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喧嚣与全球学术界的余波,被张诚毅然决然地留在了身后。他的目光,早已越过繁华的东部,投向了那片广袤、厚重而又充满潜力的西部大地——他的故乡,西北。
方案既定,行动如风。在国家相关部委和科学院的高效协调下,选址工作迅速启动。多个西部省份闻风而动,纷纷抛出极具诱惑力的条件,希望能将这注定将影响国运的“炎黄研究院”揽入怀中。然而,张诚的心中,早有定见。
他选择了甘肃,选择了兰州——这座被称为“金城”的古老城市,黄河穿城而过,丝路遗迹犹存,既有历史的沉淀,又处在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这里,有他熟悉的黄土气息,有他血脉深处的根。
当张诚携带着最终决定,与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联合组成的工作组一同抵达兰州时,整个甘肃省都为之震动,继而陷入了巨大的喜悦与亢奋之中。
没有盛大的宣传,没有媒体的围追堵截,张诚的行程依旧保持着极致的低调。他搭乘一班普通的国内航班,在一个天高云淡的秋日清晨,降落在了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舱门打开,西北特有的、干燥而清冽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一丝淡淡的黄土气息。这气息,与他童年记忆里半山村的味道隐隐重合,却又因身处省会都市而多了几分现代工业的痕迹。他走下舷梯,目光平静地扫过机场简洁而宏大的轮廓,远处是连绵的、披着秋色的黄土山峦,一种不同于洱海温润、也不同于京城肃穆的、苍茫而雄浑的感觉,萦绕心头。
机场的贵宾通道外,早已等候着 一支规格极高的车队。为首的正是甘肃省的几位主要领导,他们脸上洋溢着无法抑制的、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激动,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当看到那个身着深色外套、身形挺拔的年轻身影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出现时,他们立刻快步迎了上去。
这不仅仅是对一位科学巨匠的迎接,更是对一场即将降临在陇原大地上的科技春雨、产业变革的无限期盼。
“张诚院士!欢迎回家!欢迎回到gs!”省委书记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张诚的手,力道很大,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这位封疆大吏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如同看到最珍贵瑰宝般的灿烂笑容。
“张院士,您选择兰州,是对我们甘肃最大的信任和支持!我代表全省人民,感谢您!”省长的语气同样热切。
张诚面对如此高规格、如此真挚的迎接,依旧保持着惯有的平静,只是微微颔首,语气温和而坚定:“书记,省长,辛苦了。这里是我的根,研究院建在这里,理所应当。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简单的话语,却让在场的所有地方官员心潮澎湃。“回家”、“根”、“理所应当”,这些词语深深触动了他们。这意味着,这位年轻的“国士”,对故土有着深厚的归属感,这远比任何政策优惠都更让人安心。
欢迎仪式后,双方立刻投入了紧张而务实的工作会议。在黄河之滨的宁卧庄宾馆会议室内,围绕着“炎黄研究院”的落地细节,展开了高效对接。
张诚再次阐述了他的构想:研究院并非传统的学术机构,而是一个以解决重大问题为导向、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研发与产业无缝衔接的创新联合体。它需要空间,需要政策,需要配套,更需要一种敢于打破常规、追求极致效率的“特区”环境。
甘肃省的领导们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决心和魄力。
省书记当场拍板:“省里成立由我亲任组长的‘炎黄研究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一切相关事宜,特事特办,一路绿灯!省、市、区三级资源全力倾斜!”
省长立即部署:“兰州新区,拿出最好、最核心的地块!规划立刻调整,围绕研究院布局高端制造、人才社区、配套产业!水电燃气路网通讯,一周内,保障团队必须进驻现场!”
lz市委书记更是立下军令状:“全市动员,为研究院建设保驾护航!任何环节出现拖延,我亲自督办,直接问责!”
热情与效率,在这一刻完美结合。张诚提出的要求,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肯定的、并附有详细执行路径的答复。那种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氛围,让随行的国家部委和中科院官员都暗自点头,感慨甘肃这次是真正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选址迅速确定在兰州新区一片视野开阔、交通便利的区域,背靠青山,面向未来。这里,将崛起一座占地近万亩的“炎黄科技创新城”,而研究院的核心建筑群,就是这座城的“大脑”与“心脏”。
方案确定之日,即是开工之时。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拖沓扯皮。就在张诚抵达兰州的第三天,那片原本寂静的土地上,已然是旌旗招展,机械轰鸣。数以百计的工程车辆如同钢铁洪流,日夜不息地进场作业。打桩机低沉有力的撞击声,挖掘机挥舞巨臂的轰鸣声,运输车川流不息的引擎声,共同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建设交响乐”。
规划图纸以惊人的速度化为现实的地基与轮廓。来自全国顶尖的建筑设计团队和工程建设队伍驻扎在现场,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省里派出的督导组就住在工地的临时板房里,随时协调解决任何问题。
这种效率,这种决心,这种被媒体和当地百姓称为“金城速度”的建设热潮,让所有关注此事的人都为之动容。它传递出一个无比清晰的信号:这片古老的土地,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行动力,拥抱未来,拥抱由张诚所带来的、那场注定要改变一切的科技风暴。
张诚在省领导陪同下,数次视察建设工地。他站在高处,看着脚下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远处奔流不息的黄河,看着更远方苍茫雄浑的黄土高原。
他的目光沉静,深远。
故乡,以其最朴实也最真诚的方式,接纳了他的回归,也承接了他的梦想。
研究院的根基,正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扎实而坚定地向下深扎。
理论的星辰,已然在学术的天空闪耀。
现在,实践的锚点,已在这座黄河畔的“金城”,牢牢锁定。
下一步,就是等待这座注定要震惊世界的创新引擎,拔地而起,轰鸣启动。
当“炎黄研究院”最终花落西部的消息,伴随着选址确定在甘肃省兰州市(古称金城)的正式文件一同下达时,整个西北高原仿佛都为之震颤了一下。这是一种源于希望与机遇的、深沉而澎湃的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