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进入中枢核心层后,首要的人事调整便是围绕“共赢”战略落地与中枢高效运转展开。经过多轮调研与考察,他正式提议任命陆亦可为中央书记处副书记,周正为自己的秘书,两项任命经中央会议审议通过后,迅速在党内外引发积极反响——前者是对实干型干部的认可,后者则是对专业人才的信任。
陆亦可此前在地方政法系统与“共赢”项目监督中表现突出,尤其在跨国反腐协作与民生案件督办上经验丰富。接到任命通知时,她正在梳理“全球廉洁监督云平台”的年度报告,林天特意找她谈话:“书记处的工作要衔接中枢决策与基层执行,你既要把‘共赢’的政策落地细节盯紧,也要把基层与海外的问题及时反馈上来,不能让政策‘悬在空中’。”陆亦可坚定回应:“请林书记放心,我一定守住‘务实’底线,绝不辜负信任。”
上任后,陆亦可迅速进入角色。她牵头成立“共赢政策落地督查组”,每周深入国内“共赢”项目试点县,每月与海外驻外团队视频对接,仅一个月就梳理出“数字共赢”在偏远地区推进缓慢、“绿色共赢”技术培训不足等12项问题,并推动相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有次在督查农业示范基地时,她发现部分农户对新稻种种植技术不熟悉,当即协调农科院专家开展“田间课堂”,手把手教农户操作,当地农户感慨:“陆书记不是来‘检查’的,是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
而周正的调任,则是林天基于其专业能力与过往默契的考量。周正曾在“共赢”项目法务保障与跨国法律纠纷处理中展现出极强的严谨性与高效性,担任秘书后,他不仅精准对接林天的日常工作安排,更能在政策起草、会议筹备中提前预判法律风险与执行难点。有次林天主持“全球粮食安全共同体”会议,周正提前梳理出10个粮食短缺国家的法律差异与合作痛点,整理成简明手册供参会人员参考,大幅提升了会议效率。
林天对周正的工作要求很明确:“秘书不仅是‘助手’,更是‘把关人’。你要在细节上帮我守住‘合规’与‘务实’两条线,比如政策文件里的每个数据、每个条款,都要经得起推敲,不能给基层与海外团队留‘模糊地带’。”周正牢记嘱托,每次处理文件都会反复核对数据来源,遇到不确定的问题,主动联系赵东来、程度等一线干部核实,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这年夏天,“共赢青年人才学院”迎来首批中枢实训学员,林天安排陆亦可牵头负责实训计划,周正协助对接课程资源。陆亦可结合自己的基层经验,设计了“政策起草—基层调研—海外实训”的三段式课程,让学员们既懂理论又能实操;周正则邀请赵东来、高育良等人为学员授课,分享跨国协作与国际斡旋的实战经验。结业时,有位学员说:“陆书记教我们‘接地气’,周秘书教我们‘守规矩’,这两样都是做‘共赢’工作的根本。”
三位老爷子得知陆亦可与周正的任命后,特意在小院聚了次餐。林老爷子笑着说:“天伦选人的眼光准,陆丫头敢闯敢干,周小子细致严谨,都是能扛事的人。”叶老爷子也点头:“以前咱们担心中枢工作离基层远,现在有陆亦可盯着落地,周正把着细节,就能少走弯路,多办实事。”
林天看着身边各司其职、默契配合的团队,心中满是踏实。他知道,中枢的工作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靠一群有能力、有担当、有初心的人并肩作战——陆亦可在政策落地中“啃硬骨头”,周正在细节把控中“守底线”,赵东来、孙连城等人在海外一线“拓疆土”,每个人都是“共赢”大厦的坚实支柱。
年末,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陆亦可汇报“共赢”政策落地成果时,展示了一组亮眼数据:基层项目问题整改率达95%,海外团队政策满意度提升至98%;周正则协助林天梳理出下一年度“共赢”战略的10项重点任务,每项任务都明确了责任主体与时间节点。林天在总结发言中说:“任贤则兴,能者则上。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实干、严谨、务实的伙伴,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窗外的雪花轻轻飘落,会场内却暖意融融。林天望向台下的陆亦可、周正,望向远处屏幕里连线的赵东来、高育良,心中清楚:“共赢”的路还在延伸,中枢的责任还在肩上,但只要继续坚守初心、任人唯贤,就一定能带领更多人,在推动国家发展、促进全球共赢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