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离开不过三日,贾政便收到了秦可卿派人送来的信。
展开信纸,看到“忠顺王世子有意元春”几个字时,他握着信纸的手指猛地收紧。
忠顺王?
原着里,贾家与这位王爷几乎是死对头,宝玉挨打便与王府的琪官有关,最后抄家更是少不了他的推波助澜。
如今对方竟主动示好,想与贾家结亲?
贾政指尖在案上轻叩,心头疑窦丛生。
是因为他如今的权势让忠顺王另眼相看,还是这背后藏着更深的算计?
“去,让阿福回神京一趟。”
他对门外喊道,
“查清楚忠顺王世子为何突然看上元春,还有他家之前的婚约是怎么黄的,把前因后果都给我摸透。”
阿福领命而去,贾政却没了继续修炼的心思。
这门亲事若成,固然能让贾家地位更稳,可若是个陷阱……他不敢赌。
烦躁间,想起秦可卿留下的人。
芸娘、宝儿是府里老人,赵姨娘虽性子跳脱,却也还算安分,唯有张麒麟那十几房妻妾,让他始终放心不下。
这些人拒绝不了,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书房内的烛火忽明忽暗,映着贾政沉静的脸。
他看着阶下三人,目光在柳氏身上稍作停留——这位张麒麟的正妻,山西总督柳承宗的嫡女。
柳氏今日穿了件石青色绣暗纹的褙子,衬得她本就端庄的气质更添了几分官宦小姐的矜持。
她身量中等,肩背挺得笔直。
一张鹅蛋脸,眉眼疏朗,身段丰腴,双峰挺立,灯下看来也是绝色,也难怪张启年冒天下大不韪。
作为总督之女,她自幼见惯官场风浪,却从未想过,会撞上贾政这般深不可测的人物。
左首的梅香,原是两淮盐商梅家的庶女,因家族想攀附张家势力,被送进张府做了妾。
她生得高挑丰腴,一身藕荷色纱裙裹着曲线玲珑的身段,走动时腰肢款摆,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柔媚。
一张巴掌大的小脸,眼波流转间自带风情,只是此刻那双眼睁得极大,满是惶恐。
盐商之家最懂趋利避害,她比谁都清楚,一旦触怒贾政,别说回江南,怕是连小命都保不住。
右首的兰芝,出身最是寻常,父亲不过是神京府的一个小吏。
她年纪最轻,身形纤细,像株刚抽条的芦苇,穿着半旧的浅绿布裙,更显得单薄。
圆脸盘上带着几分未脱的稚气,唯有那双眼睛,亮得惊人,此刻却盛满了泪水,死死咬着唇才没哭出声。
小吏之家最懂官场险恶,她比谁都明白“安分守己”四个字的分量。
“柳总督镇守山西,梅家在两淮经营盐业,兰姑娘的父亲在府衙当差……”
贾政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敲在三人心上,
“你们的家世,我都清楚。”
柳氏身子猛地一震。
“进了荣国府,便与张家再无瓜葛。”
贾政的目光扫过三人,
“柳总督是朝廷重臣,梅家的生意还要做,兰姑娘的父亲也想升迁,你们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这话像一把重锤,敲碎了三人心里最后一丝侥幸。
她们的家族,都捏在朝廷手里,而眼前这人,恰恰是能影响朝廷风向的人。
“方才入你们眉心的,是‘神种’。”
贾政指尖微动,三人顿时觉得眉心一阵刺痛,冷汗瞬间湿透了衣背,
“它能感知你们的心思,若有异动,不必我动手,你们自会尝到滋味。”
梅香吓得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求大人饶命!妾身绝不敢有异心!”
兰芝也跟着跪下,眼泪止不住地流。
柳氏深吸一口气,强撑着跪下,声音发颤:“妾……妾明白利害,断不敢连累家人。”
贾政看着她们惊惧的模样,眼底没有丝毫波澜。
用了两日,模仿网络小说中识海控制方法,创造了这个法术。
能让被控制的人生死不由己,若有恶意也能迅速感知。
“做好分内之事,将来或许能得个好去处。若是不安分……”
他顿了顿,目光如冰,“不仅你们,你们的家族,也会跟着遭殃。”
三人被贾政那番话吓得魂飞魄散,战战兢兢地起身。
柳氏强压着心头的惊惧,率先上前,原本挺直的脊背微微躬着,方才的端庄气度收敛了大半,反倒透出几分刻意做出来的柔顺。
她走到贾政身后,纤手搭在他肩上,力道不轻不重,恰好能纾解筋骨的酸胀。
指腹带着些微凉意,滑过他颈侧时,有意无意地蹭了蹭,声音压得又软又糯:
“大人连日读书辛苦,妾身给您按按肩。”
这声音与方才在人前的沉稳截然不同,带着股江南女子的柔媚,尾音微微上挑,竟比平日里最会撒娇的赵姨娘还要勾人。
贾政眼皮都没抬,只“嗯”了一声,却能感觉到身后那具丰腴的身子离得极近,衣襟间的茉莉香混着女子身上的体香,丝丝缕缕地钻进来。
梅香见状,也慌忙端过一旁的茶盏,双手奉上时,指尖故意在他手背上碰了碰,抬眼时眼波流转,带着几分勾魂摄魄的意味:
“大人喝点茶润润喉吧,这是刚沏的雨前龙井。”
兰芝偶慌忙低下头,蹲了下去。
柳氏的手法越发熟练,指尖在贾政肩窝处轻轻按揉,身子却似有若无地往前倾,胸前的柔软若即若离地蹭着他的后背,嘴里还低声说着话:
“大人别看张麒麟那厮混账,妾身在张家时,倒学了些伺候人的法子……大人若是不嫌弃,妾身……”
话没说完,贾政忽然抬手按住她的手腕。
柳氏心头一跳,以为他动了怒,刚想求饶,却听他淡淡道:“给我讲讲张启年。”
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可柳氏却瞬间僵住,后背的冷汗一下子冒了出来。
柳氏的身子僵了一瞬,随即软得像团棉花,更紧地贴在贾政背上,声音带着颤意却又刻意放柔:
“大人明鉴,妾身在张家时,虽与公公有往来,却从不主动过问朝堂事……只是偶尔听张麒麟提起,说公公近来与户部几个老大人走得近,还常去城南的‘聚贤楼’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