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的户外微生物实验室运转良好。那只宽口陶罐里的米糠床,在经过他每日精心的翻拌和照料下,散发着越来越醇厚、复杂的香气,混合着炒米的焦香、昆布的鲜味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舒适的微酸发酵气息。小白似乎也习惯了这种味道,甚至会在小秋翻拌时,凑过来享受般地嗅上几下。
终于,在埋入北本太太送来的小黄瓜和萝卜片两天后,小秋用【信息感知】判断,第一批实验品已经达到了最佳风味状态。
【信息感知:米糠腌黄瓜:口感爽脆,咸度适中,乳酸发酵产生柔和酸味,米糠风味渗透良好。米糠腌萝卜片:质地微韧,风味浓郁,回味甘甜。均可采收。】 系统给出了积极的反馈。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小秋小心地从米糠床中捞出了那几根小黄瓜和萝卜片。它们表面沾满了棕色的米糠,用清水轻轻冲洗干净后,露出了变得微微透明、色泽更深沉的躯体。小黄瓜看起来更加紧实,萝卜片则呈现出半透明的琥珀色。它们散发出的,不再是蔬菜本身的清新,而是一种沉稳诱人的咸鲜发酵香气。
小秋将它们切成适口的小块,装在小碟子里,准备作为晚餐的开胃小菜。
晚餐时分,当这碟其貌不扬、但香气独特的腌菜被端上桌时,立刻引起了家人的注意。
“嗯?这是什么?新买的咸菜吗?”广志好奇地夹起一块萝卜片,打量了一下,“看起来和超市卖的不太一样啊。”
“是小秋用他院子那个罐子里的东西腌的!”美冴解释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和一点点不确定。虽然北本太太夸上了天,但她还没尝过。
小新则皱着小鼻子:“唔……味道好奇怪……像爷爷的旧毯子……”他的比喻总是如此独特。
广志将萝卜片送入口中,咀嚼了几下。瞬间,他的眼睛微微睁大了。那是一种非常熟悉却又有点陌生的味道——咸味并不死咸,而是非常柔和,紧接着是一种微妙的、令人食欲大开的酸味,然后是米糠独特的坚果香气和昆布的鲜味层层释放,最后萝卜本身的一丝甘甜回味涌现出来。口感并非爽脆,而是带着一点韧性,越嚼越香。
“这个味道……”广志停下了筷子,脸上露出一种回忆和享受交织的表情,“好像……好像小时候我奶奶做的腌菜味道……就是这种朴实的、家里做的味道……”
他又尝了一块黄瓜,同样咸鲜适口,风味十足,比超市里那种只有咸味的腌黄瓜不知好吃多少倍。
美冴见广志反应这么大,也赶紧尝了尝,随即惊叹道:“真的很好吃!味道好丰富!而且不会死咸!小秋,这就是你用那些米糠弄出来的?”
“嗯。”小秋点点头,自己也吃了一块。
小新看大家都说好吃,将信将疑地尝了一小口黄瓜,嚼了嚼,眼睛一亮:“哇!好像真的不错耶!配饭吃肯定很棒!”立刻把剩下的半块黄瓜放到米饭上,扒拉了一大口。
一小碟腌菜很快就被分食一空。广志意犹未尽,甚至用剩下的一点腌菜汤汁拌了拌饭,吃得干干净净。
“真是没想到……”广志靠在椅背上,摸着肚子感慨,“小秋你鼓捣的那些瓶瓶罐罐,还真能弄出这么好吃的东西。这味道,让我想起好多以前的事……”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难得的怀旧和温情。工作的压力、房贷的烦恼,似乎都被这一口朴实的家乡味道短暂地驱散了。
美冴也很高兴,一方面是因为儿子又“研发”成功,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丈夫露出这样放松怀念的神情。她觉得小秋这个“户外实验室”搞得值!
“小秋,这个米糠床是不是还能腌别的菜?”美冴感兴趣地问。
“嗯。”小秋列举,“胡萝卜,白菜帮,黄瓜,生姜……很多都可以。”
“太好了!以后家里吃不完的蔬菜或者有些稍微不太新鲜的蔬菜,就可以交给你处理了!”美冴的主妇省钱dNA又动了,“这样既不浪费,又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腌菜!说不定……比直接吃新鲜蔬菜还下饭呢!”
广志也表示支持:“这个好!以后晚餐可以常备一点小秋牌的腌菜!爸爸支持你!”
就连小新也嚷嚷着:“我要吃腌胡萝卜!要切成动感超人的形状!”
小秋看着家人对米糠腌菜的热情反响,心里计算着米糠床的容量和后续投入的蔬菜量。【信息感知】提醒他需要定期添加新的米糠和盐来维持床的活力,这将成为一项新的日常任务。
从此,野原家的餐桌上,经常会出现一小碟风味独特、不断变化的米糠腌菜。有时是爽口的黄瓜,有时是韧韧的萝卜,有时是脆脆的白菜帮,有时甚至是几片开胃的腌生姜。
广志成了最忠实的粉丝,经常感慨这是“家的味道”、“童年的记忆”,甚至开玩笑说吃了小秋的腌菜,加班都有劲了(虽然美冴认为这只是心理作用)。美冴则高兴于找到了处理边角料蔬菜和丰富餐桌的好方法。小新则专注于要求把他的那份腌成各种奇奇怪怪的形状。
小秋的“户外实验室”得到了家庭的正式认可和支持。他继续默默地照料着那个神奇的米糠床,观察着不同蔬菜在其中发生的美妙变化,享受着这种缓慢而确定的、创造美味的过程。
偶尔,北本太太也会隔着篱笆,兴奋地汇报她最新的酸黄瓜成果,或者请教一些小问题。两家的“发酵交流”愈发频繁。
野原家的生活滋味,因为这一罐小小的米糠床,而变得更加丰富和醇厚。这或许就是发酵的魅力所在——它需要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