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里的准备
县供销社接到任务后,立刻安排人手筹备展销事宜。
供销社主任拍板:“嫂子牌是县里的重点,这次去省城,必须打响名号。展位、宣传单、样品,咱都得精心准备!”
于是,嫂子学院收到一摞摞表格,要统计产品数量、样式、颜色,还要挑选“代表作品”。
玉华带着嫂子们忙到深夜。她反复强调:“不能光看好看的,要挑能代表咱实力的。鞋要成双,布要平整,针脚得齐。”
嫂子们笑着说:“嫂子学院要露脸,咱可不能丢脸!”
二、嫂子们的考验
忙碌中,也有人犯了难。
张桂花叹气:“俺手快,但收尾总差点意思。要是真有人在省城当面挑毛病,可咋办?”
玉华把她的鞋拿过来,仔细看了看,说:“桂花姐,你的鞋结实,这是优势。收尾的活,交给细心的人帮忙。咱是一个队伍,不能让每个人都背全责。”
嫂子们听完,心里一暖,原来这就是“学院”的力量——互补、互帮、互学。
三、代表队人选
去省城展销,不可能带走所有嫂子。
玉华和妇联商量后,定了六个人:
——能说会道的李凤兰;
——针脚最细的张桂花;
——头脑灵活的赵小梅;
——外向大方的二丫;
——懂点记账的王秀;
——还有作为“定心丸”的玉华本人。
消息一出,宿舍里一片议论。
“去省城的人真是有福气啊!”
“俺也想去,可俺胆子小,站在人群面前腿都打哆嗦。”
“咱在后方支援就好,做出最好的鞋,给她们撑腰!”
四、当第一次压力展销会的消息如春风般吹到县城之外时,却引来了一些酸溜溜的议论声。有人不屑地嘲笑道:“军嫂做的鞋子竟然能卖到省城去?简直就是个笑话!城里人怎么可能会穿她们那土里土气的布鞋呢?”更有甚者,在背后放言:“这要是真的丢了脸,恐怕嫂子学院就再也无法翻身了。”
这些闲言碎语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到了嫂子们的耳朵里。有的嫂子心里开始打起了鼓,对这次展销会充满了担忧和疑虑。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有一位嫂子悄悄地来到了玉华的房间,压低声音问道:“玉华啊,如果省城的人真的不买我们的鞋子,那可怎么办呢?”
玉华静静地坐在床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道:“姐妹们,我们去参加这次展销会,可不仅仅是为了卖掉那些鞋子啊。我们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军嫂们不仅能做鞋子,更有勇气去闯荡,有能力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就算我们一双鞋子都卖不出去,我们也要把我们的牌子打出去!至于丢脸不丢脸的,咱们这身军嫂的身份,就已经比任何人都更有脸面了!”
玉华的这番话,如同夜空中的一颗流星,划过了嫂子们的心头。嫂子们听完后,原本有些黯淡的眼神中,突然多了一丝火光,那是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对未来的希望。
五、展销前夜
展销的前一天夜里,嫂子学院依旧灯火通明。
——有人在熨布,把每一块布料压得平平整整;
——有人在刷鞋底,保证干净无污渍;
——有人在打包装,把嫂子牌的红布标子缝得工工整整。
二丫小声说:“这感觉,就跟出征一样。”
玉华笑道:“对!咱嫂子学院,这回是要去打‘省城战’了!”
夜深了,大家累得直打瞌睡,但心里却比谁都清醒。
因为她们知道——明天,不仅是鞋的展销,更是嫂子学院的第一次真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