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秘书的指节第二次叩响橡木门时,康罗伊的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
他对着黄铜镇纸中自己的倒影迅速挤出一丝笑意——这是詹尼教他的“商人式镇定”,嘴角上扬的角度刚好让人看不出情绪波动。
“进来。”他的声音比平时低了半度,就像浸过冰水的银器。
穿着深灰色制服的秘书捧着银盘走进门,银盘里瓷杯中的水蒸气如晨雾般袅袅升起。
康罗伊瞥见早报头版的铅字时,镜片后的瞳孔缩成了针尖——《黄金交易所凌晨惊变!
泰勒系五企遭血洗》几个黑体字刺得他视网膜生疼。
“咖啡加了双倍奶,先生。”秘书把托盘放在他手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内袋——那里装着卡弗从长岛寄出的信。
康罗伊注意到这个小动作,喉咙里轻轻叹了口气。
三天前他亲手把信封装进秘书口袋时,特意在封口处滴了蜡,此刻蜡印边缘细微的裂痕说明对方已经看过内容。
“卡弗的船应该已经过了蒙托克角。”他端起咖啡杯,杯壁的温度刚好抵消了掌心的凉意,“霍普金斯的人会在新斯科舍接他吗?”
秘书的喉结动了动:“是的,先生。凌晨三点收到无线电报,渔船已关闭所有灯光,预计日出前进入加拿大领海。”他停顿了片刻,从银盘下抽出一个泛黄的信封,“这是卡弗留下的,他说……希望您能替他念一遍。”
康罗伊捏着信封的手指顿了顿。
信封边缘还沾着海盐的结晶,拆开时发出细碎的沙沙声。
信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像是在颠簸的甲板上写的:“我完成了交易,也背叛了同行。愿上帝宽恕我。”最后一行是用红墨水画的十字,墨迹晕开成了模糊的血点。
楼下突然传来汽车鸣笛的尖啸。
康罗伊抬头看向墙上的挂钟——七点十五分,比平时早了二十分钟。
他知道,此刻华尔街的梧桐树下已经挤满了举着报纸的交易员,他们的皮鞋跟敲击在石板路上,声音会像涨潮的海水般漫过整个金融区。
“接通新闻转播。”他对秘书抬了抬下巴。
当黑白画面在胡桃木柜的留声机旁展开时,摩西·泰勒正拄着乌木手杖走上讲台。
这位曾经掌控纽约四分之一黄金流通量的银行家,今天穿了件过时的墨绿礼服,领口的蕾丝已经洗得发白。
他的手指扣着手杖顶端的象牙雕饰,指节泛着病态的青灰。
“我承认,在那次黄金操作中……我的判断出现了偏差。”泰勒的声音像生锈的齿轮,每说一个字都要停顿片刻。
镜头扫过台下,《纽约先驱报》的记者已经举起了相机,闪光灯的白光里,康罗伊看见泰勒右眼皮在不受控制地抽搐——那是长期服用鸦片酊的后遗症。
“先生,三家主要股东的撤资函到了。”秘书突然递来银盘,最上面的羊皮纸盖着曼哈顿信托的火漆印。
康罗伊扫了眼签名栏,唇角终于勾出半寸弧度。
他记得三个月前在第五大道的茶会上,这些股东还信誓旦旦地说“泰勒先生是华尔街的定海神针”,此刻墨迹未干的撤资理由倒是统一得可笑:“为保障储户利益”。
留声机里传来玻璃破碎的脆响——不知哪个记者碰倒了茶杯。
泰勒的喉结剧烈滚动着,突然举起手杖指向镜头:“你们这些秃鹫!去年冬天是谁求着我……”话没说完就被工作人员架下了台,画面里只余下他的手杖摔在地上,象牙雕饰裂成两半,露出里面塞着的半张股票凭证。
“一个人倒下容易。”康罗伊关掉留声机,转身看向落地窗外的克莱斯勒大厦尖顶,“难的是不让别人看清是谁推的。”
“所以你要我来做那个‘看得见的手’。”
梅隆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这位匹兹堡的银行家穿着剪裁利落的深棕色西装,袖扣是一对用宾夕法尼亚煤矿石打磨的鹰形徽章。
他手里提着鳄鱼皮公文包,走到康罗伊书桌前时,公文包在橡木桌面上压出一道浅痕。
康罗伊指了指对面的高背椅:“要黑咖啡还是波本威士忌?”
