊相,既是无力剿灭泰山贼寇,也是借臧霸建立缓冲地带。
这样他才能集中兵力,构筑西部防线抵御袁术,安心做他的徐州土皇帝。
如今局势剧变。
曹操占据青州,孙坚更出其不意夺走广陵。
陶谦压力空前,必须设法破局。
可陶谦上次不是被主公千骑吓退了吗?赵云不解道。
若他真有意攻取青州,明明有两次绝佳机会。
一次是主公率千骑驱逐他时,另一次是我军三万兵马驻守龙凑之际。
那时青州空虚,为何他偏要等到现在才动手?
陈渡微微一笑:
因为他认定,徐州三百万人口远超青州百万之数。
他以为,时间会站在他那边。
(
“拖延越久,他越能依靠强大国力彻底压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