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即刻调三万西线精锐东征!袁绍拔剑指天,待我旌旗所指,青州必闻风归顺!
然而与豪强妥协的恶果此刻骤然显现。
主公三思!田丰沮授齐声谏阻,曹孟德取徐州势在必得,彭城僵局不过是在等袁公路自溃。此刻分兵青州,非但徒劳无功,更会让公孙瓒死灰复燃!
两人手指北疆地图:不如全力剿灭公孙瓒,那庸懦的刘虞根本守不住幽州!
剑光乍现!
袁绍竟将佩剑抵在谋士咽喉:尔等掌兵自重,便敢违逆本初?他面目扭曲地咆哮:就算曹操能赢,袁术十万大军至少能撑半月!半月足够我血洗青州西部!
界桥白马缔结的君臣之谊,在这一刻崩出裂痕。
当夜军帐灯火通明,最终以沮授黯然低头告终。
而幽州城下,眼看就要咽气的公孙瓒,忽然发现围城大军正在诡异调动......
(
凛冽北风中,冀州大营战旗猎猎作响。谋士沮授与田丰默然颔首,应允袁绍调遣三万精兵南下平原。黄河冰面映着森冷刀光,袁军正欲强渡天险,与臧霸决一死战。
易京城头重燃烽火,公孙瓒收拢残部死守孤城。这位白马将军竟在绝境中觅得一线生机,正召集旧部重振军威。然而战局瞬息万变——彭城陷落的战报先至:曹操两时辰破城;阳都捷报继来:曹仁闪电解围;最为致命的是袁术四万大军集体倒戈的噩耗。
当曹仁、夏侯渊得胜之师北归的消息如惊雷炸响时,袁绍猛然喷出数口鲜血。猩红血沫沾染华服,这位四世三公的贵胄竟当着文武百官昏厥倒地。帐中文武面面相觑,连最忠诚的沮授都僵立原地,无人伸手搀扶。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袁绍优柔寡断,冀州军错失剿灭公孙瓒的绝佳时机。如今曹操腾出手来,必不会坐视冀幽合并。军中窃窃私语不断,主帅威信尽失。
更漏三更,袁绍自梦魇惊醒。冷汗浸透中衣,他蜷缩在锦榻上喘息如牛。梦中曹操手提他的首级狂笑,身后陈渡阴鸷的目光如附骨之疽。这位 ** 河北的诸侯此刻瑟瑟发抖,恍若丧母稚子。
<!-- 章节分割 -->
青徐二州尽归曹氏,已成定局。曹操麾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疆域之广、兵锋之锐、吏治之清、变法之勇,皆为当世之冠。更令世家战栗的是,这位枭雄已彻底驯服境内豪强。
袁绍枯坐帐中,嫉妒的毒蛇啃噬着五脏六腑。他始终想不明白,当年那个在自己面前曲意逢迎的曹阿瞒,如何竟成擎天巨擘?案头铜镜映出他憔悴面容,鬓边忽生数茎白发。这位名门之后终于强撑病体起身——颓唐无益,唯有背水一战。
曹操主力尚未完全撤回青州之际,在双方尚未彻底决裂之时,袁绍决定再试一次能否彻底解决公孙瓒这个心腹大患。
此刻强弱之势已然分明——公孙瓒势微,袁绍势强。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对手,如今竟派来使者卑躬屈膝,用着隐语示好,提议联手对抗曹操。
但袁绍早已将这个提议抛诸脑后。和解?不,他要的是斩草除根。这本该是永绝后患的绝佳时机,却因他的一念之差,让公孙瓒得以喘息。若不能及时挽回,他在军中的威望恐将土崩瓦解。
敏锐如他,已然察觉将士们眼神中的异样——那些曾充满敬畏的目光正在消退。更令他如芒在背的是,连亲手栽培的心腹们,都开始在暗地里议论他此次的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日前错失歼灭公孙瓒的良机,实乃本公之过!袁绍突然拔剑出鞘,寒光闪过,一绺发丝应声而落,飘入熊熊燃烧的火盆。
营帐中顿时弥漫开焦灼的气息。群臣愕然相顾——这割发代首之举,分明是效法上古,以自辱明志。对于素来刚愎的袁绍而言,这番当众谢罪实属罕见。
就连一直面若冰霜的沮授、田丰二人,神色也为之一缓。主公无须如此。沮授上前宽慰道,此役未能竟全功,我等未能坚持己见,同意分兵青州亦是失策。谁又能料到曹操解决袁术如此神速?
