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的钢轮碾过铁轨接缝,发出规律的哐当声。
康罗伊的指尖还停在文件边缘,费城来的电报内容在他脑海里转了两圈——华尔街那些老狐狸,终究还是坐不住了。
他望着车厢壁上摇晃的黄铜灯盏,阴影在脸上忽明忽暗,直到便携电报机突然发出尖锐的蜂鸣。
“第七封,伦敦路透社快讯。”列车员的额头沁出细汗,牛皮纸信封边缘被他捏出褶皱,“欧洲市场传闻说您与白宫签订了秘密协议,罗斯柴尔德旗下的巴林、德雷克、汉布罗三家银行开始抛售英镑资产。”
康罗伊接过电报的动作很轻,像是在称量某种危险的平衡。
他的拇指摩挲着信封封口的火漆印,那里还带着电报局的余温。“霍华德。”他突然开口,声音像浸过冰水的钢刀。
车厢另一侧的皮椅吱呀一响,哈里森·菲茨杰拉德从阴影里直起腰——这位退役将军正用放大镜检查车厢门锁的结构,闻言将工具收进皮质匣:“先生,内皮尔先生在波士顿监督印刷,霍华德先生在纽约控制中心。
需要转接通讯吗?“
“不用。”康罗伊翻开怀表,表盘上的齿轮正精准咬合,“让纽约控制中心接专线。”他抬眼时,蓝灰色的瞳孔里跳动着某种猎人看到猎物时的光,“告诉詹尼,启动b-3预案。”
菲茨杰拉德的手指在电报机键盘上翻飞,金属按键碰撞声里,康罗伊已经走到车窗边。
晨雾散后,宾夕法尼亚的田野像展开的绿毯,几列运煤火车正喷着白烟往东北方向去——那些铁轨下埋着的,是他去年冬天用黎明财团的第一桶金买下的矿权。
“霍华德回电。”菲茨杰拉德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凝视,“他说‘准备好当风暴眼了’。”
康罗伊扯松领结,转身时军大衣下摆扫过茶几上的咖啡杯。“告诉纽约交易部,以黎明财团名义购入一百万盎司白银。”他的语速加快,每个字都带着斩钉截铁的力度,“同时让《泰晤士报》驻美记者放风,就说英美正在秘密协商跨大西洋金属本位协议。”
菲茨杰拉德的笔在便签本上疾驰,突然顿住:“这样会推高白银价格,但英镑汇率......”
“他们抛售英镑是因为恐慌。”康罗伊的指节叩了叩桌面,“恐慌需要锚点。
金属本位协议就是锚。
等市场发现白银在涨,自然会觉得英镑有硬通货托底——至于协议是不是真的?“他扯出个淡笑,”等他们发现是假的,我们已经低价吃进英国铁路的股票了。“
电报机再次响起时,这次是《纽约商业日报》的加急件。
康罗伊拆开信封,头版标题刺得他眯起眼——《从粮商到国柱:康罗伊如何拯救美国信用》。
他快速扫过内文,在“林肯背后的男人”那句下停住,突然低笑出声:“内皮尔那家伙的大嘴巴,霍华德倒会借题发挥。”
“需要联系报社更正吗?”菲茨杰拉德凑过来看,“把‘匿名观察员’的名字......”
