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消息传来
玉华从城里回来,一路上心里都热乎乎的。
一进院子,就被嫂子们围住:“怎么样?供销社收不收?”
“是不是嫌咱们做的土气?”
“玉华,你快说呀!”
玉华故意卖了个关子,把布包往桌子上一放,笑眯眯道:“供销社主任当场拍板,收十双试卖。”
院子里立刻炸开了锅。
“十双!咱们这是要进城了!”
“供销社的鞋,那可是紧俏货啊!”
“咱嫂子学院终于要露脸了!”
更让人振奋的是,她还把那位干部女人抢样品的事一说,嫂子们一个个听得眼睛都亮了,仿佛看见了未来的繁华。
二、第一批大单
热闹刚过去没多久,供销社就派人送来通知:除了十双试卖,还要预定五十双新鞋,要求一个月内交货。
消息一出,嫂子们直接傻了。
“五十双?一个月?咱们能赶得出来吗?”
“这得多少人手啊?连夜赶工都悬吧!”
玉华却神情坚定:“别慌!咱嫂子学院人多,只要分工明确,就能行。咱们这是第一单,必须干漂亮。”
三、任务分工
玉华当即组织会议,把嫂子们分成几个小组:
绣花组:专门负责鞋面的刺绣,每个人分配花样。
裁剪组:裁布、做鞋底。
缝制组:负责把鞋面和鞋底合在一起。
质检组:检查针脚、修剪线头、统一打包。
嫂子们听得心里踏实多了,纷纷拍着胸口保证:“玉华你尽管安排,咱一定拼命干!”
四、加班加点
那几天,嫂子学院简直成了大工厂。
院子里,白天黑夜灯火通明。嫂子们一边缝鞋一边唱歌,孩子们在旁边帮忙递针线,男人们下工后也来搭把手,甚至有人负责烧水做饭,给嫂子们补充体力。
有嫂子开玩笑:“这哪里是做鞋啊,简直是打仗!”
另一人笑着应声:“打仗就打仗,打出个好日子来!”
五、小插曲
在忙碌的日子里,也有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趣事发生。有一位年轻的嫂子,第一次尝试绣牡丹,满心期待地想要展现自己的手艺。然而,当她完成作品后,大家都惊讶地发现,这朵牡丹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包子!这个意外的结果让所有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原本紧张的工作氛围瞬间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然而,玉华并没有责备这位年轻的嫂子,反而耐心地教导她:“花瓣要一层一层往外开,这样才能绣出牡丹的层次感。你再试试看,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在玉华的鼓励下,嫂子重新拿起针线,认真地绣起了牡丹。
还有一次,一个调皮的小孩不小心把线团掉进了水桶里。结果,一桶原本清澈的水瞬间变成了红色,仿佛被染过一样。嫂子们看到这一幕,纷纷笑着说:“这下咱们可真是红红火火啦!”这个小插曲虽然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麻烦,但也让整个院子充满了欢声笑语。
经过十来天没日没夜的拼命赶工,第一批二十双鞋子终于顺利成型。嫂子们把这些成品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每一双都精致无比,花样鲜艳夺目,让人看了都舍不得穿。玉华看着眼前这一幕,眼眶微微泛红,她激动地对嫂子们说:“嫂子们,咱们做到了!这不仅仅是二十双鞋子,更是我们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院子里顿时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是对嫂子们辛勤努力的最好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