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签到!俄语基础
许大茂被发配去扫厕所的消息,如同腊月里最后一阵凛冽的寒风,吹遍了四合院的每个角落,带来一阵快意的战栗后,便迅速被新的生活琐事所覆盖。院里的人们茶余饭后议论了几天,见许大茂果真每天灰头土脸、臊眉耷眼地提着扫帚粪勺出门,也就渐渐失了兴趣。毕竟,各家的日子还要继续,算计着柴米油盐,应对着寒冬腊月,才是正经。
钟浩乐得清静。少了许大茂这只苍蝇在耳边嗡嗡,连空气都似乎清新了不少。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自身的“修炼”之中。白天在轧钢厂,他依旧是那个精明能干、偶尔能解决技术难题的采购员,凭借着扎实的工作表现和几次“立功”积累的资本,他在科里乃至厂里的地位越发稳固。科长甚至私下暗示,等过了年,厂里可能有人事调整,采购科副科长的位置,他很有希望。
但钟浩的目光,并未仅仅局限于此。他深知,在这个年代,尤其是在重工业领域,技术才是真正的硬通货和晋升的阶梯。采购工作固然能积累人脉和资源,但终究偏向于流通和管理,难以触及核心。他来自未来的机械知识是他的底牌,但需要与这个时代的具体技术体系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而在这个全面学习“老大哥”的时期,苏联的技术资料、设备图纸,无疑是获取先进技术知识的最重要渠道。然而,一道巨大的障碍横亘在面前——语言。
厂里技术科资料室确实有一些苏联的技术手册和图纸,但大多只有零星的中文注释,或者干脆就是纯粹的俄文原版。能看懂的人寥寥无几,仅限于几位早年留学苏联或者受过专门培训的老工程师。普通技术人员,包括资料室的管理员老王,面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斯拉夫字母和复杂的专业术语,也只能望洋兴叹。
钟浩之前去资料室借阅,也多是看那些为数不多的中文译本或者国内自行编写的技术刊物。对于那些俄文原版资料,他虽然凭借未来的知识能猜出一些图表和公式的意思,但具体的文字说明、工艺参数、注意事项等关键信息,却如同天书,严重限制了他对知识的汲取。
“必须掌握俄语,至少是工业俄语的基础!”这个念头在钟浩心中愈发强烈。这不仅是为了看懂现有资料,更是为了未来可能接触到的更多、更核心的苏联技术。掌握了这门语言,就相当于打开了一座巨大的技术宝库,能让他的“技术立身”之路走得更快更稳。
然而,学习一门语言,尤其是在这个资源匮乏、没有系统学习途径的年代,谈何容易?找老师?厂里那几位懂俄语的老工程师,个个都是宝贝疙瘩,忙得脚不沾地,哪有空教他一个采购员?去夜校或者找教材?且不说有没有,时间和精力也是问题。
就在钟浩为此事暗自筹划,考虑是否要通过系统想想办法,或者寻找其他隐秘途径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伴随着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到来了。
这天下午,钟浩去厂部办公楼送一份采购计划汇总表。办完事,他习惯性地在办公楼里转了转,看看有没有适合“签到”的地点。办公楼他来过多次,大多签到获得的都是一些办公用品、普通票据或者少量现金,价值不大。
当他路过厂办旁边那间挂着“外文资料阅览室”牌子的房间时(这房间平时基本锁着,很少有人进出),心中微微一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站在门口,心中默念:“系统,签到。”
【叮!签到成功!地点:红星轧钢厂外文资料阅览室。检测到环境特殊性,奖励品质提升。获得:【工业俄语基础词汇手册(系统优化版)】。相关知识已直接灌注,请宿主自行熟悉掌握。】
一股清凉的、带着奇异秩序感的信息流,如同涓涓细流,瞬间涌入钟浩的脑海!没有丝毫不适,反而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大量的俄文字母、基础语法结构、以及成百上千个与冶金、机械、机械加工、材料等相关的专业词汇、常用短语、句型,如同原本就储存在他记忆深处一般,变得清晰可辨,理解通透!
他甚至能下意识地在心里默念出一些简单的句子,比如:“Этo чepтeж。”(这是图纸。)“cтahok тpe6yeт pemohтa。”(机床需要维修。)“kakon этo maтepnaл?”(这是什么材料?)
虽然距离流利听说还有差距,但阅读和理解技术文献的基础,已然在短短瞬间被打下!这比他预想中任何学习方式都要高效、彻底!
