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市委。
市委书记常新越的办公室。
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他放下正在批阅文件的墨水笔,说了声“进来”。
“常书记,京盛集团的董事长朱建升来我们南江做投资考察,对方致函我们市委办,询问您晚上有没有空,他们的董事长朱建升希望和您单独见一面。”
秘书小周毕恭毕敬的对着常新越说道。
京盛集团那可是上京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市值几百亿,在全国二十多个省都建有生产制造基地,汉西自然也不例外,不过京盛集团汉西生产制造中心并未设立在南江,而是建在了汉西第二大城市江州市,这也成了当年江州市委书记的政绩,次年人家就高升副省长了。
如果京盛集团能来南江投资建厂,这必然又能成为他省长之路的巨大助力。
“给他们回函就说我晚上有空,可以赴约,另外以我们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向对方发出邀请,在适当的时候双方召开一个座谈会,大家坐下来聊一聊投资合作的相关事宜。”
常新越觉得京盛集团董事长的到来,对他来说是个机会,他想一步跨到省长,省里中枢的支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政绩,这是重要的考核指标,一个官员主政一方多年,要是在这个时候能获得京盛集团在南江大手笔的投资,他上位省长的把握就更大一些了。
所以,常新越一听京盛集团的董事长朱建升想见他,他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好的常书记,我这就去安排。”
小周点点头,其实常新越的工作日程都是早就安排好的,临时要加别的事,就得重新调整,好在会见是在晚上,晚上的事比较少,要是在白天,少不了又得推一两个会议了。
紧跟着不久,京盛集团的董事长朱建升就收到了南江市委办公室的回函,晚上七点常新越会准时赴约。
朱建升得到确切的答复之后,当即给一个人打去了电话。
“刘秘书,常新越答应晚上的会见了,到时候我会转达您的意思给他。”
朱建升口中的刘秘书想必也是个大人物,若非如此,一个市值几百亿的上京企业老总,不会对其如此恭谨。
事实上,朱建升之所以来南江就是刘秘书的指示,而不是他自己想要来南江做所谓的考察投资。
“好,我等你消息。”
说完,刘秘书就把电话挂了,朱建升没有丝毫不悦,在外人面前他是市值几百亿上市企业的老总,但是在刘秘书面前他啥也不是,刘秘书要是想搞死他,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晚上七点。
丽华大酒店,这是南江最豪华的酒店之一了。
此次会见更偏向私人宴请,所以并没有其他政府官员陪同,京盛集团这边也就朱建升一个人。
“常书记,感谢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给您添麻烦了。”
朱建升在常新越面前也摆不起架子,如果对方只是一位正厅级的市委书记就罢了,关键是常新越的级别可不是正厅,而是中管副部级干部,并且政治潜力很大。
他只不过是一个企业的董事长而已,社会地位于普罗大众而言自然是高高在上,可是对常新越来说,就有些不够看了。
当然了,他也不会怕常新越,能在上京那块地方成为几百亿企业的老总,他背后肯定是有人的,或者说他就是某个利益集团的白手套。
“朱总,你来南江考察投资,应该提前跟我们南江市委市政府打个招呼,我们好安排人员做接待工作呀,这样岂不是显得我们怠慢了。”
常新越很重视朱建升的这次到来,更希望今晚的见面能够达成初步的投资意向。
“常书记您太客气了,我这次来南江就是随便看一看,说是考察,也是散心,不用麻烦。”
“哦,原来是这样。”
常新越似乎有些失望,他还以为朱建升这个老总亲自过来考察,是有大项目要投资呢,心里想着,常新越又问道,“朱总,你这次约我出来是有事?”
肯定有事,他们这种级别的人,每天都很忙,如果不是有事,而且是很重要的事,不会约着见面聊的,更何况双方都不是很熟悉,只不过是见过两次面而已。
听到常新越这么问,朱建升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严肃起来,“是的常书记,这次急着约您出来见面确实是有事,其实我也是受人所托。”
说着,朱建升拿出了一封信递给常新越,见此情形,常新越皱了皱眉头,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顺手接过那封信,没有任何署名信息,打开来看里面有一张纸。
当常新越的目光落在纸上的内容后,不由地脸色一变,他没想到写这封信给他的人是柳家。
当然了,信上说是柳家,也没有任何证明,就看你信不信了,而朱建升坐在这里的作用就是为了证明这封信的可信度。
“常书记,看完没有?”
朱建升淡淡的问道。
常新越点点头,“看完了。”
“那就麻烦把我给我吧,这东西看完就得烧了,要不可能会出问题。”
于是乎,朱建升当着常新越的面把这封来自柳家的信给烧了,一缕青灰之后,世上再无此事。
“朱总,这真的是柳家那位二爷给我的信?”
常新越口中的柳家二爷不是别人,正是在组织部当常务副部长的柳国栋。
他负责主持中枢组织部的日常工作,掌管着全国部级和一些重要厅官的任免考核大权,这样的人物简直是常新越仰望的存在。
“千真万确,这个我可以拿性命担保,我来南江主要就是给常书记你送这封信,要不常书记怎么会相信这封信来自柳家呢。”
朱建升笑着说道,“常书记,下午的时候,我还给刘秘书打了个电话,他说请你给一个答复,如果可以的话,就告诉我,不行的话,就当今天我们没有见过,也希望常书记您能对这事守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