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澎岂会替他人抚育子嗣? ** 父子终得团聚,也算圆满结局。
此刻荆州已乱作一团。
困守西陵的黄祖日夜等待,盼着孙澎大军前来作个了断。
原来孙澎屯兵云梦之事终难隐瞒。蔡瑁既降,荆州已是孙澎掌中之物,他索性昭告天下:用清扬,何必隐藏?
可黄祖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孙澎来攻。
云梦泽畔,收编蔡瑁三万五千降兵后,孙澎分兵两路......
两路大军同时出击,诸葛亮统领黄盖、韩当、徐盛、程咨四将,率万名精锐直扑长沙;与此同时,庞统带领太史慈、陈武、潘璋三部,统率同等兵力向襄阳进发。
大本营云梦城内,孙澎亲自坐镇。他身边仅剩赵云与亲卫统领黄柄,其余尽是降将之流——既有魏延、贝塔、苏飞等旧部,也有蔡瑁、蒯越等荆州系将领。这些归顺者都被暂时扣留,需待庞统攻下襄阳才能获释。
为收服军心,孙澎精心设计了一场力撼山河的演武。校场 ** ,重达二百五十公斤的青铜大鼎(按汉制折算)被他连续托举十三次,引得数千将士哗然。更开出让众人跃跃欲试的厚赏:凡能举鼎者连升 ** ,立授都伯之职。
后续尝试却令人咋舌:先是普通士卒无人能撼动分毫,连闻讯而来的赵云都仅能勉强抱鼎至胸前。这位常山虎将面红耳赤地尝试多次,最终轰然脱手,私下感叹若非近年武艺精进,恐怕连鼎身都难以移动。
这场震撼演示效果远超预期。再世霸王的威名不胫而走,军营各处都在传颂少主神力。而在遥远的许都,某位郭姓谋士听闻此事后笑称:江东少主气魄过人,只是这等 ** 手段...着实耗费青铜。
孙策虽号称“小霸王”,但孙澎已然是“当代霸王”。
有时候,征服人心只需一场震撼全场的表演。
霸王举鼎的传说,天下谁人不知?
但世人都当这是故事,现实中谁能亲眼目睹如此神力?
即便是许昌那位能拖行双牛的许褚,叫他举鼎试试?
拖动千斤与托举千斤岂能相提并论?孙澎连举十三次,深意不言自明——
大汉十三州,尽归我孙澎掌中!(拳握)
养伤中的魏延震惊万分,在他心中,赵云已是武将巅峰,未料孙澎竟更胜一筹!
千斤巨鼎,犹如千斤顶!
这岂是凡人所能为?
后来赵云告知魏延,自己也是随主公苦练一年,方有今日之力。
主公有心留你性命,望你珍惜机遇,莫要辜负这番心意。
蔡瑁、蒯越、苏飞等人亦是难以置信——
霸王举鼎,竟非虚言?
世间真有此等人物?
心服口服。
不得不服。
此后数日,孙澎又赴军营设下俯卧撑比试,背负二百斤石锁,连做三百个!
士卒争相模仿,扬州兵与荆州兵的高下立判。
无负重情况下,扬州兵大多能轻松完成两百余个,而荆州兵却难破百数。
这差距源于孙澎一年来的变革——改良军粮、操练新法,扬州士卒的体魄已遥遥领先天下寻常兵卒。
荆州兵不禁追问:同是行伍之人,为何你们远比我们魁梧健壮?
扬州士卒总是神气活现地告诉他们,咱们在扬州当兵,一日三顿从未短缺,偶尔还能开荤,尽管操练严苛,年年都有人撑不住离开行伍。
荆州兵卒自动过滤了严苛训练的部分,满脑子只惦记着顿顿管饱的好事。照他们想头,只要能顿顿吃饱饭,世间还有什么苦楚咽不下?
这么一琢磨,这群荆州兵就对往后的日子燃起了希望。横竖大伙儿现在都是孙澎将军麾下的兵,往后自然也能享受扬州军的伙食待遇!