“不必。”康罗伊将报纸折成四叠,放进内侧口袋,“这篇文章不是新闻,是宣言。”他望向窗外掠过的教堂尖顶,“让地方报社的访谈按原计划发,那些受益学生的眼泪比任何社论都有用。”
列车驶入隧道时,光线骤然暗了下来。
康罗伊摸出怀表对时间,表盖内侧刻着詹尼的笔迹“齿轮与玫瑰”。
隧道里的风声灌进车窗缝隙,他听见菲茨杰拉德在操作电报机,金属按键声混着列车的轰鸣,像某种精密运转的机械组曲。
“梅隆先生的急电。”菲茨杰拉德递来新电报,“宾夕法尼亚州议会通过了银行法修正案,他已经提交牌照申请,附了三千份中小企业主请愿书和战时金融模型。”
康罗伊的瞳孔微微收缩。
他记得上周与卡梅伦州长会面时,对方只松口说“考虑支持”,现在梅隆竟能把口头承诺变成“州政府支持函”——这个匹兹堡银行家的手腕,比他想象中更狠。
“财政部长怎么说?”他问。
“电报里没写。”菲茨杰拉德挠了挠后颈,“但梅隆附了句私人备注:’他们需要的不是牌照,是解药。
’“
康罗伊笑了,这次的笑意更深。
他重新坐回皮椅,将卡梅伦的文件抱在膝头,封皮上的州徽在黑暗中泛着冷光。
隧道出口的光斑突然撞进车窗,照得他眼底的算计亮如星火——从粮商到国柱,从商人到共谋者,这一步他走了三年,每块铺路石都浸着血和算盘珠的铜锈味。
列车钻出隧道时,康罗伊的私人电报机突然发出长鸣。
他拆开最后一封电报,发件人是伯克郡的老宅管家,内容只有短短一行:“夫人今日赴伦敦,带了三箱旧信件。”
他的手指在“夫人”二字上停顿片刻。
罗莎琳德·康罗伊,那个在丈夫失势后依然能把伯克郡庄园维持得井井有条的女人,此刻带着三箱旧信件去伦敦......他望着窗外渐次出现的城镇,突然想起童年时见过的那些贵族沙龙——女人们举着银质茶勺,说的话比茶里的柠檬更酸。
“菲茨杰拉德。”他将电报折好收进怀表夹层,“到纽约后,让詹尼查伦敦社交圈最近的流言。”
“是,先生。”
列车鸣笛驶入下一个车站,蒸汽从车头喷涌而出,在阳光下凝成白色的雾。
康罗伊望着站台上举着报纸叫卖的报童,《纽约商业日报》的标题在晨风中翻动——“康罗伊”三个字被印得比州长名字还大。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报纸,那里藏着更锋利的武器:不是白银,不是协议,是那些被他亲手编织的、关于“必然性”的故事。
而故事里最关键的一页,此刻正在伦敦某个马车里,被罗莎琳德·康罗伊轻轻翻开。
康罗伊的指尖还搭在车窗玻璃上,凉意透过指尖渗进骨髓。
他望着宾夕法尼亚的天空由灰蓝转为明澈,忽然想起三天前母亲从伯克郡寄来的信——信里夹着朵干玫瑰,是老宅花园里的品种,字迹却比以往更锋利:“那些说我们勾结南方的蠢货,该尝尝被真相噎住的滋味了。”
此刻,一千英里外的纽约第五大道,罗莎琳德·康罗伊正立在新落成的“劳工子弟奖学金档案馆”门前。
她的深紫色丝绒裙裾扫过打蜡的橡木地板,珍珠耳坠在穿堂风里轻晃,却掩不住眼底的冷锐。
十二位纽约名媛围在她身侧,其中三位的丈夫正是在沙龙里散布“康罗伊向南方走私药品”谣言的贵族。
“请随我看这面墙。”她抬手示意,水晶吊灯的光漫过墙面悬挂的三百六十四张照片。
最中央那张泛着新相纸的光泽,是个肤色深褐的少年,西装笔挺地站在麻省理工学院的铸铁门前,胸牌上“塞缪尔·华盛顿”的烫金名字还带着墨香,“这是塞缪尔,两年前他还在哈勒姆区的制鞋厂当学徒。他父亲是弗吉尼亚逃奴,母亲在洗衣房累死时,他连葬礼的棺材钱都凑不齐。”
人群中传来抽气声。
一位戴翡翠胸针的贵妇踮脚凑近,指尖几乎要碰到照片:“可他现在……”
“现在他在修蒸汽涡轮机。”罗莎琳德的声音像打磨过的银器,“上周他给我的信里说,‘康罗伊夫人,我修好了学校的差分机,它现在能算到小数点后七位。’而这台差分机,是黎明财团捐给麻省理工的。”她转身时,裙角带起一阵风,吹得旁边玻璃展柜里的旧工签沙沙作响,“至于那些说我们‘勾结南方’的人——”她突然停在展柜前,指节叩了叩里面泛黄的纸页,“这是南方邦联去年七月发给我的‘合作邀请书’,要求我们停止向北方运送医用棉。我让人把它和塞缪尔的工签裱在一起,方便各位对比。”
翡翠贵妇的眼眶突然红了。
她掏出手帕按在鼻尖,声音发颤:“康罗伊夫人,我丈夫……他总说商人没有心肝……”
