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城前的准备
新款鞋子确定后,嫂子们既兴奋又紧张。大家七嘴八舌:
“这几双放在咱村里看着新鲜,可城里人会不会嫌弃?”
“对啊,万一卖不掉,岂不是砸在手里?”
玉华安慰道:“放心吧,供销社就是咱们的第一道关口。只要他们愿意上架,咱们就有机会。”
她挑选了几双样品,仔细检查针脚、鞋底,连鞋帮上的浮毛都细心剪掉,然后打了个布包,准备亲自进城一趟。
嫂子们看得紧张兮兮,仿佛她不是去供销社,而是要去打仗。
二、供销社初印象
第二天一早,玉华带着样品进了县城。
县供销社门口,人来人往,买布的、买粮票的、扛着米袋子的,热闹非凡。
柜台后面的售货员,一见玉华抱着包裹走来,立刻摆出惯常的神态:“同志,你要买啥?卖布还是鞋?”
玉华笑着回答:“我不是买,我是来推销新鞋的。”
这话一出,对方立刻警惕起来,眼神上下打量:“你这乡下来的,还想把东西放我们供销社卖?不容易啊!”
三、鞋子亮相
玉华不慌不忙,把布包打开。五双鞋整齐摆在柜台上:牡丹鲜艳,荷花清雅,松鼠活泼,小虎憨态,喜鹊典雅。
柜台后瞬间安静。
有顾客凑过来:“哎呀,这鞋好看啊!这哪来的?”
另一个妇女眼睛都亮了:“给闺女穿这种小老虎鞋,得多喜气!”
就连原本冷淡的售货员,也忍不住伸手去摸了摸喜鹊梅枝款,啧啧称赞:“这绣工,怕是比城里鞋厂出的还精细!”
四、引起轰动
没一会儿,鞋子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当场喊:“卖不卖?我要一双!”
玉华急忙解释:“这是样品,要先交给供销社决定能不能上架。”
人群里立刻响起议论声:
“上架肯定得抢疯了!”
“我看这鞋比城里的胶鞋可稀罕多了!”
“要是能定做,我家闺女的脚小,正好穿。”
售货员一听,心里明白了,这鞋子要是上架,准是爆款。于是脸色缓和许多,笑着说:“同志,你等一下,我得请示咱们主任。”
五、主任的态度
主任姓马,四十来岁,平常最挑剔。可他一看这几双鞋,眉头立刻舒展开:“这是真手艺啊!有特色,有新鲜劲儿。好,就先收下十双试卖!”
玉华喜出望外,赶紧点头答应。
主任又补了一句:“要是卖得快,你们就得保证供货。可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玉华胸有成竹:“放心吧,咱们嫂子学院就是干这个的,供货绝对稳妥。”
六、意外的订单
就在玉华准备收拾东西时,一个穿着干部装的女人挤过来,直接指着那双喜鹊梅枝鞋:“这双我要了,多少钱?”
售货员赶紧拦着:“这是样品,还没定价。”
那女人语气却很坚定:“多少钱都行!我闺女下个月结婚,就穿这个。”
一时间,整个供销社再次沸腾。有人直嚷嚷:“哎呀,这鞋以后怕是得凭关系才能买到吧!”
玉华这才意识到,她们的鞋子,真的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