这段时日最难熬的,当数降卒中那些黄祖的忠心旧部。他们明面上归顺了孙澎,暗地里却总盘算着刺杀勾当。
没承想孙澎当众来了手霸王举鼎,把这些人震得七荤八素——好家伙!咱们要刺杀的是这等人物?
真要是杀到跟前,怕不是咱们这群人先喊救命?
更何况孙澎明明有万夫不当之勇,日常出行却总带着里三层外三层的护卫。最贴身的是八个持盾亲兵,稍有风吹草动就能筑起铜墙铁壁。
随着孙澎越来越得人心,这些黄祖旧部渐渐开始怀疑人生。从前跟着黄祖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跟着孙澎又是什么光景?
这差距简直天渊之别!孙澎麾下不仅三餐不愁,军饷更是分文不差。当兵吃粮还能按时领饷,对行伍之人来说再无所求。
更听闻扬州那边,孙澎还为阵亡将士修建了英烈祠,专门供奉战死沙场的忠魂。回头再看看黄祖的作为......
这些曾经誓死效忠黄祖的人,心思也慢慢起了变化。
许昌司空府内,曹操正面临袁绍大军压境。杜夫人虽已送走,孙澎的回信却迟迟未至。军粮危局何时能解?袁绍铁骑在陈留境内来去自如,这困局究竟该如何......
曹操深知孙澎的为人,索要杜夫人不过是孙澎一己私欲使然。然而曹操笃定,即便自己拒绝交出杜氏,以孙澎的战略格局,终究会提出其他条件继续周旋。
此刻的曹 ** 谁都清楚——孙澎绝不可能坐视袁绍将其彻底击垮。
孙氏在南方战线过度扩张,亟需曹操在北方牵制袁绍。曹操之所以痛快交出杜氏,实则是与时间赛跑。每拖延一日,对曹操而言都是难以忍受的煎熬。
当务之急唯有快刀斩乱麻:孙澎要什么便给什么,莫再赘言!杜氏已遣送,粮草速速运来!
曹操心知肚明,即便这般让步,孙澎仍会得寸进尺。去岁以双倍价格购粮,今朝岂会平价售予?
所幸袁绍推进至许昌后,需分兵驻守沿途收复的县城。其五万大军中,逾万人被派驻官府周边要地,既为保持退路通畅,更为防备粮道被断。
正因如此,袁绍虽兵临许昌城下,却未能形成合围之势——曹操在许昌的守军数量,实则略胜袁绍一筹。
袁绍亦清醒认识到:若曹军死守许昌,以现有步军难以攻克。但这不妨碍他持续施压。
许昌城外尽是平原旷野,曹军若敢出城,袁绍铁骑必将给予迎头痛击!
曹操自然固守不出。有坚城可恃,何以冒险?
当袁绍骑兵开始在陈留境内劫掠乡野时,曹操闻讯竟怒喜交加。
这位曾经的劫掠行家再明白不过:人性贪婪永难餍足。待袁绍骑兵尝到甜头,军纪必将日渐崩坏。
劫掠狂欢固然痛快,可还记得文丑前车之鉴?
去岁文丑势如破竹,郭嘉、张辽联手仍节节败退。最终郭嘉祭出 ** 锏「** **」!
他命士兵在沿途撒下预先备好的铜钱与财物,文丑骑兵追至,见满地金银,顿时按捺不住,纷纷下马争抢!
文丑竭力喝止,却无法约束手下骑兵哄抢钱财。趁此混乱,郭嘉令张辽率一队骑兵突袭 ** 。文丑部众不及上马应战,被张辽顺势击溃,文丑亦殁于乱军之中。
此计屡试不爽,唯一弊端,便是耗费钱财......
袁绍骑兵虽在陈留劫掠,却受限于活动范围。
骑兵补给紧缺,直接制约其奔袭距离。
因许昌横亘在前,袁绍骑兵仅能劫掠许昌周边村镇,无力越过许昌侵扰后方远域——补给线难以为继。
纵使袁绍攻破官渡,曹操已在许昌构筑新防线。
袁绍虽将前线推至许昌城下,攻势却在此停滞,双方再度陷入对峙。
大抵而言,只要曹军固守许昌,袁绍便难破城而入。
但如曹操这般困守城中,损失必将与日俱增。
时值八月初,正值秋收农忙之际!
