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幕前的紧张
大院的操场上,一大早就人头攒动。嫂子们在男人们的帮忙下,把展板竖好,一块块木板上贴着布样、账目表,还有嫂子们的照片。
展台前,几张桌子摆得整齐,桌上放着嫂子们亲手做的布鞋、围裙、布娃娃,甚至还有几件小巧精致的针线盒。
赵玉华穿着整洁的蓝布上衣,站在展区中央,心里有些紧张,却强行稳住气场。她很清楚,今天不仅仅是“成果展”,更是一场关乎嫂子学院生死的较量。
二、群众围观
九点钟不到,院子里和周边大院的人就陆续赶来。
“听说嫂子们搞了个成果展,咱去瞅瞅!”
“可不?都传得沸沸扬扬了,不知道她们到底在搞啥名堂。”
人群一圈圈地围拢过来,指指点点,有怀疑的,有好奇的,也有纯粹看热闹的。
李翠花心里打鼓,小声问:“玉华姐,这么多人……要是有人故意找茬咋办?”
赵玉华低声道:“咱怕啥?今天咱不做亏心事,就算有人来挑刺,也只能被咱挡回去。”
三、成果展示
在周建军的主持下,嫂子学院的成果展正式开幕。
首先是手工展示。张兰和几个嫂子现场缝起布鞋,动作利落,针脚细密。旁边的围观群众看得啧啧称赞。
“这鞋做得可真结实,和公家发的都不差!”
“是啊,还花样多,怪不得人家能挣到钱。”
接着,是账目公开。赵玉华亲自拿起账簿,翻开给大家看。
“这是嫂子们一个月做活儿的收入,共八百四十二块。支出部分,买布料花了两百一十块,买工具三十五块,剩下的钱,一部分用于嫂子们的伙食开销,一部分存进互助基金,用来帮扶生病、困难的嫂子家庭。”
她说得清清楚楚,字句铿锵有力。
人群里有人点头:“这账算得明白啊,一笔笔都有凭有据。”
“人家是正儿八经靠劳动挣钱的,咋能叫投机倒把?”
四、捐助环节
为了让大家心服口服,嫂子学院特别安排了一个“公开捐助”环节。
赵玉华当场宣布:“嫂子学院决定,把最近盈余的一百块钱,捐给大院里最困难的李婶一家,用于医药费。”
李婶家境贫寒,男人在外地受伤,孩子又多,一直靠东拼西凑过日子。听到这话,李婶当场落泪,哽咽着道谢。
这一幕,让围观的人心里一震。议论声里多了几分敬意。
“你看,这才叫有情有义!”
“人家嫂子们没偷没抢,反倒还想着别人。”
五、流言对阵真相
可就在气氛逐渐热烈的时候,一个尖锐的声音在人群里响起:
“哼!说得好听,谁知道你们是不是暗地里囤货,靠关系卖高价?!”
人群一阵骚动。那人是刘嫂子,她双手叉腰,眼神挑衅:“这成果展,怕不就是做给我们看的戏?账本谁知道是真是假!”
场面一时安静,众人纷纷望向赵玉华。
赵玉华冷静地笑了笑:“刘嫂子,你的担心我理解。不过,这账簿不仅嫂子们能看,院子里的会计昨天已经核过一遍,完全对得上。要不然,我们今天敢这样摆出来?”
说着,她将账簿递给旁边的一位老会计。老会计翻看后,郑重地点点头:“没问题,账算得很清楚。”
刘嫂子脸色一僵,却仍不服气:“那你们是不是有人帮忙走关系?不然哪来这么多活儿干!”
赵玉华声音陡然一沉:“刘嫂子,我问你一句——嫂子们日夜坐在院子里做工,手上布鞋一针一线,大家都看得见。这关系,能替咱们把鞋给缝出来吗?”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有人拍手:“说得好!劳动就是劳动,哪来那么多鬼话!”
“就是!咱们都看见嫂子们天天在干,凭啥说人家走关系?”
刘嫂子被堵得脸色通红,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
六、高潮与反转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一个意外的身影出现了。
那是前几天来暗查的戴眼镜干部,他在人群后方走上前,冷声道:
“成果展是不错,不过,嫂子学院的存在,到底是不是合乎规定,这还得另说!”
场面骤然一静,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他。
赵玉华深吸一口气,缓缓迎上去,语气坚定:“同志,我们嫂子学院是为了团结嫂子们、解决生活问题,从未违反过国家政策。如果您怀疑,请把调查摆在阳光下,不要只听流言。今天在场的父老乡亲,都是见证人。”
她这一番话掷地有声,场面顿时紧张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