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渐渐退去,两省边境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上日程。林天没有立刻撤离,而是留在灾区,牵头成立“跨省灾后重建联合工作组”,将苏烈、叶无紫、潘不江等人与外省的干部、企业代表整合到一起,共同制定重建方案。
在第一次联合会议上,外省某县县长面露难色:“我们县的农业损失惨重,不少农田被泥沙覆盖,短期内根本没法耕种;还有部分村民的房屋被冲毁,重建资金也有缺口……”
林天指着桌上的卫星地图,语气沉稳:“农业方面,让叶无紫的能源团队先帮你们清理农田泥沙,再在田间架设临时光伏灌溉设备,保证春耕不受影响;房屋重建,苏烈的投资团队可以提供低息贷款,潘不江的基金会也能划拨专项善款,优先帮助困难家庭。”
苏烈当即表态:“启航投资会设立2亿元‘跨省重建基金’,不仅给农户和村民贷款,还会帮你们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就算以后遇到灾害,也能减少损失。”
潘不江也补充:“基金会会发动汉江省的爱心企业,捐赠建材和生活用品,还会组织志愿者帮村民一起建房,争取让大家早日住上新房。”
方案确定后,各团队迅速行动。叶无紫的工程人员带着设备,在农田里日夜奋战,仅用一周就清理完5000亩农田的泥沙,临时光伏灌溉设备也同步架设完成;苏烈的团队则挨家挨户走访,为有需要的村民办理贷款手续;潘不江的志愿者们和村民一起搬砖、和水泥,重建工地一片热火朝天。
林天每天都会去重建现场查看进度。在一个重建村庄,他看到村民们正和志愿者一起盖房,一位大妈笑着递给他一碗热粥:“林书记,多亏了你们,我们才能这么快重建家园。以后你们要是有需要,我们也愿意帮忙!”
林天接过热粥,心中满是温暖:“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两省要多联动,不管是救灾还是发展,我们都一起扛、一起干。”
在重建过程中,林天还发现外省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短板——缺乏统一的预警系统,物资储备也不足。他当即决定,将汉江省的“民生场所安全管理规范”和“应急物资调配机制”分享给外省,还让程度带队,帮他们培训应急队伍。
“以后我们要建立‘跨省应急联动机制’,一旦发生灾害,预警信息、救援力量、物资储备可以实时共享,再也不用各自为战。”林天在两省应急联动会议上提议,得到了双方的一致认可。
一个月后,灾后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5000亩农田恢复耕种,300户村民搬进新房,两省的应急联动系统也正式上线。外省省委书记特意来到灾区,握着林天的手说:“这次不仅是重建了家园,更建立了两省的‘连心桥’。你们的‘汉江模式’,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林天笑着回应:“其实没有什么‘模式’,就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以后我们还要在产业、民生、文化等更多领域合作,一起把两省的日子过得更好。”
离开灾区前,林天带着苏烈、叶无紫等人,和外省的干部、村民一起在重建村庄的广场上种下“连心树”。看着迎风飘扬的树苗,潘不江轻声说:“林哥,现在我终于明白,做实事不只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还能帮到更多地方的人,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林天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这就是我们一直要走的路——不仅要把汉江建设好,还要把这份温暖和经验传递出去,让更多地方的群众受益。”
返程的路上,车窗外的田野里,绿油油的秧苗正茁壮成长,新建的房屋错落有致,阳光下的村庄充满了生机。林天知道,这场跨省救灾与重建,不仅守护了群众的家园,更架起了两省合作的桥梁。而他和伙伴们,也会带着这份“跨界共济”的精神,继续在民生的道路上前行,让“胜天半子”的棋局,不仅有个人的成长、地方的发展,更有跨越边界的温暖与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