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这组顶级大脑的汇合,为《极致挑战》注入了坚实的智慧内核和品质保障。但杜仲基的蓝图并未就此圆满。他深知,一档旨在观察“人性”与“成长”的节目,不仅需要棋逢对手的巅峰较量,更需要一个能承载时间跨度、见证蜕变轨迹的载体。他需要一个变量,一个未知数,一个能让观众产生“养成”般投入感的角色。他的目光,越过喧嚣的顶级巨星,投向了一片尚待开垦的潜力之地——新生代偶像。
然而,这个选择必须慎之又慎。在黄垒、孙宏雷、黄博这三座大山面前,一个资历尚浅的年轻人,极易被光芒吞噬,沦为不起眼的背景板。杜仲基需要的,不是一块简单的“鲜肉”拼图,而是一块具备独特底纹、且耐雕琢的“璞玉”。在经过大量筛查和评估后,一个名字逐渐浮出水面,并牢牢锁定了他的视线——张一兴。
深夜的办公室,杜仲基反复观看着张一兴的资料影像。不是在舞台上的唱跳片段,而是他在韩国刻苦练习的纪录片、回国初期接受采访的青涩模样、以及在一些综艺中作为配角时的表现。杜仲基的指尖在屏幕上张一兴那双清澈、带着些许懵懂却又异常执着的眼睛上停顿了许久。
“就是他了一兴。”杜仲基对身旁的核心策划团队说,语气笃定。
团队成员面露疑虑。负责艺人统筹的副导率先开口:“杜导,一兴这孩子确实努力,口碑也好。但……太嫩了。在垒哥、博哥、宏雷哥这几位‘人精’面前,他会不会完全接不住梗?甚至被‘玩坏’?风险太大了。”
“我要的就是这个‘嫩’字,这个‘接不住’。”杜仲基的目光没有离开屏幕,仿佛在审视一块原石,“你们想一想,如果这个节目里全是黄垒、黄博这样算无遗策的‘老狐狸’,和孙宏雷这样不讲道理的‘破坏王’,那节目会变成什么?一场纯粹的、高智商的、甚至有些冷酷的‘权力的游戏’。观众会惊叹,但可能会缺乏情感的亲近感。”
他转过身,面向团队,阐述他的深层考量:
1. 成长的叙事弧光: “一兴的‘懵懂’和‘认真’,将是节目里最宝贵的成长线。观众将有机会亲眼见证一个单纯、守规则的年轻人,如何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从‘小绵羊’一步步学习、适应,甚至在某些时刻完成反杀,进化成‘小狐狸’。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最动人的故事。”
2. 人性的试金石: “他的‘单纯’和‘守信’,将成为一面镜子,照出其他几位‘哥哥’的真实面目。面对这样一个‘弟弟’,黄垒是会展现导师般的提携,还是利用他的单纯进行算计?孙宏雷是会肆意‘欺负’他,还是会流露出意想不到的保护欲?黄博是会教他‘江湖规矩’,还是与他形成一种奇妙的互补?一兴的存在,会激发出哥哥们更丰富、更立体的人性侧面。”
3. 价值观的锚点: “在充满算计和背叛的游戏中,需要有一个始终坚守某些基本准则的人,比如‘诚信’,比如‘努力’。一兴的这种特质,将是节目不至于滑向纯粹黑暗丛林法则的道德压舱石。他的挣扎、他的坚持,会让‘赢’变得更有层次,而不是不择手段。”
4. 市场的增量与未来: “一兴背后代表着庞大的年轻粉丝群体,他们的加入,能为节目注入新鲜血液,扩大观众基本盘。更重要的是,投资一个像一兴这样有巨大潜力的年轻人,就是投资节目的未来。他的成长将与节目的成长绑定,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结。”
“但是,”策划总监仍有担忧,“这种‘碾压式’的环境,对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极大的考验。我们是否需要提前做一些心理建设和保护?”
“必要的沟通和保护机制必须有。”杜仲基肯定地说,“但我们不能过度干预。我们要做的,不是把他放在温室里,而是创造一个虽有风雨但有底线、有温暖的环境。我相信黄垒、黄博他们有分寸,他们的‘欺负’会带着善意和趣味,而这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带新人’的方式。真正的危险不在于被‘玩’,而在于被忽视。而在一兴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看似柔弱、实则坚韧的内核,他有足够的韧性去承受风雨,并从中汲取养分。”
杜仲基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许多可能的画面:张一兴被孙宏雷骗得团团转时委屈又认真的表情;向黄垒虚心求教时渴望知识的眼神;与黄博合作时那种笨拙又努力的默契感……这些“反差萌”和“成长痛”,正是节目最珍贵的“人情味”所在。
“他不是来当配角的花瓶,”杜仲基最终总结道,“他是这个‘极限男人帮’生态里,最关键的成长变量,是负责点燃观众‘母性’或‘父性’关怀的情感引信。找到他,我们这个‘家’,才算真正有了‘传承’的味道。”
目标,锁定张一兴。下一步,就是如何打动这块尚未自知其价值的“璞玉”,让他愿意踏入这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极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