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他们尊崇的主公可与陈渡比肩,其余人皆不配。
程昱率先离席,向陈渡敬酒。
他双眼通红,捧着酒器深深行礼,几乎要匍匐在地,被陈渡急忙扶起。
他哽咽着诉说知遇之恩,坦言从未被人如此器重。
他说过往世人皆视他为笑谈,唯有陈渡认真待他,誓言日后定当效犬马之劳。
无人觉得这番言辞有何不妥,包括曹操在内——众所周知,陈渡向来公私分明,从不与人私交过密。
陈渡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令这位年过四旬的谋士再度泪流满面。
随后,众人纷纷向陈渡敬酒,期盼得到他的青睐。
陈渡从容应对,回以和善笑容,令众人如沐春风。
此刻的陈渡,与运筹帷幄时杀伐决断的陈渡判若两人。
酒过三巡,敬酒者渐少。
众人开始谈天说地,畅谈抱负,议论婚娶子嗣之事。
陈渡端着酒器,走向末席一位形单影只的年轻人。
叔治,近来公务繁忙,实在无暇顾及你,实在抱歉。陈渡在王修身旁坐下。
祭酒竟还记得我?王修又惊又喜。
自投效以来,他一直默默无闻,只是随陈渡处理庶务的众人之一。
他确实羡慕徐庶、程昱等人能得陈渡重用……
陈渡笑道:叔治来时考课名列前茅,我岂会忘记?
祭酒说我考课竟是一等?王修愕然,因考课成绩素来不公之于众。
虽然他曾随行视察盐田,但陈渡当时并未与他多作交谈。
王修在演义中存在感不高,但史书记载他与袁涣、国渊等人同属正直忠义之列。这位官员颇具亲民风范,主政期间打击豪强、赏罚有度,深受百姓拥护。
其胆识过人,曾单枪匹马闯入抗税不交的豪强公沙卢家中,手刃其兄弟数人。更以忠义着称,有次孔融遇险时断言唯王修能来救,话音刚落王修就已赶到。投效曹操后,邺城生变时他率先带人护卫宫门,曹操在铜雀台远远望见便断定:来者必是王修。
陈渡很欣赏王修的品格。虽然他不似徐庶等人善出奇谋,但其刚正不阿的秉性正适合治理新定的青州。你素来刚直,以扶弱抑强为任。接下来要辛苦你了。陈渡举酒相敬。王修郑重接过一饮而尽,明白自己将是陈渡整顿青州弊政的利器。
随后陈渡来到沉默的赵云身旁。赵云坐在曹氏兄弟间神色低落。子龙不必自责。陈渡斟酒相劝,夜黑路险,刘备又机敏过人,任谁来都难有把握。我原推算他命数当尽,既然逃脱,说明气数未绝。待运数耗尽时,终究难逃。赵云捧着酒杯,想到那夜自己率两千精兵斩敌三千却无损分毫的战绩,虽人人称道,仍难释怀。
根据要求
夜色渐深,烛火摇曳间,武将面色凝重。先前陈渡预言董卓之死,派他执行,果然应验。如今陈渡又说刘备必亡,却让他铩羽而归。
他始终坚信陈渡谋划从无差错。区区刘备怎能与董卓相提并论?陈渡算准刘备轻敌在先,料定其可能殿后在后,半渡而击的计策更是天衣无缝。他与曹仁各领两千铁骑,斩敌万余,足见计策之妙。
偏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刘备,竟从他手中逃脱。
云立誓,他日定取刘备首级献于祭酒!赵云仰头痛饮,眼眶泛红。陈渡默然颔首,未发一言。此刻的刘备,已成赵云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
看来赵云与刘备,注定不死不休。
此时,陈府内却是一片温馨景象。贞姬挤在蔡琰与陈渡之间,嘴里塞满食物仍不忘指着盘中烤肉。姐夫,我要那个!含糊不清的声音逗得众人莞尔。
陈渡无奈为她夹菜。正值豆蔻年华的贞姬无忧无虑,整日只知吃喝玩闹。蔡邕虽板着脸训斥,眼里却盛满宠溺。老来得女的他,对两个女儿极尽疼爱,任其自由生长。
你这丫头,好好跟你姐姐学学!蔡邕假意呵斥,实则欣慰女儿能保持这般天真。他暗自祈愿贞姬永远如此快乐,不必理会世俗礼法。
只是看着日渐长大的女儿,蔡邕不免要为婚事忧心。这般率性而为的性子,怕是难觅良缘。好在家门森严,外人无从知晓,尚有时间慢慢教导。
“谁说我要嫁人了…”贞姬一边嚼着鸡腿肉,一边含糊不清地嘟囔着,顺手又抓起陈渡递来的烤鹿肉塞进嘴里,“才不嫁!”