钟浩强压下心中的狂喜,面色平静地离开了办公楼。直到回到采购科自己的座位上,他才仔细“翻阅”着脑海中那本无形的“词汇手册”。
手册内容极其精准和有针对性,完全围绕工业领域,省去了大量日常生活用语,直指核心。而且系统优化过的记忆方式,让他对这些词汇和语法规则的理解远超普通学习,仿佛已经练习过千百遍。
“太好了!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钟浩内心振奋。有了这个基础,他就可以真正开始啃那些俄文技术资料了!
他没有立刻声张,而是选择了一个周末的下午,再次来到了厂技术科资料室。管理员老王看到他,笑着打招呼:“钟采购,又来看资料?最近新到了两本国内编的机械维修案例集,要不要看看?”
“谢谢王师傅,我先自己转转。”钟浩笑了笑,目光却投向了资料室最里面那个落满灰尘的书架,那里摆放着的,正是厂里积存多年的俄文技术资料。
他走过去,拂去一本厚厚册子上的灰尘,封面上是俄文《cпpaвoчhnk пo meтaллopeжyщnm cтahkam》(金属切削机床手册)。他深吸一口气,翻开了书页。
奇迹发生了!
之前如同天书般的斯拉夫字母,此刻在他眼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虽然仍有不少生僻词汇需要结合图表和上下文猜测,但大部分基础描述、技术参数、工作原理的说明,他居然能看懂个七七八八!那种阻碍知识获取的厚重墙壁,被砸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他贪婪地翻阅着,结合自己已有的机械知识,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一些先进的设计思路和工艺方法,变得清晰起来。他甚至在一本关于齿轮热处理的资料中,发现了一种与后世某些先进工艺理念暗合的表面强化技术,虽然具体参数和工艺细节还需深入研究,但方向已然明确!
老王起初没在意,以为钟浩只是好奇翻翻。但见他看得如此专注,时而凝眉思索,时而恍然点头,完全不像是看热闹的样子,不禁有些好奇地走了过来。
“钟采购,你……你能看懂这俄文?”老王惊讶地问道,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
钟浩从知识的海洋中抬起头,谦逊地笑了笑:“王师傅,谈不上看懂,就是以前自学过一点皮毛,连蒙带猜,看看图表罢了。”
话虽如此,但他刚才专注阅读时那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以及偶尔低声念出的几个准确俄文专业词汇,却让老王这个跟技术资料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明白,这绝不仅仅是“皮毛”那么简单!
“了不得!了不得啊!”老王啧啧称奇,看着钟浩的眼神充满了欣赏,“咱们厂里,能啃动这些俄文老资料的,除了那几位留苏的老总工,可没几个人了!没想到你一个采购员,还有这本事!真是深藏不露!”
钟浩连忙摆手:“王师傅您可别捧杀我,我就是感兴趣,瞎看。以后还要多向您请教呢。”
老王却当了真,热情地说道:“请教谈不上,互相学习!你看,这本《轧钢设备维护》,还有这本《无损探伤技术原理》,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这俄文拦路虎啊!你要是真能看懂,那可帮了大忙了!以后有什么需要,随时来找我!”
从这天起,钟浩往技术科资料室跑得更勤了。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借助脑海中的“工业俄语基础”,如饥似渴地阅读那些俄文技术资料。遇到不懂的词汇或者复杂句式,他就记录下来,有时去请教老王(老王虽然看不懂俄文,但技术底子厚,能根据图表和钟浩的描述给出一些专业建议),更多的是自己反复揣摩,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理解。
他的行为,渐渐引起了技术科一些人的注意。起初是好奇,后来见他能准确翻译出一些关键段落,解决了一些困扰已久的技术疑点,态度便从好奇变成了敬佩和依赖。
这天,技术科的一位副科长,姓张,为了一批新到的苏联进口轧辊的安装调试说明书犯了难。说明书是纯俄文的,附带的中文翻译稿不知被谁弄丢了,而厂里唯一精通俄语的那位老总工又出差在外。安装调试迫在眉睫,看不懂说明书,万一装错了或者调试不到位,损失可就大了。
张科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技术科里团团转。
“怎么办?谁能看看这玩意儿?”
“咱们科里没人懂毛子文啊!”
“要不去外面请翻译?时间来不及啊!”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想起了最近经常在资料室啃俄文资料的钟浩。
“要不……问问采购科的钟浩?我听说他好像懂点俄文?”
