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刘备不仅破坏了他的全盘谋划,更可怕的是,公孙瓒竟能以寡敌众,在十万军中厮杀整日。那支白马义从,简直强得令人战栗。
明明袁绍已将其屡屡挫败,迫其求和,为何仍有如此战力?
“主公宽心。”鲜于银劝慰道:“公孙瓒现已回师右北平。乌桓虽未能取其性命,但鲜于辅将军必能除此大患。”
“只要诛杀公孙瓒,那支白马义从便是主公的囊中之物!”
此言令刘虞稍感宽慰。若让公孙瓒安然返回无垠,后患无穷。纵使蓟县兵精粮足,面对那个疯子,胜负犹未可知。
然而若论正面交锋,公孙瓒的实力远非刘虞所能匹敌。
这正是刘虞始终隐忍不发的根源所在。
当刘虞正欲挥手示意鲜于银退下时,
一名浑身浴血的斥候踉跄冲入厅内,
颤声跪报:主公…大事不妙!袁绍发兵来攻!
此话当真?
刘虞与鲜于银闻言俱震。
斥候喘息禀告:袁绍兵分两路——颜良率河间铁骑已破涿郡,正向蓟县奔袭;麹义领渤海之师攻取泉州,欲断我军退路!
刘虞踉跄后退,被鲜于银急忙扶住。
全完了...这位幽州牧双目失神,
仿佛已预见基业倾覆之局。
别驾赵该及时献策:主公勿忧!可急调居庸关阎柔驰援,
更当与公孙瓒议和共抗外敌!
鲜于银质疑:可麹义分明冲着家兄(鲜于辅)而去...
赵该肃然道:正因如此,更需与公孙瓒联手!
其仇雠本在袁绍刘备——只要主公助其诛杀刘备...
公孙瓒必愿化干戈为玉帛!
刘虞苦笑:那匹夫睚眦必报...
不然。赵该斩钉截铁,公孙瓒与主公仅为政见之争,
大敌当前,焉有不共御外侮之理?
(
幽州局势风云变幻,袁刘之争已无转圜余地。
刘虞听罢赵该谏言,当即恍然大悟。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此事确实辜负了公孙伯珪。
速速修书公孙瓒,表明休战之意,定当助其对抗袁绍!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刘虞实在想不出保全幽州的上策。
赵该前脚刚退,又有急报传来。
主公!居庸关紧急军情!
听到居庸关三字,刘虞心头顿生不祥预感。
调遣阎柔的军令方出城,阎柔的加急文书便紧随而至。
此事透着蹊跷。
展开信函细看,刘虞顿时瘫软在地。
大势已去,此番真的大势已去!
袁本初你好生狠毒,竟另遣奇兵突袭代郡与上谷!
两郡若陷,居庸关危矣。
阎柔部众再难驰援蓟城!
如今这般境地,刘虞实在想不出何人还能解蓟县之围!
………………
涿郡太守府内,袁绍开怀大笑。
哈哈哈哈,幽州门户终被本将军攻破!
轻取涿郡令袁绍喜形于色。
涿县距蓟城不足二百里,铁骑半日可至!
步卒急行军,一日亦可抵达。
蓟城已是囊中之物。
恭贺明公!我军分兵合击,所到之处望风归降,足见明公深得幽州民心!
审配等人纷纷道贺。
袁绍捋须笑道:此番进军幽州,全赖诸位运筹帷幄,将士用命!
对了,公孙瓒与刘虞战况如何?
荀堪回禀:最新军报显示,公孙瓒击溃乌桓十万大军后正回师右北平。刘虞麾下鲜于辅已设伏拦截,无论胜负,双方必元气大伤,皆不足与我军抗衡!
善!待拿下蓟城擒获刘虞,我军便挥师东进,与麹义会师攻取右北平,尽收渔阳、辽西等地。袁绍踌躇满志,忽又想起一事:那刘备现今何处?
若非刘备在幽州搅局,这场战事恐怕还要在河间边境僵持一两年。
刘备...暂无消息。荀堪摇头道,其麾下两万精兵始终未与公孙瓒主力交锋,实力保存完整,行踪成谜。
依末将之见,多半是南下右北平袭扰公孙瓒去了。
袁绍冷哼:区区两万人马竟能周旋至今,这大耳贼倒有几分本事!
《抠门战神现形记》
审配拱手谏言:主公无须顾虑刘备,待我军攻破蓟县,此人自会俯首称臣。
袁绍抚掌而笑。
这刘玄德素来机敏——昔日奉命离间公孙瓒与刘虞,如今幽州将定,量他也掀不起风浪。待其来投,正好借机除之!
传令三军休整,明日兵发蓟县!袁绍振袖间,众将轰然应诺。
......
渤海郡的深夜,大地突然震颤。
潜伏多日的青州铁骑撕破夜幕,马蹄声如惊雷碾过荒野。惊醒的农户紧捂孩童口鼻,直到拂晓才敢窥探官道上碗口大的蹄印。
要变天喽...老农哆嗦着缩回草屋。
《鄄城问医录》
先生真能开颅治病?华佗双眼发亮。
眼前这位叶先生不仅是救命恩人,更怀鬼神莫测之医术。那些闻所未闻的之说,令他如坠云中却又茅塞顿开。
华老莫非没进过卫生院?叶辉蹙眉。
老医师面红耳赤:惭愧!往日行医屡遭质疑,直到听闻先生高论,方知中医亦能柳叶刀下起死回生。
当然,从客观角度来说,中医属于综合性学科,难以向患者明确解释具体病因,通常都是糊里糊涂地把病治好,因此人们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和信任中医。
那么西医呢?