“至于要学姐姐,天下有一个温婉贤淑的姐姐就够了,何必再添第二个?”
“我就算再怎么努力,也学不来姐姐半分风姿,倒不如让这世上多一个独一无二的贪吃小仙女!”
贞姬如今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嗓音清亮悦耳,透着一股少女特有的活力。
可这副贪吃的模样,却还和小时候一模一样。
她这番话让饭桌上的人听得目瞪口呆,若是手中有碗,怕是都要惊得摔碎。
“贪吃小仙女?”蔡邕满脸错愕,筷子都停在了半空,“你当真不打算嫁人了?”
“不嫁。”贞姬回答得干脆利落。
“咱们家实在太闷了。”
“您整天不是写字就是画画,难得着家。”
“姐姐嫁人后就不爱陪我玩了。”
“姐夫好不容易回来一次,结果他们俩光是眉目传情就能聊半天,话都没几句。”
“家里总得有点热闹劲儿。”贞姬晃了晃脑袋,那张带着婴儿肥的俏脸上故意摆出一副老成的表情,“没我可不行~”
陈渡忍不住轻笑一声。
贞姬立刻察觉,见姐夫又被自己逗笑,嘴里还嚼着肉就偷偷瞄了他一眼,表演欲瞬间高涨,腮帮子鼓得更圆了,嚼得也更起劲,还扬起下巴示意陈渡再给她夹一筷子。
蔡邕无奈摇头,哭笑不得。
坐在一旁的貂蝉眼中含笑,满是温柔与宠溺。
当初被义父蔡邕带回这个家时,她内心其实充满不安。
在深宫多年,早已习惯了卑微度日,伺候贵人,从未体会过被人尊重、接纳的感觉。
突然成为蔡邕的义女,她既惶恐又忐忑,总觉得自己不配,也担心会被蔡邕的亲生女儿们嫌弃。
但她的担忧是多余的。
这个家的每个人都待她极好,没人轻看她的出身,大家都体谅她初来时的怯懦。
蔡邕待她如亲生女儿,衣食住行与蔡琰姐妹毫无差别。
蔡琰常教她读书作画,抚琴吟诗。
贞姬总拉着她满院子追蝴蝶,或溜进厨房偷嘴。
就连陈渡这个姐夫,也从不在意她的过往,只是总爱逗她玩。
这一切,让她在这冰冷世间第一次感受到了温暖,也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家的感觉。
如今,她已成了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员。
贞姬注意到貂蝉的视线,笑着夹起一片鹿肉放入她碗中:姐姐尝尝这个。
貂蝉望着碗中食物,目光温柔地看向贞姬。贞姬眼睛一转,又挑了块烤肉离席来到她身后。
再尝尝这个。贞姬俯身在她耳畔轻语,温热的气息拂过耳垂。
貂蝉正要动筷,忽然察觉对方举止有异。顺着贞姬暗示的目光低头,顿时明白了什么。
可比不上我呢~贞姬狡黠的耳语伴着轻笑。
貂蝉双颊绯红,伸手就在贞姬身上轻拧一记,惹得对方连连讨饶。席间众人面面相觑,唯有陈渡忍俊不禁。
小诸葛亮趁机将最后一片鹿肉夹给陈渡,自己默默吃着青菜。陈渡笑着将肉放回他碗里,轻抚他的发顶。
乱世之中,饱食已是奢求。曹操坚持与士卒同食,借机查察军中伙食。半年来近百人因克扣军粮被处决,自此鲜少有人敢犯。
这种同甘共苦的经历,让曹操深切体会到士兵们的艰辛。有时饥肠辘辘,连批阅文书都提不起精神。
曹操察觉到军心不振,随即下令将士兵们的伙食从每日两餐增至三餐。这一举措很快见效——他自己不再挨饿,将士们也都填饱了肚子,部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斗志昂扬。
