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如其来的质询
操场上,空气似乎凝固了。那个戴眼镜的年轻干部站在人群前,神色冷峻,声音带着质问:
“嫂子学院成立的初衷我理解,但集体组织劳动,私下接活儿,是否触及政策红线?这不是随便说‘互助’就能掩盖的!”
人群顿时议论纷纷:
“哎呀,这下麻烦了……”
“干部发话了,嫂子们可顶得住吗?”
赵玉华心里“咯噔”一下,但脸上没有半分退缩。她走上前一步,迎着众人和干部的目光。
二、赵玉华的答辩
她声音坚定,却不失恭敬:
“同志,嫂子学院一开始,就是为了让大家自力更生。嫂子们的男人有的在前线、有的在部队,我们女人也不能光伸手等着国家养。我们凭的是自己的手艺,把日子过得好一些,也能分担国家和部队的负担。”
说到这里,她扫视人群,目光炯炯:
“如果这都算违法,那是不是说,嫂子们该老老实实在家里挨饿受穷?是不是说,我们勤劳换来的口粮和钱,就不配吃不配用?”
这番话掷地有声,瞬间让不少嫂子眼眶发热。
人群里也响起低声的附和:“说得对!”、“劳动咋就成了问题?”
三、干部步步紧逼
戴眼镜干部皱着眉,冷冷道:
“可你们的行为,确实是形成了‘组织’。一旦形成组织,就要有规章制度,要接受上级批准!你们谁批准了?!”
这话一出,人群又是一阵哗然。
有人担心:“哎呀,这要是没批文,那可真说不清……”
赵玉华心口一紧,但没有慌乱。她立即转身,把账簿和制度手册举了起来:
“嫂子学院的章程、财务、轮值安排,早就写得清清楚楚。我们不是秘密搞小团体,而是光明正大办事!我们之前也已经向连里打过报告,队长和指导员都知道!”
说到这里,她声音一顿,斩钉截铁:
“嫂子学院不是‘地下组织’,而是‘群众自发互助小组’。请同志们看清楚,这里没有一分钱的猫腻,更没有一丝一毫的歪门邪道!”
四、周建军的支持
眼镜干部正要再开口,周建军从人群里走了出来,声音沉稳有力:
“同志,我是嫂子学院背后的见证人。嫂子们的辛苦,我天天看在眼里。她们解决的不是国家的麻烦,而是减轻了部队的负担。否则,一旦嫂子们生活过不下去,受苦的可不仅是她们,还有战士们!”
这一番话,像重锤敲在人心上。
五、群众的呐喊
人群中,李婶哽咽着喊:“要不是嫂子学院帮衬,我男人的药钱都凑不齐!这哪是害人?这是救命的恩情!”
“就是啊!”
“嫂子们做的是光明正大的事,我们都看在眼里!”
更多人开始出声附和,声音此起彼伏,越来越响,最后几乎成了一片合唱。
六、干部的沉思
戴眼镜干部被人群的声音震住,脸色几度变换。他沉默半晌,深吸一口气,语气缓了下来:
“我承认,嫂子们确实有成绩,也的确解决了问题。但程序上,还是要向上汇报。嫂子学院能不能留下,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
赵玉华听到这里,心里一松。她趁势说道:
“那就请同志如实上报。咱嫂子学院是光明磊落的,不怕调查!”
眼镜干部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七、余波
人群瞬间爆发出掌声和叫好声。嫂子们围上来,有人喜极而泣,有人握着赵玉华的手不放。
李翠花红着眼睛说:“玉华姐,你刚才一句都没虚,我们嫂子们跟定你了!”
赵玉华心口一热,紧紧握住她们的手:“记住,嫂子学院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咱们大家的!”
虽然暂时顶住了,但她心里明白——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