“波本威士忌,加冰。”梅隆坐下来,公文包“咔嗒”一声打开,露出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的股份转让书,“北美信贷联盟的章程我改了三处。董事会席位保留六个,我要第三把交椅;否决权针对所有涉及单一地区超过两百万美元的贷款;还有……”他抬起眼,目光像宾夕法尼亚的矿灯般刺人,“你们的差分机平台,必须对我开放实时数据接口。”
康罗伊往梅隆的玻璃杯里加了块冰。
冰块撞击杯壁的脆响中,他想起费城实验室那台会预言的机器——四个日期里,1865年的墨迹至今未干。
“可以。”他说,“但所有成员必须接入跨周期预测平台。表面是共享模型,实则……”
“实则你们能看见每笔交易的动态。”梅隆接过话头,杯中的波本威士忌泛起琥珀色的涟漪,“我明白。所以我才要否决权——至少让你们知道,中西部不是任人收割的麦田。”
钢笔尖戳穿羊皮纸的声音在书房里格外清晰。
当梅隆签下最后一个字母时,窗外的阳光刚好爬上他的肩。
康罗伊注意到对方无名指内侧的老茧——那是长期握账本留下的痕迹,和自己左手小指的墨渍形成奇妙的对称。
“现在咱们不只是银行家。”梅隆举起酒杯,冰块在波本威士忌里发出细碎的爆裂声,“是立法者。”
深夜十点,康罗伊站在书房落地窗前。
曼哈顿的灯火像撒了一地的碎钻,其中一点幽蓝格外刺眼——那是战争部驻纽约办事处的窗户。
他看见一个穿灰色风衣的男人站在楼下路灯下,仰头时礼帽边缘露出半张侧脸:高挺的鼻梁,左眉骨有道三厘米长的疤痕。
“塞缪尔·格林。”秘书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战争部助理秘书,行政协调官。半小时前从华盛顿飞抵,入住沃尔多夫酒店。”
康罗伊的指尖轻轻敲了敲窗玻璃。
路灯下的男人突然抬头,像是感应到了什么。
两人隔着三十米的距离对视两秒,灰风衣男人摸出怀表看了眼时间,转身消失在巷子里。
“让詹尼查查他的行程。”康罗伊转身走向书桌,差分机的齿轮在暗夜里发出细微的嗡鸣,“另外……”他停住脚步,目光落在镇纸下的星图上,纸页背面詹尼的小字在月光下泛着淡蓝,“给伦敦发报,就说‘猎鹰已开始盘旋’。”
窗外的风突然大了。
康罗伊听见楼下街道传来报童最后的吆喝,声音被风撕碎前,他隐约听见“特别经济监察组”几个字。
无需修改
秘书的指节第三次叩响门扉时,康罗伊的指尖正无意识摩挲着镇纸边缘。
他望着窗玻璃上自己的倒影——镜片后的瞳孔仍残留着方才回忆里那声嗡鸣的震颤,像被石子惊起的深潭。
“进来。”他的声音比半小时前更沉了些,带着某种刻意压下的锐度。
穿深灰制服的秘书跨进门,这次捧的不是咖啡,而是一方雕着鸢尾花的铜匣。
匣盖内侧贴着霍普金斯的亲笔便签,字迹被汗水洇得有些模糊:“格林的人在鲍厄里外围装了窃听器,三小时前撤了。他们的分析师说……那些加密通话像在念咒。”康罗伊捏着便签的手指微微收紧,纸页边缘在掌心压出浅白的折痕。
他记得霍普金斯上个月在波士顿码头说的话:“我老了,不想死在阴谋里。”此刻这行字倒像是句暗号——老家伙果然把格林的动向嚼碎了喂过来。
“霍普金斯的回电呢?”他问。
秘书从铜匣底层抽出一张薄如蝉翼的电报纸,最末一行用红笔圈着:“他们开始害怕你了。”康罗伊低笑一声,指腹蹭过“害怕”二字,像是在称量这个词的重量。
“告诉霍普金斯,”他将电报纸折成极小的方块,“恐惧是最好的护盾。”秘书点头时,他瞥见对方喉结动了动,欲言又止——这是詹尼训练出的“情报吞咽反应”,说明还有未说尽的信息。
“格林今晚飞华盛顿。”秘书终于开口,声音压得极轻,“他的专机上有两名穿便衣的军人,肩章是退役情报官的样式。”
康罗伊的目光掠过书桌上摊开的行程表——明早十点,他将乘火车前往华盛顿与财政部长共进晚餐。
“把詹尼的日程往前调两小时,”他将铜匣推回秘书怀中,“让她查清楚那两个情报官的服役记录。”秘书退下时,门轴发出极轻的吱呀声,像一声叹息。
华盛顿的晚风裹着茉莉香钻进车窗时,康罗伊正整理袖扣。
财政部官邸的水晶吊灯在车玻璃上投下碎金般的光斑,他望着自己映在车窗上的侧影,想起半小时前在联合车站买的报纸——头版标题是《泰勒帝国崩塌,华尔街谁主沉浮?
