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海能源”高调入场掀起的波澜,并未因“灏阳”成功稳住核心团队而完全平息。
这头资本巨兽的阴影,开始以一种更隐蔽、更基础的方式,向着产业链的上游蔓延。
陈明远在邻省产业园最先感受到了这股压力。
原本顺畅的原材料采购流程,突然变得磕绊起来。
几家长期合作的碳酸钠和锰源供应商,反馈开始含糊其辞。
不是说需要重新评估产能,就是说近期客户询单量大,需要“统筹安排”交期。
更明显的是,有两家之前谈得好好的备选供应商,突然提高了报价,涨幅接近百分之十五!
“祁总,情况有点不对。”陈明远在电话里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烦躁。
他顿了顿,语气凝重地补充道:“我托关系侧面打听了一下,反馈回来的信息都指向‘宏海’。他们正在大规模接触上游原料商,开出的采购意向量极大,而且价格承受度似乎很高。”
消息传来时,祁阳正在“创芯谷”的办公室审阅第二代高能量密度材料的研发进度报告。
他放下手中的平板,眼神微凝。
对手这一手,直接打在了制造业的命门上——稳定且具备成本优势的供应链体系。
“宏海”显然深谙此道。他们或许短期内无法在技术上超越“灏阳”,但凭借其庞大的资本体量,完全有能力通过扰乱上游,来挤压“灏阳”的利润空间,拖延其扩张步伐。
甚至可能造成因原料短缺而导致的生产停滞。
这比单纯的人才争夺更具威胁,因为它直接影响的是公司的生命线——持续生产与交付的能力。
会议室里,气氛因这一新情况而显得有些凝重。
视频连线那头的陈明远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沈弘毅也推了推眼镜,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信息。
新上任的cFo马明则已经开始心算潜在的现金流影响。
“被动接招只会越来越被动。”祁阳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清晰而冷静。
“未雨绸缪,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加固我们的供应链护城河。”
他目光转向陈明远,指令明确:“明远,你亲自牵头,成立供应链应急小组。”
“第一,立刻启动与现有核心供应商的长期战略合作谈判。我们可以考虑适当提高预付款比例,或者签订更具价格锁定期限的长协。”
“务必锁定未来至少十二个月的关键原材料稳定供应和相对合理的价格区间。”
“态度要诚恳,但要让他们明白,与‘灏阳’长期绑定,远比追逐‘宏海’一时的高价更符合他们的长远利益。”
陈明远立刻应下:“明白!我马上约谈那几家核心供应商的负责人,争取一周内敲定框架协议。”
“第二,”祁阳继续道,语速平稳却带着紧迫感,“加快第二、第三供应商的开发和质量认证流程,优先级提到最高。”
“不要局限于国内,把目光放远,东南亚、南美,只要有合适的矿源和加工企业,都可以纳入考察范围。”
“鸡蛋,绝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要建立起一个多元、有弹性的供应网络。”
他略微沉吟,看向沈弘毅和马明:“沈总,马总,你们这边也需要配合。”
“从资本和市场角度,关注与钠电产业链相关的矿产资源投资机会。”
“评估一下,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以战略投资、参股,或者签订长期包销协议的方式,向上游延伸,进行更前瞻性的布局。”
沈弘毅沉稳点头:“好的,祁总。我会立刻组织团队进行初步调研和标的筛选,重点关注锂、钠、锰等关键资源的矿业公司和初级加工企业。”
马明补充道:“从财务角度看,适度的上游布局虽然短期会增加资本开支,但长期有利于平滑成本波动,增强我们的定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我会做好相关的资金规划和投资回报分析。”
祁阳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与会众人,语气凝重。
“眼下‘宏海’来势汹汹,其资本优势确实能短期内搅动市场。”
“但供应链的构建,不仅仅是资本的比拼,更是信任、技术和长期战略的融合。”
“我们要让合作伙伴看到,‘灏阳’代表的不仅是订单,更是技术迭代的方向和行业发展的未来。”
他总结道,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这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竞争早已不再局限于实验室里的技术参数和市场上的订单争夺。”
“它已经延伸到了人才、供应链、资本,乃至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每一个角落。”
“我们必须建立起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竞争优势,才能在这场长跑中笑到最后。”
会议结束后,各项指令迅速转化为行动。
短暂的沉默里,几人目光短暂交汇,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与决心在空气中凝结。没有慌乱,只有沉静的专注。
陈明远亲自带队,奔赴各地与核心供应商进行紧急磋商。
沈弘毅的团队也开始密集接触国内外潜在的资源合作伙伴。
“灏阳”这艘刚刚加速的航船,在开辟新市场的同时,也开始着手加固自己的水下护甲,以应对前方可能出现的更多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