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书院的晨读钟声刚歇,前院的操场上已挤满了师生。青石板地上,十几张案几一字排开,上面摆着特制铁线木毛笔、舞弊账簿、王怀安供词笔录,还有苏清鸢绘制的 “毛笔煞气结构图”。林越身着打更人官服,手持映忆镜残片站在案前,苏清鸢则捧着密封的鉴定报告,身后的白甲卫押着刚抓获的礼部主事刘谦 —— 他怀中还藏着三支未分发的舞弊毛笔,正是王怀安招供的 “剩余七支” 之一。
“林大人,大清早召集全院师生,不知所谓何事?” 书院院长周敦儒上前一步,看着案上的 “罪证”,脸色微沉,“我启智书院乃百年学府,从未有过舞弊之事,还请大人莫要轻信谣言,污了书院名声。”
周围的学生也纷纷议论起来:“是啊,张师兄刚出事,怎么又说舞弊?”“刘大人怎么会被抓?他不是常来书院讲学吗?” 嘈杂声中,几名与张生同屋的学生挤到前排,眼中满是疑惑与焦急 —— 他们还在为张生的死耿耿于怀。
林越抬手压了压,操场上渐渐安静。他先拿起一支铁线木毛笔,举过头顶:“周院长说书院无舞弊,那敢问这支出自书院考生张生书房的毛笔,院长可认得?”
周敦儒眯眼细看,摇头道:“书院学子多用普通狼毫,此笔材质特殊,我未曾见过。”
“这是铁线木掺文曲笔碎片制成的舞弊毛笔。” 苏清鸢上前,将毛笔拆开,露出中空的笔杆与里面的青灰色碎片,“笔杆螺旋槽嵌着聚阴砂与引魂香粉,书写时煞气渗入墨汁,待字迹干透,便能拉动墨粒重组 —— 这就是张生要举报的‘邪门改卷’。”
话音刚落,学生中立刻响起抽气声。张生的同窗李默挤出来,颤声问:“苏姑娘是说,张师兄写的字会自己变?他之前说‘答卷有问题’,不是胡话?”
苏清鸢点头,取来一张宣纸,用那支毛笔蘸墨写下 “国泰民安” 四字。起初字迹工整,可半柱香后,在众人注视下,“泰” 字的笔画竟慢慢扭曲,最后变成了 “太” 字 —— 映忆镜残片贴近纸页,泛出的青蓝光晕将煞气轨迹照得一清二楚,像无数细小的丝线拉扯着墨痕。
“天啊!字真的变了!”“这是什么邪术?” 操场上的议论声瞬间炸响,周敦儒盯着变形的字,脸色从质疑转为震惊,嘴唇动了动,却说不出话。
林越趁机拿起舞弊账簿,翻到五年前的记录页,高声念道:“五年西北科举,启智书院张生、李默等七人,各领铁线木毛笔一支,获‘打点费’五千两,由时任西北按察使王怀安代收,赵德昌幕后指使 —— 账簿字迹经鉴定,与王怀安任职文书完全一致,刘大人,你可有话说?”
被押着的刘谦浑身发抖,头埋得更低:“我…… 我只是奉命行事,是王怀安让我给考生送笔……”
“奉命?” 林越将王怀安的供词笔录展开,投影在旁边的白墙上(用映忆镜残片放大),“王怀安招供,你从他手中领走七支毛笔,计划在今年科举继续分发,还收受贿赂一万两,筛选‘听话’的考官 —— 这些你也敢否认?”
供词上的红手印与刘谦的指印比对一致,旁边还附着户部查抄的 “受贿银库” 记录。学生们看着墙上的证据,哗然声更甚:“原来五年前的科举是假的!”“刘谦居然收了这么多钱!”“张师兄就是因为发现这个才被杀的吧?”
几名情绪激动的学生冲上前,想质问刘谦,被白甲卫拦住。林越忙安抚道:“大家稍安,张生的冤屈已有眉目 —— 杀害他的是赵德昌的影杀,用的就是这种掺了腐心毒的白绫。” 他举起一条证物白绫,上面的青纹在残片光晕下显形,“这白绫的煞气,与毛笔碎片、聚阴砂完全同源,都是赵德昌为操控科举、夺取镇国印布下的局。”
“镇国印?” 周敦儒终于回过神,声音发颤,“赵太傅…… 他竟为了夺权,用阴物害了这么多学子?”
“不仅如此。” 苏清鸢补充,将鉴定报告分发给前排师生,“这些毛笔中还藏着镇国印碎片,用来压制文曲笔煞气,同时定位考生行踪。张生前不久去西北贺兰山,就是为了查证镇国印线索,结果被影杀灭口。”
映忆镜残片此时突然亮起金光,指向贺兰山方向 —— 残片感应到远处的镇国印能量,也让在场师生亲眼看到 “阴物感应” 的真实存在。操场上彻底安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哗然:“太可怕了!我们身边居然有这么多阴谋!”“必须严惩赵德昌!还张师兄一个公道!”
周敦儒望着案上的证据,又看看群情激愤的师生,老泪纵横:“是我糊涂,没能察觉书院藏着这么大的事…… 林大人,书院愿全力配合调查,找出所有被毛笔控制的学子,绝不让赵德昌的阴谋得逞!”
林越点头,高声道:“朝廷已下令彻查礼部、镇妖司的同党,贺兰山方向也会派人阻拦赵德昌夺取镇国印。今日揭露真相,一是为还张生清白,二是提醒诸位 —— 阴物操控虽诡,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总能找出破绽,守住公道!”
操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之前的哗然渐渐转为坚定的呼声。几名学生主动上前,说 “曾见过同窗用类似的毛笔”,愿意协助指认;周敦儒则让人打开书院库房,清查所有文具,防止还有漏网的舞弊毛笔。
待场面稍缓,苏清鸢走到林越身边,低声道:“刘谦招了,还有两名同党藏在吏部,我已让暗探去抓。贺兰山那边,墨风传来消息,赵德昌的影杀已靠近古墓,你得尽快动身。”
林越点头,望向贺兰山的方向,映忆镜残片的金光仍在闪烁。他知道,当众揭露舞弊真相只是收网的第一步,贺兰山的镇国印之争才是关键 —— 而这场围绕阴物、科举与权斗的较量,也将在第一卷的尾声,朝着最终的高潮迈进。
操场上,师生们仍在忙碌地协助清查,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照在案上的舞弊证据上,仿佛在宣告:真相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