西医是清清楚楚地告诉你死亡原因。
中医呢?
中医是迷迷糊糊地让你继续活着。
这么一比较,西医确实更加直白明了。
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认为亲眼所见就是 ** 。
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既不敢轻易相信,内心又充满惶恐。
对了华老,以前没有现代医疗设备的时候,你们用什么药物给病人做刮骨、放血、清创、接骨这些治疗?叶辉突然生出几分好奇。
虽然华老总想给病人开颅却没机会,但刮骨、放血、清创、接骨这些倒是家常便饭。
华老答道:我自己调配了 ** 汤剂,服下后病人基本就感觉不到疼痛了。为了更精准地控制痛感,再配合银针施术,就万无一失了。
** 汤剂?!叶辉惊讶地叫出声:您会配这个?从哪儿学来的?
这可是华佗发明的古方啊!
听说早就失传了!
没想到在这偏远山区的老人家居然掌握着这门技艺。
简直是天大的惊喜!
这个嘛...华老本想说是自己研制的,但看到张老在一旁使眼色,只好改口道: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方子。
祖传?
姓华?
难道...
这位华老是华佗的后人?
叶辉脸上顿时浮现出微妙的表情。
这个曹家村越来越有意思了。
怎么全是三国名人后裔聚居地?
而且还保留着那么多三国时期的风俗传统。
华老,您这下可要发达了!
要是让外面的制药厂知道您有这个秘方,还不得挤破头来抢您?
啊这...
华老有些发懵,就这玩意儿也有人抢?
曹老板不杀我就算开恩了,还能让我走?
叶先生,要不还是说说开颅术吧!华老转移话题道:您对人体结构的了解远超我们这些乡野郎中。
恳请您传授开颅之术,日后也好救治病人!
开颅?这华老怎么跟他的老祖宗华佗一个毛病,净想着给人开瓢。
叶先生,其实我也很想学习开颅术。张老也跟着说道。
虽然他擅长内科,但内科的根本还是建立在外科基础之上。
不通外何以医内?
这颅脑里究竟装着些什么呢?
“你们俩可真是人才,我算被你们打败了。”叶辉又好气又好笑,明眼人跟着我这个盲人学开颅手术,传出去都够吓人的。
既然他们诚心要学,叶辉干脆也不藏私,把基础的东西教给他们,省得他们总来打扰自己。
………………
“总算把这俩活宝打发走了!”
讲了一整天,叶辉嗓子都快冒烟,终于能喘口气。这俩人学习劲头太猛,哪像普通乡野郎中,分明是医学泰斗的料。
“先生,我又来啦!”陈宫的声音忽然传来,叶辉不由得皱眉。今天怕是又得废嗓子了。
“嗯?先生怎么……不太高兴?”
叶辉真想给陈宫一个大白眼。华佗和张仲景就是他引来的,居然还好意思问?也太没眼力见了吧!
“陈会计,今天华佗和张仲景缠着先生学了一整天,先生嗓子都快哑了!”典韦嚷嚷道,“你这时候还来,先生能高兴才怪!”
原来如此。
陈宫赶紧赔罪:“是我不对!我真不知道华佗和张仲景叨扰了先生一整天,明天我就让他们少来打扰!”
叶辉摆摆手:“不必了,华佗和张仲景是真正的好大夫,对医术钻研极深,既有天赋又有医德。他们想学,就让他们来吧。早点教会他们,将来我离开曹家村,也能有人替村民们看病。”
为了报答曹家村,叶辉也是豁出去了。他清楚自己的眼睛迟早会好,迟早要离开。不给村里培养几个靠谱的大夫,他走得也不安心。
“多谢先生!我代表曹家村乡亲们感谢先生的大恩!”陈宫郑重行礼,发自内心地感激。不得不说,叶辉对他们确实掏心掏肺。有时候陈宫甚至希望这里真是两千年后的曹家村,而非汉末乱世。但现实残酷,为了终结这乱世,他们只能继续对叶辉隐瞒 ** 。
“既然来了,今天也不能白跑一趟,我给你讲一段吧。”叶辉刚要开始,陈宫却提议:“先生,听说汉末三国的故事快讲完了,今天能不能重点说说司马懿?他可是三国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
“单讲司马懿?”叶辉沉吟片刻,“你说得倒也有道理。”
(书法家挥毫泼墨,笔走龙蛇间,一幅关于司马懿的精彩评述跃然纸上:
当论及司马仲达,确需另辟篇章详述。此人与曹孟德堪称双璧,皆为乱世枭雄!
非但如此,其人更兼具龟息之功,较之曹操尤为阴鸷难测!灵珑朱批墨迹未干。
确与曹操堪称并世奸雄!
由此观之,司马氏实为晋室开创之基。
此论确凿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