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一番责骂后,见这些读书人一个个义愤填膺悲痛欲绝的模样,姒启也明白自己炮轰孔庙的行为对这些读书人来说确实亵渎了他们的信仰,所以表现有些过激属实正常。
但是事情已经做了,他也不后悔,毕竟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不用这种办法根本无法打赢墨景天。
榴弹炮威力是大,但是准头和速度根本对元婴境产生不了威慑。
他现在一心想着算了算了,索性这一次让这两个老家伙骂一顿这事儿就算过了。所以他除了在行为上表现出对两位老人家的不尊重外,并未在言语上进行回击。
而谭思国为首的实干派见状姒启并未还击,也只能选择沉默,毕竟炮轰孔庙这种事,在这个年代版本中,行为确实逆天。
但大家又担心姒启忍受不了这般抨击而暴跳起来,回想起他上次上朝时,就曾将前丞相李鸿章暴打一顿。
两个小时过去了,这两位老儒似乎也骂累了,不顾形象地坐在地上,气喘吁吁。诸位大臣见这场闹剧终于结束,纷纷将目光投向青龙王,期望他能出面主持后续事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他们抬起头将目光锁定在大殿之上时,却看见青龙王居然倚着手臂睡着了。
这可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早朝开了将近三个小时,什么正事都没商议,净看这两位老儒表演了,甚至还把陛下都给催眠了。一旁的太监见状,赶忙悄悄走上前去,将青龙王唤醒。
青龙王略显尴尬地打了个哈欠,随后在太监一声“退朝”的宣示中,这场令人感到压抑的早朝才草草收场。
走到大殿门口时,谭思国叫住了姒启,低声提醒道:“此次事件你虽未受到惩罚,但那群儒家文官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你务必小心行事。我听闻他们已私下召集了众多门徒和文官,准备集体向青龙王发难,治罪于你。”
姒启笑着摆摆手,不以为意。
回到青州王府,姒启发现如今的王府更像是一座繁忙的办公大厦,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早已没了家的温馨模样。原本招待客人的大厅成为了一间庞大的办公室,在这里工作的是姒启七个曼妙妾女以及花家的七个派遣来工作的女人。此时此刻,不断有人从十院各部寄送奏折过来。这些人通过花格子窗口将折子递进去,她们不断整理翻阅归纳这些折子。
姒启将目光转移到自己的办公室中,此刻自己的位置上垒起高高的折子。而这些折子都是鲁大师无法处理的技术性的折子,大多数是设备出现了什么故障问题,希望姒启能够给出解决方案。在处理完大半天积压下来的技术折子后,姒启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靠在椅子上不知不觉睡着了。
等他再次醒来,已是第二天中午。管家来福慌慌张张、连滚带爬地前来禀报:“不好了,王爷!”
姒启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淡淡地问道:“来福!天塌下来了有高个子的顶着,怎么如此慌慌张张的!”
来福急忙说道:“礼部尚书孔宗愿联合户部尚书方孝孺以及御史大夫李鸿章,带领天下文官集体向您发起攻击,还发布了讨贼檄文,矛头直指您炮轰孔庙一事!”
“哦~又是那群腐儒写文章骂我?骂就骂吧!我事情多着呢,懒得和他们计较。”
来福见姒启不以为意,急忙拦住姒启接着说:“这讨贼檄文言辞极为尖锐,而且在整个青龙城四处散布,如今已是人尽皆知,如今王爷您在读书人中的恶评已经不输奸相秦桧了。”
姒启眉头一挑,知道此事恐怕已经超出自己的预料,便问道:“原来是想发动舆论战,通过舆论来抨击我,进而给陛下施压,迫使陛下处置我?诶……你说的是御使大夫李鸿章写的讨贼檄文?这老东西又要做出头鸟?”
“没错,这次的讨贼檄文还是他亲自撰写的!”
“拿来给我看看,这家伙怎么写的?”
来福磨磨蹭蹭地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姒启接过纸,不紧不慢地翻开,只见上面详细罗列了自己的种种“恶行”:
“青州王不思皇恩,亵渎孔庙、欺罔官员,恶行昭着,炮轰万世师表,欺辱我等祖师爷,令天下读书人心寒切齿痛心。此等肆无忌惮之徒,实为文化败类、社会之魔。吾等读书学子丹青照忠骨,必要联合起来共同声讨此等贼子。唯此,方能使其幡然悔悟,回归正道。望众人共襄此举,一同程明天子,讨伐此等贼子,彻底铲除其根源,让道德得以复苏,让王道得以周全。”
姒启看完,不禁拍手叫绝:“好家伙!李鸿章这老家伙居然还夹带私货,把我诓他财产的事情也写进去了!我就知道他肚子里憋着不少坏水。”
姒启坐在榻上,抬起头,目光看向来福,淡淡地问道:“民众对此有何反应?”