曹操岂能坐视袁绍士卒收割自家粮田,反为敌营补充军粮?
不仅曹操无法容忍,孙澎亦忍无可忍。
秋收临近,孙澎已无余暇与黄祖周旋。
这段时日,收编士卒渐已适应扬州军粮饷,对孙澎的忠诚度骤增。
孙澎断言:荆州之行当终局矣。
庞统大军已顺利接管襄阳,依孙澎任命,暂代襄阳太守之职。
得庞、蔡、蒯这襄阳三族鼎力扶持,庞统轻取襄阳,更借机拜会了黄承彦。
黄承彦心中暗喜——眼见孙澎在荆州大势渐成,他断定此子必为问鼎天下之雄,女儿这门亲事,稳赚不赔!
诸葛亮率军攻打长沙时势如破竹,韩玄这个长沙太守只是做做样子抵抗两下就束手投降了。
连蔡瑁、蒯越这样的重臣都归顺了,他韩玄哪来的本事抵挡孙澎的攻势?
当年孙澎与刘表谈判时就掷地有声地说过:长沙太守之位本就是他父亲孙坚的!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孙澎对长沙的执念有多深。
攻占长沙后,诸葛亮按照孙澎的安排暂代太守之职,随即开始了漫长的治理工作。
攻城略地易,安定民心难。
就在诸葛亮、庞统忙着治理各自领地时,孙澎已率大军直扑安陆!
这段时间里,安陆守军不断得到周边县城的增援,兵力已然接近八千。
可这八千人马丝毫没能给黄家人带来安全感。
当孙澎大军将安陆团团围住时,黄家的族老们登上城头,仿佛看到了末日降临。
整整三天,孙澎军在城外大造攻城器械——云梯、井阑、投石车、冲车鳞次栉比,守军士气也随之日渐崩溃。
第四日,五十架投石车同时发射,震天动地。
石弹呼啸着砸向城墙,将持巨盾的士兵砸得血肉模糊;落入城内,又将运送物资的后勤兵轰得粉碎。
经过一年多的改良,这些投石车的精准度远超当年击杀李术时的水准。虽然不能百发百中,但五十枚石弹形成的密集弹幕,已足以在固定区域形成毁灭性打击。看似声势骇人,实际伤亡却不过三十余人。
** 有限,震慑无限!
数轮石弹过后,投石车换上浸透火油的陶罐。这些裹着油布的陶罐点燃后被抛向城中,转眼间火海四起,浓烟蔽日。
城头守军面面相觑:这帮人攻城,难道就打算用投石车一直轰下去?
你们胆敢不来进攻城池?
果然不出所料,孙澎这帮人,整整一天都只是用投石车狂轰滥炸。石弹耗尽后就直接锯木头,将粗大的木桩用投石机抛 ** 城。砸中守军便是一条人命,落入城中火海则让烈焰烧得更旺。
一整天的轰击过后,孙澎军中的投石车大部分损毁。而安陆县城的守军和百姓死伤逾千,熊熊大火直到深夜才被扑灭。
县令黄良望着满目疮痍的城池,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孙澎铁了心要取黄祖性命,子报父仇在他看来天经地义。如今黄家就算想投降也顾虑重重,生怕会因黄祖之事被牵连治罪。
次日清晨,黄良惊恐地发现:孙澎不仅修复了所有投石机,还新造了十架攻城器械!
孙澎原本率领一万三千精锐,包括六千扬州水师、六千洞庭湖招募的兵马以及千余扬州铁骑。收编蔡瑁三万五千降卒后,他在云梦一带的兵力一度高达四万八千之众。
诸葛亮与庞统各领万人分取襄阳、长沙,又留三千镇守云梦,此次攻打安陆的部队足足有两万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