通过缩减物质享受,曹操反而体会到了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他逐渐领悟到延迟满足的深意,愈发沉醉于这种境界。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在此刻得到印证——主帅的喜好很快影响了整个曹营。特别是那些出身寒门的文官,纷纷效仿曹操简朴的生活方式。有人不仅粗茶淡饭,连打补丁的旧衣都舍不得更换。
在这股崇尚节俭的风气中,陈渡却保持着特立独行的姿态。虽然岳父蔡邕再三要求他厉行节约,但这位年轻主事坚持让家人顿顿有肉、人人穿绸。被美食折磨的蔡邕曾试图绝食明志,可终究抵挡不住佳肴 ** 。自陈渡掌掴杨彪那日起,蔡邕就意识到这个女婿已非池中之物——如今反倒是他在受陈渡庇护。每当想起女婿助曹操平定青州的壮举,老学者就忍不住喜形于色。虽然对吃肉之事耿耿于怀,但蔡邕不得不承认:这世上再找不到比陈渡更出色的乘龙快婿了。
次日清晨,陈渡领着诸葛亮返回官署。东汉奇特的五日住衙制度令他颇感困扰——这种强制与妻子分离的值守方式,严重阻碍了他与蔡琰培养感情的机会。待青州局势稳定后,他首先要改革的便是这不合时理的官僚作息。
青州捷报传来次日,曹操召开战后首次军政会议。
大厅内文武官员济济一堂,核心议题聚焦于是否驰援袁绍之争。 ** 的交锋在殿堂上激烈碰撞。
此番青州战役中,五位新晋军司马的表现尤为瞩目。于禁、徐晃、乐进、吕虔、韩浩这些渴求建功立业的将领,以卓越战绩回报了曹操的知遇之恩。
战局最危急时刻,主将夏侯惇、曹仁、赵云先后失联。危急关头,五人临阵不乱,迅速重整部队发起反击。其麾下将士斩获之丰、伤亡之少,远超同侪——寻常部曲斩首千级,他们可斩一千八百;普通部队折损百人,他们至多损失五十。
其中于禁更是独领 ** 。他治军严整,杜绝个人逞勇。短短月余便让部曲深谙协同作战之道。战场上始终保持着森严的方阵,进退有序的纪律性令敌军胆寒。更难得的是,其部队缴获尽数归公。
曹操暗中观察发现,这位将领与士卒同甘共苦,严厉禁止私刑,深得军心。破虏校尉的任命水到渠成——不仅获得二千石俸禄,麾下更扩编至三千精锐。其余四人亦晋升都尉,各领两千兵马。
“比二千石”的俸禄等级较“二千石”低一级。
至于“破虏”的称号,则使于禁的校尉职位与其他校尉有所区别,能起到显着的激励作用。
在陈渡的建议下,曹操未来还将安排其他将领定期到于禁军营观摩学习,以便让渴望进步却不得其法的人,也能借鉴于禁的治军才能。
陈渡有意创办军校,但时机尚未成熟,目前推行面临诸多阻碍。
首要阻碍在于:曹操仍处于成长阶段,战术尚未炉火纯青,仍在不断探索中。
其次是当前建立军校的最大阻力:诸曹夏侯并不希望曹操将这一核心技能轻易传授他人。
事实上,行军打仗的本领如同儒家典籍一般,向来是秘不外传的绝学。
明清两代,市面上虽能买到各类兵法典籍,但军队操典与组织管理条例却绝无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