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部军区求援:嫂子学院能不能来?
北川,是西部军区最偏远的驻地之一。这里山高路远、物资匮乏,军属就业问题格外突出。
这一日,西部军区政工处通过省军区转来一份请求函:
“我们北川边防团,军嫂就业困难率超过70%。能否申请‘嫂子学院’派驻一支工作小组进行实地帮扶?”
沈知秋看完后没有犹豫:
“走,我们去一趟北川!”
二、路远山高,第一支援队伍抵达北川
从总部出发到北川,整整三天两夜。
车到北川,看到那一排排陈旧的营房和低矮的家属楼,沈知秋心头发紧。
接待他们的是北川边防团政委,满脸歉意:
“条件艰苦了点……嫂子们基本都靠在家缝缝补补贴补家用。听说嫂子学院能教技能、能直播卖货,她们眼睛都亮了。”
当天晚上,嫂子学院小分队就在家属院里召开了第一场“宣讲会”,几十个军嫂挤进活动室,连窗台上都坐满了人。
沈知秋一开口,全场屏息倾听:
“我们来这,不是做样子,是给大家一把真实能用的钥匙,让你们能挣点钱,能有盼头。”
三、艰苦环境中办起第一堂试点课
北川没有教室,没有网线,连投影仪都坏的。
沈知秋和团队干脆在家属楼空地上拉起布帘,搭简易帐篷,用大喇叭开课。
第一节课讲的不是技能,而是“自我认知与激励”——
她指着台下说:
“嫂子们,你们都以为自己什么都不会?错!你们会做饭、会照顾人、会打理家务,这些在直播和创业里,全是优势!”
说完,她带出一位“辣酱姐”学员现身说法,讲述从“灶台媳妇”变身“百万主播”的真实经历,现场掌声雷动。
四、启动北川分院,首批报名超百人
几天后,北川嫂子学院正式挂牌。
没有水晶牌匾,只有一块木头写着“嫂子学院·北川分院”。
但那一刻,全北川的嫂子们都知道:
她们的春天来了。
第一期学员开放报名,不到两小时,名额爆满。
很多嫂子报名时说:
“我不怕学不会,我怕这机会走了再也没了。”
五、开拓边区产品线,因地制宜搞产业
北川没有辣椒产地,沈知秋带着导师团队实地调研后,发现这里盛产山核桃和野生菌菇。
于是,她提出新思路:
打造“北川嫂子山货直播”品牌;
开设“山货分拣+直播”两类课程;
搭建物流对接网络,由总院支持上线淘宝和视频号。
嫂子们兴奋地跑回家:
“今天学怎么选松茸,明天就能上镜直播卖货了!”
有的嫂子还把自家小孩叫来听课,全家上下开始“嫂子化”转型。
六、媒体再次报道,边区奇迹引关注
北川分院开班两周,就有嫂子成功在抖音卖出1000元野生松茸。
消息一出,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
“军属创业从不只是口号——她们在海拔三千米的边防小镇创造了真正的希望。”
更有评论称:“嫂子学院不仅带来了经济改善,更点燃了西部军嫂的精神尊严。”
七、沈知秋的思索:分院之路该怎么走?
夜深,沈知秋坐在北川的临时办公室,看着窗外星空。
她知道,嫂子学院真正的挑战不是能不能走出去,而是走出去之后,能不能扎下根、发出芽。
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三句话:
真诚扎根,不做形式主义;
一地一策,切忌照搬复制;
培养当地骨干,实现自主运行。
她想得很清楚——
嫂子学院不只是一个创业平台,而是新时代军属精神重塑的火种。
本章小结:
北川边防团申请支援,嫂子学院首度出省;
艰苦环境下开班,嫂子们热情高涨;
因地制宜打造“山货嫂子”新产业;
初战告捷,边区媒体热烈报道;
沈知秋确立未来分院发展的三大核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