“他?一个采购员?能行吗?”有人表示怀疑。
“死马当活马医吧!总比干等着强!”
张科长也是病急乱投医,立刻派人去采购科请钟浩。
钟浩被请到技术科,看到那一屋子愁眉苦脸的技术员和桌上那本厚厚的俄文说明书,心里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钟浩同志,麻烦你了,快看看这个,能看懂吗?”张科长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把说明书递过去。
钟浩接过说明书,翻看了几页。内容是专业的轧辊安装、调试、精度检测和维护规程,词汇比较专业,但正好在他【工业俄语基础】的覆盖范围内,句式也不算特别复杂。
他沉吟片刻,在众人期待又怀疑的目光中,开口说道:“张科长,这本是轧辊的安装调试说明书。前面部分是开箱检查和吊装注意事项,强调要使用专用吊具,避免碰撞辊颈……这里是安装到轴承座的具体步骤和扭矩要求……后面是液压平衡系统的调试参数和精度检测标准……”
他一边看,一边用清晰的中文,将关键内容有条不紊地翻译、解释出来。遇到特别专业的术语,他会稍作停顿,确保理解准确。
随着他的讲述,技术科众人的眼睛越来越亮!困扰他们的问题,一个个迎刃而解!
“对对对!就是这个扭矩值!之前猜了半天!”
“原来液压平衡要调到这个压力范围!怪不得上次总觉得不对劲!”
“精度检测步骤原来是这样的!太清楚了!”
张科长更是激动地一拍大腿:“太好了!钟浩同志!你可是帮了我们技术科大忙了!解决了大问题啊!”
他紧紧握住钟浩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一次,钟浩展现出的价值,远比上次解决个别设备故障更为重大!这是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的核心技术资料翻译!
消息很快传开。采购科的钟浩,不仅懂技术,还精通俄语,连技术科搞不定的进口设备说明书都能翻译!这无疑给他的能力又镀上了一层金光。
厂领导也得知了此事,对钟浩这个“多面手”更是刮目相看。在一次厂务会议上,杨厂长还特意提了一句:“像钟浩这样,既懂业务,又懂技术,还掌握外语的年轻同志,我们要重点培养,大胆使用!”
这句话的分量,不言而喻。
钟浩的生活,似乎因为掌握了俄语这门钥匙,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不仅能在资料室自由汲取知识,更能参与到厂里更核心的技术工作中去,接触到的信息和资源层级,悄然提升。
晚上,他将在资料室看到的一些有价值的技术要点,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简略方式记录下来。同时,他也开始尝试翻译一些他认为有价值、但国内尚未重视的技术短文,准备找个合适的时机,用匿名或者其他的方式“贡献”出去,既能推动技术进步,也能进一步积累自己的“技术资本”。
陈雪茹得知他又掌握了俄语,惊讶之余,更是为他感到高兴。
“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学什么都这么快?”她依偎在钟浩身边,看着他在灯下书写那些她看不懂的符号和中文,眼中满是崇拜和柔情。
“工作需要,逼着自己学了点。”钟浩轻描淡写,将功劳归于勤奋。系统的存在,是他最大的秘密,无法与任何人分享。
“我看啊,你将来肯定比那些工程师还厉害!”陈雪茹信心十足地说道。
钟浩笑了笑,没有反驳。他的目标,从来就不止是一个工程师。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掌握关键技能(工业俄语),并利用该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难题,显着提升自身价值和在厂内地位,有效开拓了“技术救国”路径。奖励:整活值+350,现金120元,技能点x1。】
【叮!触发长期辅助任务:“技术桥梁”。任务要求:持续翻译、消化、吸收并(以合理方式)推广苏联先进工业技术知识,促进轧钢厂乃至国内相关领域技术水平提升。根据贡献度,将获得持续性整活值及特殊奖励。】
系统的提示再次肯定了钟浩的选择。尤其是那个“技术桥梁”的长期任务,正好与他接下来的计划不谋而合。
他将新获得的技能点再次留存,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俄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他撬动更大资源的杠杆,是连接现有身份与未来蓝图的重要桥梁。
四合院的夜晚依旧寒冷,但钟浩的小屋里,却因为知识的充盈和未来的清晰,而显得格外温暖明亮。他仿佛已经看到,凭借技术和语言的翅膀,自己终将飞出这狭小的院落,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搏击风浪。
而这一切,都从那个在厂办走廊里,看似偶然的“签到”开始。命运的轨迹,往往就在这些不经意的瞬间,悄然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