》。
很好,他想,人们总爱盯着倒下的巨人,却看不见替他们递绞索的手。
餐厅里的银烛台燃着八支白蜡,财政部长的勋章在烛光里泛着冷光。
“胜利债券II?”部长的刀叉停在半空中,“五亿?这比战争期间的发行量还多两成。”康罗伊啜了口雪利酒,酒液在舌尖泛起苦杏仁的回甘——和他此刻的心情倒有些像。
“战后重建需要的不是黄金,是信心。”他将餐巾叠成整齐的三角形,“由鲍厄里独家承销,能保证债券在七十二小时内覆盖全国三千个乡镇。”
“那国家信用管理局呢?”部长的手指敲了敲桌布,“这听起来像要把全美国的钱包都攥在你手里。”
康罗伊放下酒杯,杯底与银盘相碰发出清响。
“您看过匹兹堡的矿难报告吗?”他问,“去年冬天,三百个家庭因为还不起小额贷款被赶出棚屋,其中十七人冻死在街头。”他的声音放得很轻,像在说一个秘密,“下次危机不会从华尔街开始,会从这些冻僵的手指缝里渗出来。信用体系不是垄断,是给底层装道闸门。”
部长的目光掠过他胸前的领针——那是枚用差分机齿轮改制的胸针,银质齿痕在烛光里闪着冷光。
“我需要时间考虑。”部长说,语气已软了三分。
康罗伊起身时,侍者正端上焦糖布丁。
他在部长耳边低语:“您父亲是在1846年的墨西哥战争中牺牲的吧?”部长的瞳孔骤然收缩,那是每个失去父亲的人听到旧年时都会有的震颤。
“我让侍者送瓶1846年的波尔多到您房间,”康罗伊退后两步,露出恰到好处的温和笑意,“有些回忆,配着好酒才容易下咽。”
深夜十一点,曼哈顿的风卷着煤屑扑在康罗伊脸上。
他站在克莱斯勒大厦顶层,脚下的灯火像被揉碎的星子,其中一点幽蓝仍在战争部办事处的窗户里亮着——塞缪尔·格林的人还没睡。
电报机在他西装内袋里震动,他摸出那张薄纸,月光下的字迹泛着冷白:“机器自启时生成音频,还原后是《以诺书》片段,提及‘看守者降临之地’。”
怀表的铜壳在掌心发烫。
他打开表盖,差分机预测的时间轴在珐琅表盘上泛着幽蓝,40天后的日期被红笔圈了三次——“共振窗口期,极光峰值”。
康罗伊望着东北方的天空,那里的星子比别处更稀疏,像被某种巨手抹去过。
“泰勒不过是开场戏,”他对着风说,声音被吹得支离破碎,“真正的大门,从来不在华尔街。”
朴茨茅斯港外海的夜雾里,悬挂英国海军旗的“极光号”探测船正缓缓起锚。
甲板上,大副对着罗盘皱眉——磁针对着北极方向疯狂震颤,像被什么看不见的手攥住了咽喉。
船长裹着呢子大衣走上甲板,他望着北方天际线那抹若有若无的青紫色光晕,突然打了个寒颤。
那不是云,他想,是某种东西在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