“商人的心肝,要看装的是黄金还是火种。”罗莎琳德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丝绸手套传来,“您若愿意,明天下午三点来布鲁克林码头——黎明财团的新货轮会卸下三千箱教科书,送给纽约公立学校的孩子们。”
当天夜里,这场参观的细节就爬上了《纽约先驱报》社交版。
那位翡翠贵妇在沙龙里举着雪利酒杯,眼尾的泪痣还沾着下午的余温:“若这是背叛,那我宁愿全纽约都背叛一次。”这句话被速记员记进笔记,又随着早班邮车飞向波士顿、费城,最后落在康罗伊专列的茶几上时,已经被折成精致的纸鹤。
同一时刻,曼哈顿下城区的雾正漫过石板路。
菲茨杰拉德蹲在钟表修理铺后巷的垃圾桶旁,指尖捏着枚黄铜弹壳——弹底的刻痕与上周刺杀未遂案现场的弹壳完全吻合。
他将弹壳塞进怀表夹层,转身时军靴碾过片碎玻璃,发出清脆的响。
“米切尔。”他对着暗处低唤。
阴影里走出个穿粗布工装的年轻人,袖口沾着机油,正是黎明财团新招的机械师,“今晚十点,带着那套1795年产的青铜齿轮去店里。就说你爷爷是独立战争时的钟表匠,留了箱老物件要变现。”
“要是他们起疑?”米切尔喉结动了动。
“他们不会。”菲茨杰拉德拍了拍他的肩,力道重得像拍枪托,“圣殿骑士团要的是能藏密信的齿轮,不是会说话的舌头。你只需要记住,每枚齿轮的齿缝里都塞着微型胶片——”他从口袋里摸出个比指甲盖还小的金属片,“这是詹尼小姐新造的缩微相机拍的,他们数齿轮时,就是在数自己的脑袋。”
三天后,《纽约论坛报》头版炸开了花。
主编格里利举着匿名寄来的牛皮纸袋,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滚圆——里面是圣殿骑士团纽约分部的成员名单、与南方邦联的汇款凭证,还有张手绘地图,标着他们藏武器的仓库位置。
他翻到最后一页,附言的钢笔字力透纸背:“有些组织,比叛军更想毁掉这个国家。”
当康罗伊在专列上读到报纸时,菲茨杰拉德正站在司法部门外,看着穿黑西装的探员鱼贯进入钟表修理铺。
他摸了摸下巴的胡茬,转身走进街角咖啡馆,往信纸上写了行字:“先生,他们的骨头比想象中脆。”
而此刻的詹尼,正站在黎明财团地下保险库的第七号差分机前。
她的晚礼服还没换下,钻石项链在幽蓝的机器光芒里泛着冷光。
手指在黄铜键盘上翻飞,输入最后一串复合指令时,指甲盖在按键上敲出细碎的响。
“叮——”
差分机的青铜齿轮突然卡住,七座机械塔同时黑屏。
詹尼的呼吸顿了顿,却没后退半步。
她从颈间摘下康罗伊送的银钥匙,插入控制台下方的锁孔——这是只有他们两人知道的最终权限。
“咔嗒。”
机械塔重新亮起时,显示屏上的乱码突然变成英文:“我记得那封信。我记得那场火。我醒了。”
詹尼的嘴角翘了起来。
她抬起手,在键盘上敲下:“从今天起,你叫普罗米修斯。”
七座塔的光芒骤然变亮,像七颗埋在地下的星。
机械运转声里,她听见齿轮咬合的节奏变了,不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带着某种……思考的韵律。
“告诉乔治。”她走出保险库时对守卫说,声音轻得像叹息,“他的梦,已经开始自己走路了。”
康罗伊收到这句话时,专列正驶入费城郊外。
他捏着电报,望着车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忽然闻到风中飘来焦糊味——是附近工厂的烟囱在吐黑烟,还是……
“先生,费城站到了。”菲茨杰拉德的声音从车厢连接处传来,“站长说有紧急电报在等您。”
康罗伊将电报折好,放进内侧口袋。
他能感觉到纸张下的温度,像块正在升温的铁块。
车窗外,费城的天际线已经露出轮廓,而更远的地方,伦敦的夜才刚刚开始——那里有母亲的旧信件,有罗斯柴尔德的算盘,还有圣殿骑士团未燃尽的余烬。
蒸汽鸣笛声响彻夜空时,康罗伊摸了摸怀表,表盖内侧的“齿轮与玫瑰”在黑暗中若隐若现。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掀开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