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让咱们去试探徐州,袁术却坐享其成,实在可恨。
程普建议:“主上,依末将之见,不如趁曹操与荆州交战之际,我军溯江西进,直取江夏,诛杀黄祖,瓜分荆州!”
此言一出,帐中诸将皆跃跃欲试。
孙策眼中也燃起怒火。
张纮急忙劝阻:“不可!豫章新定,民心未附,粮草不足,周瑜水军尚未练成。若倾巢西进,万一失利,恐难返丹阳、吴郡,届时三郡恐易主!”
他继续分析:“庐江未得,袁术虎视眈眈。若见我军西征,必渡江夺取三郡。此前攻下庐江却被其部将接管,正是要控制长江咽喉。”
提及庐江,孙策怒意更甚。
寄人篱下,处处受制。
虽只是虚名,却关乎天下观瞻。
孙策拍案定夺:“休得多言!明日点兵一万,随我渡江再攻广陵!此番定要生擒夏侯惇,让刘晔尝尝厉害!”
次日,广陵城内。
刘晔对众将道:“近日孙军斥候活动频繁,料其即将渡江来犯。其用兵不过两种:一是直取广陵决战,二是分兵诱我出城伏击。”
黄忠提出新见解:“会不会两种并用?”
跟随叶辉征战,黄忠见识增长不少。
刘晔沉吟道:“确有可能,如此最为棘手。”
正商议间,忽有急报:
“报!孙策率五千兵马自江都登陆,正向广陵杀来!”
刘晔挑眉:“只带五千人?”
这与他预判颇有出入。帐中甘宁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黄忠与夏侯惇等人露出诧异神色。
没想到孙策的行动竟如此直截了当。
上次仅派五千兵马,还留了两千驻守渡口,这次竟全军压上,实在反常!刘晔沉思片刻道:
继续探查,务必弄清孙策究竟有多少兵马渡江南下!
半日后,新情报传来。
军师,孙策分兵五千,从海陵偏僻处登陆,一路奔袭海陵城,一路直取江都。
竟放弃舆国城,转而攻打江都与海陵。
此事愈发蹊跷?
看来这就是孙策此次渡江的全部兵力了!夏侯惇道:
子扬,快做决断,如何围剿孙策?
甘宁请战:
末将即刻率水师南下,封锁江面,断其归路!
黄忠默不作声,静待军令。
刘晔沉吟良久:兴霸不必前往大江。孙策必在江中埋伏精锐水师,若断其归路,一则逼其与我军死战,二则恐中埋伏,徒劳无功!
军师的意思是让末将直捣吴郡、会稽,袭其后方?甘宁道:
我军水师兵多将广,可分兵出击,定要给孙策一个惨痛教训!
劫掠钱粮人口,对孙策影响有限,难撼江东大局。刘晔摇头,
时机未到!
江北未定,若与孙策结下死仇,恐引发连绵战事,于我不利!
况且会打草惊蛇,日后更难对付。你此去只需以牙还牙,使其不敢北犯即可!
眼下我们需要的是时间,而非攻城略地!
见刘晔态度坚决,甘宁只得领命而去。
待甘宁离开,刘晔又道:孙策意图未明,且静观其变,看他是否真攻广陵城!
夏侯惇提醒:子扬是担心孙策效仿我军,中途改道袭取舆国城?
孙策帐下谋士如云,此次用兵比上次更稳健诡谲,不可不防!刘晔坦言。
一个时辰后。
最新战报传来。
孙策果然转向,又去攻打舆国城了!
途中必有埋伏!若追往舆国,必中其计!
刘晔凝视地图,沉声道。
孙策的策略与众不同,我们坚持自己的打法!
元让即刻率三千精兵南下,直取海陵方向的孙策部队。
汉升随我在广陵静观其变,看孙策如何应对。
夏侯惇得令后迅速整军出发,三千铁骑浩浩荡荡杀向海陵。
............
孙策军营。
主公,广陵守军果然出动,是夏侯惇领兵三千直奔海陵,并未朝舆国城方向来。
哨骑快马加鞭将情报传回。
孙策听罢,脸上露出耐人寻味的神色。
陈端也显得若有所思。
奇怪,刘晔在玩什么把戏?为何不按常理追击?
此次出征,孙策特意将谋士秦松替换为陈端。
这二位都是最早追随孙策的谋臣,且都是广陵本地人,对地形了如指掌。
因此深得孙策信赖。
孙策分析道:刘晔诡计多端,这定是想诱我军前往海陵,途中设伏!
丁奉建议:主公,不如直接攻打广陵,让夏侯惇在海陵干等着!
这正合孙策心意。
陈端却劝阻:此举不妥。若攻广陵,夏侯惇必回援。广陵城高墙厚,刘晔坚守不出,只会徒劳无功。
丁奉不服:那分兵佯攻广陵,引诱夏侯惇回援,中途截击如何?
解决了夏侯惇,刘晔困守孤城,广陵城外就是我们的天下!
孙策再次心动。
陈端依然反对:不可!刘晔定会防备。若广陵没有真正危机,夏侯惇不会急躁行军,伏击难以奏效,只会白白消耗时间。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渡江所为何来?丁奉怒形于色。
孙策也皱起眉头。
是啊,此番渡江目的何在?