来福回答道:“民众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世家大族,他们站在文官那边,要求严惩您;另一派人数更多,是以百万工人为首的拥戴派,他们要求礼部收回檄文。”
“咦,居然还有人支持我?我还以为所有人都会来讨伐我呢。”
来福解释道:“支持您的大多是底层百姓,他们很多人没读过书,又不是圣人门徒,甚至连字都不认识。但他们都实实在在地受过您的恩惠,或许这就是您平日行善积德积累下来的好名声。”
“我有那么好吗?”
来福连忙说道:“王爷,可不能这么想啊!我们这些人原本都是从外乡逃荒来的,这个世界本就命如草芥。那修仙者一怒之下屠城也不是稀罕事,人命比畜生还不如!您不仅给我们提供吃的、住的,每个月还发零花钱,这简直就是前无古人的大善人啊!别人不了解,我们还能不清楚吗?秋浦关战役结束后回来了一百万万逃荒者,您全部收留了;然后这小半年又陆陆续续来了两百万灾民,您依旧照单全收……这世上除了您,还有哪位能做到这般地步?”
“后续又来了200万人?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来福继续说道:“因为咱们有足够的食物,所以消息传开后,都说帝都有吃有住,于是又引来了其他各洲的大批难民。现在咱们青龙城的人口至少有500万,在整个南域恐怕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了!”
姒启心中面色震惊下叹道:“怎么会有这么多人?难不成是白虎国故意将这些难民放出来,以增加我们的粮食负担?想从内部搞垮我们不成?”
花汐走上前,点点头思虑一番后说道:“姒启哥哥说的有道理,我这就让花家军去严查这些灾民背景,杜绝细作破坏我们的生产。”
姒启点点头,看着花汐,欣慰的点点头,这丫头跟着他越久,越知道他心中所想。
“汐儿,如此多的灾民入城,我怎么不知道?是不是青州王府的前台将这些情报拦了下来?”
花汐努努嘴,说道:“并不是前台,而是大家并不认为你应该需要知道此事。而且你定的规则是技术类帖子呈给你,其实很多难民的事都递交户部解决了,只是你没关注这个,所以不知道。目前这些难民都由谭思国丞相进行了分类管理,有技能的被留在了十院工匠中,没技能的就安排到纺织、打渔行业。一部分这段时间送去兖州参与采矿炼钢业。实在无处安置的,发放过冬口粮后,被劝回徐州分配田地劳作。实际上,留在帝都的后续难民只有100多万。现在帝都扩展了将近三分之一,这点人口并不会产生太大的紧促感……”
姒启眉头微微一皱,对花汐的分析点头认同,接着问道:“那多余的一百万人,他们是如何解决温饱的?”
花汐回答道:“这还多亏了你制造的蒸汽船,大大提高了打渔效率。以前一天只能在附近海域打捞一次,如今有了蒸汽船,渔民们可以前往更远的地方捕鱼,往返速度也大幅提升。”
姒启听后,不禁露出笑容,说道:“这样啊,没想到没有我在,谭思国丞相也能把事情处理得如此出色!”
花汐白了姒启一眼,说道:“谭丞相位列三公,只要不是绝境,这些事情他自然能够妥善解决。”
姒启开心地说:“那这么看来,咱们的渔业发展如今算是上了一个大台阶。”
花汐站起身来,一边整理着姒启的图纸,一边说道:“那可不只是渔业。因为机械制造厂靠着你制作的离心机,能够快速过滤海盐,咱们的盐产量也大幅提高。几乎每个工人都能有充足的食盐配给。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盐可是极其重要的宝贝。我曾见过白虎国的士兵打仗时无精打采的样子,而咱们的士兵行动却更为敏捷迅速,我父亲告诉我,主要原因就是咱们的盐供应充足,士兵体力和反应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姒启点头认同道:“确实如此,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人体如果不吃盐,就会浑身无力。这主要是因为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而钠离子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阳离子。当人体缺乏钠离子时,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身体出现无力、疲惫、头痛等不适症状。既然如此,让食品加工厂专门扩大一下海盐的产量,尽量多生产一些优质盐储存起来。日后找机会把这些盐卖给其他国家,这样咱们就能有更多的收入了。”
来福轻咳一声,示意两人话题跑偏了:“老爷,咱们还是考虑一下如何应对那些儒生的攻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