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回娘家是件蛮紧张的事,因为家里的女人全都有这一朝。
能不能回娘家长长脸面,全看婆婆能不能松松手。
一般按规矩备礼,放儿子陪着媳妇回去走礼,说明婆家对这个媳妇还算满意。
也有大方的额外添点,例如加两个馒头或者几根油条,这是对媳妇很重视的意思。
也有抠门和比较恶点婆婆,不给备礼,不准儿子陪着回去,让媳妇空着手回娘家丢尽脸面。
陆家这边五个儿媳,三个有孕,一个娘家没了。
所以能回娘家的只剩陆二嫂两口子,其他家都是家里男人带着大点的孩子和礼去岳家。
“你那媳妇心大,不是计较性子,换做是你二嫂,她一准儿磨磨唧唧跟我探口风,想把没回娘家那份礼给划拉到自己手里。”
家里儿子都走了,陆鸣就被陆老太抓去唠叨话。
因为云澈又没起来,他是来补缺的。
“他确实不在意这些。”
听到是说媳妇儿的好话,陆鸣立刻龇着大牙点头,笑的不见眉眼。
夸了两句的陆老太顿时又觉得不舒服起来。
我夸是我的事,你跟着点什么头?
当婆婆最忌讳的就是她夸儿媳,儿子跟着应和。
她可以夸,但儿子不能顺着夸,要说一些场面话,例如还要跟娘多学学之类的,亦或者是不足的地方还多,娘多教教。
不知道犯了什么忌讳的陆鸣感觉老娘有变脸征兆,立刻转移话题,说起了大姐。
“大姐什么时候回来?感觉差不多了,我年前托人给她送了不少油条果子,”
陆翠萍嫁的那家是排老二,刚开始那几年难熬,公婆只在乎老大,下面几个很是无所谓的样子。
幸好后来家里老大死了,那对公婆对后续养老发生了分歧,一个往下排选择老二,一个信任小儿子老四。
一时半会儿老两口也没论出个所以然,就这么又将就下来过了些年,才勉强分家不分锅。
公公跟着陆翠萍这家二房,婆婆去跟小儿子家吃。
“她那个婆子不是好相与的,惯会扮可怜要孝敬,她公公又好面子,你送去的东西肯定被她婆子扒一手油。”
陆老太被转移了注意力,一下子想不起来训儿子的事,转而惦记起大女儿。
她都有点后悔给闺女定了这门亲。
但后悔也晚了。
当初她是听说这个亲家不大好相与,只是也听说对方身子不太好。
于是就想着过两年,女儿兴许就把婆婆熬死了,女婿么踏实肯干,分家了也能过下来。
谁知道祸害命长,那老货就是不死。
直到现在分锅吃饭了,还能恶心人。
“就当喂狗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她拿了吃了就不能再为难大姐。”
“她老公公但凡瞪个眼,不给她一根毛她也不敢为难,还不是那老头子惯的。”
陆老太撇嘴间,忽然听见一声熟悉的呼唤,顿时喜上眉梢,把腿从被窝里挪出来,穿上鞋就往外走。
“爹娘,我回来了!”
“姥姥姥爷!”
在厢房里补觉的云澈也被大姐爽朗的声音给吵醒了,揉着眼打着呵欠套冬衣穿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