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神”的轰鸣犹在耳畔,苏云浅已将目光投向帝国根基——农业;
她携理工学院精英深入京郊皇庄,推广新式农具与科学选种之法,却遭遇老农基于千年经验的顽固质疑;
与此同时,一双来自远方的碧蓝眼睛,正透过望远镜,贪婪地注视着这片试验田,酝酿着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大力神一号”蒸汽机那震撼人心的轰鸣,仿佛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大夏王朝的肌体。朝堂之上,针对理工学院和“奇技淫巧”的公开非议暂时偃旗息鼓,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沉默与观望。陈阁老一系虽未再公然发难,但那潜藏于平静水面下的暗流,却愈发深邃难测。
苏云浅深知,一场演示的胜利,远不足以根除千年来“重道轻器”的思想痼疾。科技的威严需要建立在火炮的射程之内,但科技的根基,必须扎进关乎国计民生的土壤之中。帝国的根基,在于农业。
于是,在“大力神”演示结束后的第五日,京郊,隶属皇家的“上林苑”一处广阔田庄,迎来了它身份最为尊贵的“农夫”。
苏云浅换上了一身便于田间行动的棉布衣裙,发髻简单挽起,素面朝天。她身后跟着数名理工学院农科分院的精英学员,以及几辆满载着奇形怪状金属农具的大车。
早已接到通知的庄头带着几十名惴惴不安的老农,跪伏在田埂上迎接。
“都起来吧。”苏云浅声音平和,目光已投向那片广袤而略显贫瘠的土地,“今日来,不是巡查,是与诸位老把式,一同看看这地,该如何种得更好。”
她让学员们将新式农具一一陈列出来:有结构轻巧、入土角度经过精确计算,能更深更省力翻垦的曲辕犁改良版——“深耕犁”;有能将播种行距、深度控制得均匀一致的“条播器”;有利用齿轮传动,效率远超连枷的“手摇式脱粒机”……
老农们看着这些闪烁着金属寒光的“铁家伙”,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但更多的是怀疑与不信任。他们世代耕种,经验是从泥土里一点点抠出来的,对这些凭空造出的器物,本能地排斥。
一位须发皆白,脸上沟壑纵横的老农,在庄头的眼色鼓励下,壮着胆子开口:“王……王妃娘娘,不是小老儿多嘴,这地里的活儿,讲究的是个手感和时令。这铁犁看着是威风,可它不懂地气啊,万一伤了地力,明年可就……”
他的话代表了绝大多数老农的心声。经验,是他们唯一的倚仗。
苏云浅没有反驳,她走到那片尚未耕种的硬土地前,指了指:“老人家,依您看,这片地,用旧犁需几人几日可耕完?”
老农眯眼看了看:“回娘娘,这地硬,少说也得三个壮劳力,忙活两天。”
苏云浅点点头,对身后一名身材壮硕的学员示意:“你一个人,用这深耕犁,试试。”
那学员应声出列,调整好犁具,深吸一口气,双臂用力——犁头轻易地破开坚硬的土层,沿着笔直的轨迹深入,翻起的土块更大、更松软。他一个人,拉着犁,速度竟不比两个壮劳力用旧犁慢!
围观的农人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
苏云浅这才看向那老农,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老人家,地气不在犁的形状,而在土壤的结构。深耕能打破板结的犁底层,让作物根系扎得更深,吸收更多养分。这,不是感觉,是格物之理。”
她又拿起一把看似普通的麦种,这是经过她初步筛选和盐水选种法挑出的良种。“还有这种子,看似与寻常无异,但颗粒更饱满,生命力更强。用条播器播种,出苗齐,通风好,不易生病。一亩地,至少可多收三成。”
“三成?”老农们瞪大了眼睛,这个数字对他们而言,冲击力远比那蒸汽机更直接、更实在!
苏云浅不再多言,直接划出两块相邻、土质相近的田地。“一块,用你们的老法子,老农具;另一块,用这些新家伙,按我定的法子种。收成之时,自有分晓。”
事实,永远是最有力的语言。
接下来的几日,苏云浅亲自带着学员们驻扎在皇庄。她挽起袖子,下到田间,指导如何使用新农具,如何观察土壤墒情,如何根据作物长势判断缺肥情况,并开始小规模试用神兵坊利用矿渣等物初步研磨出的“土化肥”。
她并非空谈理论,每一句指导都结合着老农们能理解的表象和背后的科学原理。渐渐地,那些最初充满怀疑的目光,开始变得将信将疑,甚至有几个年轻些的农户,已经主动跟着学员们学习起来。
---
就在苏云浅于田间地头播撒科技种子的同时,远在京城的四方馆内,神圣罗马帝国使团下榻之处,却是另一番景象。
冯·埃森巴赫男爵放下了手中的单筒望远镜——这是他从欧罗巴带来的珍贵之物,透过它,他能清晰地看到远处皇庄试验田里,那个与众不同的身影,以及那些效率惊人的新式农具。
“确定了吗?”他声音低沉,用的是母语。
身后,一名穿着大夏服饰,但眉眼间带着明显西方特征的随从恭敬回答:“确定了,男爵阁下。我们的人混在附近的货郎中亲眼所见。那位镇海王推广的农具,效率远超我国目前使用的任何工具。尤其是那种深耕犁和播种器,若能大规模应用,粮食产量将得到巨大提升。”
另一名随从补充道:“还有他们似乎在试用一种粉末状的‘肥料’,效果不明,但据观察,施用后的禾苗长势确实更为茁壮。”
冯·埃森巴赫转过身,脸上没有了平日伪装的和煦,只剩下冰冷的算计。“粮食,是战争的根基,是人口的保证。大夏的火炮和巨舰让我们恐惧,但这些……这些能让人吃饱肚子的东西,更令人不安。”他踱步到窗前,望着紫禁城的方向,“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每一个领域都将我们甩开。”
“阁下,您的意思是?”
“两条路。”冯·埃森巴赫眼中闪过幽光,“第一,想办法弄到那些农具的图纸,哪怕只是一个样品!第二……”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找到制作这些农具的工匠,或者,负责推广的关键人物。威逼,或者利诱,我们必须得到它!”
“可是男爵,摄政王和那位王妃的防卫极其严密,尤其是经历了船厂事件后……”
“那就从外围入手!”冯·埃森巴赫打断他,“那个庄头,或者那些老农……总有贪财或者怕死的。记住,这不是劫掠,这是……文明的交流。”他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的弧度,“用他们的话说,叫做‘礼尚往来’。”
夜色渐深,一只不起眼的信鸽从四方馆的角落悄然飞出,消失在京城的夜幕中。目标,正是京郊皇庄的方向。
试验田的秧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预示着丰收的可能。而黑暗中,觊觎的目光和无形的手,也已悄然伸出,试图扼杀这源于科技的希望,或将这果实,窃为他有。
苏云浅立于田埂,晚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她俯身抓起一把带着新翻泥土气息的湿润土壤,轻轻捻动。科技的征程,不仅在朝堂,不仅在车间,更在这片沉默而广袤的土地上。她知道,这里的斗争,同样不见硝烟,却同样关乎国运。
她抬眼望向京城的方向,目光沉静而锐利。
来吧,无论是明枪,还是暗箭。这片深耕的沃土,必将孕育出足以碾压一切阴谋的、最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