审配等人默然颔首。当日同意分兵,固然是拗不过主公,但也确实存了三分侥幸——只是没想到曹操用兵如神,转瞬便平定淮南。
田丰也出列劝道:公孙瓒如今不过是困兽犹斗,纵使暂且逃脱,也难成气候。主公不必过虑。
袁绍轻叹一声:错在我身,诸位无需劝解。今日召集各位,并非只为认错。
他说着将佩刀收回鞘中,悬挂于身后屏风,随即重新入座。
近日我思得一计,或可彻底铲除公孙瓒,特请诸位共议。袁绍挺直腰背,刻意维持着领袖威严。
沮授与田丰交换眼神,开口道:主公请讲。
袁绍肃然道:八个月来,公孙瓒军粮匮乏,全靠劫掠幽州百姓维生。其与刘虞积怨已久,相较之下,我与刘虞的旧怨反而不值一提。如今公孙瓒势微,正是联合刘虞合击的最佳时机。
易县城据守易水之畔。半年前,公孙瓒为防刘虞突袭,在城外挖掘十道壕沟,每道沟后垒土成山,称为。各京高约五六丈,驻有重兵。 ** 主京高达十丈,建有望楼,公孙瓒便驻扎其中。面对如此严密防守,缺乏攻城器械的袁绍确实无计可施。
众人思索过后,认为此计可行。刘虞在幽州深得民心,其怀柔政策甚至让乌桓人多年未犯边境。此前袁绍也曾暗中遣使联络,但当时公孙瓒势大,刘虞畏惧其军威,不敢响应。
如今形势逆转,刘虞很可能同意结盟。
沮授谨慎道:主公此计甚妙,只是...他略显迟疑。
但说无妨。袁绍追问。
沮授解释道:刘虞为人过于仁厚,不通兵戈凶险。即便答应联手,恐怕也会因怜惜士卒性命而贻误战机。
双方联手攻打公孙瓒时,冀州军必然承担主要伤亡,而刘虞的幽州却能坐收渔利。
为促使幽州军多出力,减少我军牺牲,保存主力,建议主公遣使与刘虞结盟时,为其推荐一员大将助阵。
袁绍顿时醒悟。刘虞长期受制于公孙瓒却不敢反抗,足见其懦弱。幽州兵权尽在公孙瓒掌握,刘虞仓促募兵必是乌合之众。纵有十万新兵,若无善战之将统领,还不如十万头猪有用。
因此,无论为速败公孙瓒,还是让幽州多出力,都应向刘虞推荐良将。
袁绍问:先生认为幽州何人可助刘虞?
沮授答:刘备。
袁绍闻言一怔。他知晓这位洛阳着名的游侠。两年前何进派其与毋丘毅赴丹阳募兵,在下邳击退黄巾立功,升任高唐令。近期与公孙瓒交战中,刘备部表现出色,麾下关羽、张飞更是勇猛,曾让袁军颜良、文丑吃亏。
袁绍曾观察刘备军阵,见其用兵有度,堪称一流。但质疑道:刘备确是良将,可他不是公孙瓒麾下平原相吗?
沮授解释:此人乃涿郡刘氏,与刘虞同宗。虽勇猛却以仁厚着称,非刘虞那般迂腐。若举荐于刘虞,其必背弃公孙瓒。如此刘虞得良将,公孙瓒失臂膀,余者皆不足惧。
袁绍思忖片刻,采纳建议:牵招与刘备有旧,就派他前去游说。
易京并非一座简单的土丘,而是一套令世人惊叹的防御工事。其设计理念别出心裁,彻底打破了传统城池或要塞的框架。
这一防御体系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连续城墙,而是像箭靶般层层嵌套,共设十重环形壕沟,直径超过六里。每道壕沟既宽且深,专为阻挡敌军大型器械推进。沟壑之间,则错落分布着数十至上百座不等的土丘堡垒——按《尔雅》所载,丘绝高曰京。
这些高约五六丈,整个易京防线现存五百余座,且数量仍在增长。核心处矗立着十丈高的,相当于后世七八层楼。公孙瓒深居于此,七岁以上男子皆不得近。文书往来皆以吊篮传递,军令则命侍女于高台呐喊传达。
其心腹部将驻守内层堡垒,普通士卒则分布外围。公孙瓒这套防御体系彻底革新了传统城防理念:
- 敌军若突入防线,将遭遇立体交叉火力压制
- 沟壑网络可切割敌方兵力,纵使十万大军亦难展开
- 守军始终保有局部火力优势
后世马其诺防线的千座碉堡,或许正源于此间灵感。公孙瓒曾傲言:兵法云百楼不攻。今我楼橹千里,积谷百万斛,静观天下变。袁绍大军至此,果然望而却步。
刘备作为集团骁将,却被安置在最外层堡垒。原因有三:
其一,其部曾败于曹操,令公孙瓒耿耿于怀;
其二,屡谏禁掠百姓,触怒主君;
其三,虽在对袁绍作战中屡建奇功,却坚持主张联袁抗曹之策——如今看来,此谏确属先见。
公孙瓒未采纳刘备谏言,致使袁绍重创其主力,更令曹操趁机攻占徐州,错失遏制曹军壮大的良机。
公孙瓒胸中郁结悔恨。
然而他既不提拔刘备,亦无感激之意。
反生出更深嫌恶。
每当刘备带着标志性的稀疏胡须出现,就令他想起自己的失误与败绩。
安排刘备驻守外围防线,用这碍眼却善战的将领抵御袁绍,便成了情理之中的抉择。
刘备虽感憋闷,却也只能隐忍。
两位结义兄弟却怒不可遏。
兄长,我等在此究竟为何?替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有何意义?!
深夜里,最外围的堡垒传来醉醺醺的怒吼。
素来克制的刘备今夜也破例畅饮。
正如张飞所言,他亦不明此举深意。
袁绍与刘虞的争端,不过源于袁绍欲拥立刘虞称帝。
此事在刘备看来并非十恶不赦。
当今天子刘协确系董卓擅立。
刘虞身为汉光武帝废太子后裔,又任宗正之职,论血统与地位确是除刘协外最适登基之人。
刘备认为,若袁绍无篡汉之心,其拥立刘虞对抗董卓尚可理解。
当今乱世,最大祸患非袁绍。
实乃曹操。
曹操在青州推行的种种违逆祖制之政,扣押使者,伪造血诏,强夺节杖。
种种行径已昭示其称霸野心。
此乃刘备绝不能容忍之事。
汉室威严岂容曹操此等野心家 ** 。
无论刘协或刘虞为帝,刘备皆可接受,甚至内心更倾向刘虞。
毕竟刘虞近在咫尺,而刘协远在天涯。
然现今局势......
刘虞兵权尽失却毫无反抗之意。
公孙瓒在幽州烧杀掳掠,致使饿殍遍野,尤以毗邻冀州的涿郡受害最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