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破晓的代价
那封加密邮件像一块冰冷的巨石投入刚刚趋于平静的湖面,瞬间打破了所有关于未来的短暂规划。“灭口”两个字,带着血腥气的寒意,穿透屏幕,扼住了病房里每一个人的呼吸。
夏沫第一时间尝试追踪邮件来源,但对方显然是个中高手,路径在几个海外跳转后便消失无踪。那张模糊的黑白照片,成了唯一的、却又无比沉重的线索。
“三十年前的悬案……”林晓盯着照片上那个模糊的年轻面孔和背景里隐约的“小山屋”招牌,眉头紧锁。
这枚“枯松露”牵扯出的,远比他们想象的更深。它不仅仅是一场商业竞争的陷害工具,其背后似乎隐藏着年代久远、甚至可能涉及人命的秘密。周世仁知道这一点吗?他是偶然利用,还是本就知情甚至参与其中?
“我们必须立刻离开日本。”夏沫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无论这封邮件的目的是警告还是恐吓,这里都不再安全。对方能在我们被严密‘关注’的情况下送出这封信,就能做更多事。”
原本还需要数日协调的医疗转移计划,瞬间提速到刻不容缓的程度。夏沫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关系,甚至通过某些特殊渠道,联系上了一家提供跨国重症医疗转运服务的专业机构。马克在瑞士那边也给予了超出预期的支持,他的医疗团队直接与转运机构对接,确保苏杭在旅途中的医疗监护无缝衔接。
代价是惊人的。高昂的费用如同流水般支出,几乎耗尽了他们冠军奖金的大部分以及夏沫个人能动用的储备。但这笔“破晓的代价”,无人犹豫。
病房里的气氛再次绷紧,却不同于之前的绝望,而是一种临战前的肃杀。
李小明负责清理所有个人物品,确保不留下任何可能被追踪的线索。
林晓和夏沫则分工处理外部联络,谢绝所有探访和媒体,并放出烟雾弹,暗示团队因苏杭病情稳定,可能考虑接受国内某家机构的邀请,正在详谈细节,以迷惑可能的监视者。
苏杭是这一切风暴的中心,却又奇异地平静。或许是身体的极度虚弱剥夺了他情绪波动的能力,又或许是那封“灭口”邮件带来的死亡威胁,反而激起了他骨子里某种与死亡对视过的漠然。他配合着所有的准备,甚至在医生为他进行转运前的最后一次关键检查时,异常沉默地忍受着身体移动带来的剧痛,额头上沁出细密的冷汗,却咬紧牙关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只是在无人注意的间隙,他会怔怔地看着自己依旧包裹着厚厚敷料、隐隐作痛的右手腕,眼神里不再是空洞的死寂,而是翻涌着一种复杂难明的东西——有痛楚,有不甘,有恐惧,但最深处的,是一簇不肯熄灭的、微弱的火苗。那是对未知前路的茫然,也是对“可能再也无法触碰面点”这一未来的、最深切的抵抗。
林晓将马克送来的那盒云莓酱小心地包好,放进了随身的行李中。这盒酱料,仿佛成了他们通往未知世界的一个信物,一个味道的坐标。
转运安排在一个凌晨。
天色未明,东京还笼罩在深蓝色的寂静里。专业的医疗转运车悄无声息地停在医院特殊通道出口,穿着特定制服的医护人员熟练地将苏杭连同他的病床一起转移上车。林晓、夏沫和李小明如同影子般紧随其后。
车辆平稳地驶向羽田机场的公务机区域。一路上,所有人都保持着沉默,警惕地观察着车窗外。每一辆靠近的汽车,每一个路口出现的行人,都让他们的神经微微紧绷。
直到车辆顺利通过安检,驶入停机坪,停在一架喷涂着医疗标志的庞巴迪挑战者850旁边时,众人才稍稍松了口气。
登机过程专业而迅速。机舱内部经过了特殊改造,配备了完善的医疗监护设备和固定的病床位置。苏杭被妥善安置好,医护人员立刻接上了各种监测仪器。
随着舱门关闭,引擎启动,飞机在跑道上开始滑行。透过舷窗,东京的灯火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如同铺撒的碎钻,渐行渐远。
当飞机挣脱地心引力,昂首冲入云层,第一缕金色的曙光恰好刺破云海,将机舱内映照得一片通明。
破晓了。
他们离开了风暴眼的中心,但每个人都清楚,这只是将战场转移到了一个更陌生、更莫测的地域。周世仁的阴影、枯松露背后的悬案,并不会因为地理的间隔而消失。
飞行平稳后,夏沫再次拿出了那张打印出来的模糊照片,在阳光下仔细端详。“三十年前……‘小山屋’……悬案……”她喃喃自语,“我们需要更多信息。到了瑞士,或许可以通过马克的关系网,或者找一些档案记录……”
林晓点了点头,他的目光落在沉睡的苏杭身上,又看向窗外无边无际的云海。“无论如何,先让他安定下来,恢复身体。其他的,一步步来。”
他拿出那盒云莓酱,打开,浓郁的酸甜气息再次弥漫开来。他挖了一点点,轻轻抹在苏杭有些干裂的嘴唇上。
苏杭在睡梦中无意识地舔了舔嘴唇,眉头微微舒展开一些。
李小明看着这一幕,忽然低声道:“晓哥,沫姐,我们这算不算是……跑路了?”
夏沫抬起头,眼神锐利:“不,我们这是战略转移。带着我们的伤员,去寻找新的根据地和武器。比赛赢了,但战争还没结束。”
漫长的飞行在医疗监护的滴答声中度过。当飞机开始下降,穿过厚厚的云层,阿尔卑斯山脉雄浑的雪峰和如翡翠般镶嵌在山谷中的湖泊逐渐映入眼帘时,一种截然不同的壮丽与宁静扑面而来。
瑞士,苏黎世。
飞机平稳降落在苏黎世机场的专用区域。舱门打开,清冽而干净的空气涌入,带着一丝雪后松林的气息,与东京的喧嚣压抑形成了鲜明对比。
早已等候在停机坪上的,是马克医疗团队的人员和一辆同样专业的医疗转运车。交接过程高效而流畅,马克本人并未现身。
就在苏杭被平稳地转移下飞机,准备推上转运车时,一名穿着深蓝色制服、像是机场工作人员模样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看起来十分古旧的木质小盒子。
他径直走到林晓面前,用带着浓重德语口音的英语说道:“林先生?有人嘱托我将这个交给您。他说,这是‘小山屋’故事的……另一片拼图。”
林晓心中猛地一凛,接过盒子。盒子很轻,上面没有任何标识。
“是谁给你的?”夏沫立刻追问。
男子摇了摇头:“一位老先生,付了很高的跑腿费,没有留下名字。”说完,他微微鞠躬,便转身迅速离开了,消失在机场的人流中。
在瑞士苏黎世,刚刚落地不到十分钟,一个神秘的古老木盒,带着“小山屋”的线索,被精准地送到了他们手中。
林晓握着这个突然出现的盒子,感觉它轻飘飘的,却又重若千钧。
他抬头,望向远处巍峨的、被初升朝阳染成金红色的阿尔卑斯山,山峰沉默,积雪皑皑。
新的环境,新的开始,但旧的迷雾与新的危机,却如影随形,在这片看似纯净的天空下,悄然展开。
这破晓的代价,远未付清。而这盒中之物,究竟是希望的火种,还是引爆更大风暴的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