渡江自然为攻城略地,为夺取广陵!陈端捋须道:
目标始终是广陵城。如今夏侯惇已被调出,下一步该对付刘晔。
主公可派一部佯攻夏侯惇,营造合围之势,引刘晔出城。主力则突袭广陵,断其根基。若能将刘晔、夏侯惇都困在城外,他们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诱敌出城之计。
这个主意确实精妙。
丁奉立即 ** :主公,我带两千人马去围剿夏侯惇,您率三千奇袭广陵!
孙策却摇头否决。
我帮你
你带四千人马,打着我的旗号行动,我率一千人暗中潜伏在广陵城外。一旦城内空虚,我们就能轻易攻下!
这次陈端没有再阻拦。
因为这正合他的心意。
于是孙策的五千兵马分为两支:丁奉领兵向东进发,另一支借着夜色掩护悄悄向广陵城移动。
深夜时分,孙策部队抵达广陵城外。
潜伏的侦察兵前来报告:将军,刘晔带着四千精锐往南去了,现在城里应该只剩五百守军。
孙策闻言欣喜若狂:好个刘晔,居然在广陵藏了四千精兵!多亏采纳了子正的建议,若强行攻城,就算有一万大军也难拿下广陵!
望着晨雾中的广陵城,孙策下令:全军休整,等天亮换防时发动进攻!
黎明将至,守城士兵昏昏欲睡,有的靠在城墙上取暖。换防的士兵稀稀拉拉走上城头。
将军,敌军开始换防了!
孙策精神一振,只见天色渐明,视野清晰。这正是清晨最疲惫的时刻,正是进攻良机。
全军出击!
在野外冻了整夜的一千士兵早已按捺不住,包括孙策在内的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要把寒气转化为战斗力。
先头部队架起云梯,身手敏捷的士兵口衔刀剑快速攀爬。然而刚爬到一半,两名士兵突然中箭坠落。
暴露了!全力强攻!必须一鼓作气攻破城门!
孙策深知,如果第一波进攻失败,就很难再有机会攻下广陵城。
城头骤然杀声震天,黑压压的精锐甲士自城楼鱼贯而出,更有无数兵卒沿着石阶涌上城墙,转眼便将城堞挤得水泄不通。数百张劲弓齐齐对准城下的孙策部众,箭矢破空声骤起。
嗖——嗤——
电光石火间,上百名孙策军士已成了箭下亡魂。负伤倒地者更是不计其数。城头滚木礌石如暴雨倾泻,几具简陋云梯被守 ** 叉杆掀翻,竟反而砸向攻城的江东儿郎。
撤!速撤!孙策眼见城头守军规模远超预期——这哪是什么五百郡兵,分明是身经百战的丹阳精锐。城内必有良将坐镇,强攻已无胜算。
军师,可要出城追击?见孙策溃退,守城诸将跃跃欲试。刘晔轻摆羽扇:孙伯符虽败,其骁勇非尔等可敌。黄汉升与夏侯元让皆不在城中,谁能制得住这头江东幼虎?
刘晔深知穷寇莫追之理。唯有倚仗坚城方能以精兵破敌,若贸然出击,反易遭孙策反噬。更何况他此番设计,本就不为取孙策性命。
败退山林的孙策清点残部,仅剩五百余人逃出生天。可恨!又着了刘子扬的道!孙策怒捶树干,却再不敢打广陵的主意。部将不甘问道:主公,如今作何打算?
目光扫过这群丢盔弃甲的残兵,孙策猛然握紧霸王枪,枪尖划破雨幕直指南方:刘晔既留精兵守城,那四千出城兵马必是杂牌军。我们即刻南下与丁承渊合击,先破其军,再图广陵!
旌旗卷动间,这支败军朝着南方疾驰而去。
......
却说丁奉与陈瑞率军东进,行至半途。陈瑞勒马指向前方河道:渡河便是海陵地界,若遇伏兵恐难退却。夏侯惇要设伏,必在此处。
丁奉拧眉:你是说前方有埋伏?那我们是该在此设伏等刘晔了?陈瑞颔首:可先埋伏,但需调江都驻军前来策应。若夏侯元让渡河迂回,我军恐难招架。
丁奉不屑地扯了扯嘴角:你觉得我办不到?
难道夏侯惇真这么厉害?
陈瑞严肃道:主公亲自与他交手都没能取胜,你觉得自己能行?
这句话直接把丁奉噎住了。
他心里清楚自己不是孙策的对手,正因如此才甘愿追随。否则江东子弟怎会跟随孙策打下这么多城池。
连孙策都奈何不了夏侯惇,自己就更别提了。
行了,你要准备就尽管准备吧!丁奉明白陈瑞是军师,更是孙策最信任的谋士。
他们这些将领只管听令杀敌便是。
............
夏侯惇这边。
果然不出军师所料,孙策部队不敢渡河!
收到对岸情报的夏侯惇露出意料之中的笑容。
吃过亏的孙策军变得格外谨慎。
将军,敌军不渡河,我们要不要绕道南下?
部将请示道。
夏侯惇摆手道:
不必,有黄汉升足矣。让孙策他们慢慢琢磨军师的用意吧!
我军全速向东南进军,歼灭海陵之敌。
没有援军,进入海陵的孙策部队就是自投罗网。
虽然算不上大功,但蚊子再小也是肉!
于是夏侯惇亲率三千精兵直扑海陵。
正在海陵烧杀抢掠、为孙策造势的三千兵马见到夏侯惇大军到来,顿时如惊弓之鸟般溃逃。
夏侯惇的威名早已传遍江南,孙策军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