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野拽着晚星出门时,天还蒙着层薄纱似的雾,巷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脚踩在石板路上的“哒哒”声,混着墙根下蛐蛐儿最后几声余鸣。晚星揣着程野给她塞的热乎烤红薯,缩着脖子往他身边凑:“程野哥,你说日出会不会被雾挡住啊?我昨儿跟小敏打赌,说今天肯定能看着通红的太阳,输了要给她编三个稻草小兔子呢!”
“放心,赌输不了。”程野把她被风吹乱的辫子往耳后别了别,指尖碰到她耳尖,凉丝丝的,“这雾是晨雾,等会儿太阳一冒头就散了,比你早上洗脸的温水还管用。”
两人沿着田埂往东边走,雾比巷子里更浓些,远处的稻穗只露出个金灿灿的顶儿,像铺了层发光的碎金子。晚星咬了口红薯,甜丝丝的热气从喉咙暖到肚子里,她忽然停住脚,指着路边的草叶喊:“程野哥你看!这露水跟小珠子似的!”
程野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草叶尖上挂着串晶莹的露珠,风一吹就滚来滚去,碰着旁边的叶子,“嗒”地掉在田埂的泥土上,砸出个小湿印。他蹲下来,摘了片大些的稻叶,小心地把露珠往叶面上拢:“小时候在老家,我也总这么玩,把露珠攒在叶子上,端着跑回家给我妈看,结果没走两步就洒光了。”
晚星也蹲下来,学着他的样子拢露珠,指尖刚碰到叶子,露珠就“啪”地沾在她手背上,凉得她一缩手:“好凉!跟吃的冰粉籽似的!”她晃了晃手,手背的水珠滚到袖口,留下一小片湿痕,“程野哥,你老家也种稻子吗?”
“种啊,比咱们村的稻田还大呢。”程野把攒了半片叶的露珠递到她眼前,“就是后来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稻田没人种,慢慢就荒了,去年我回去看,都长满野草了。”他说话时声音轻了点,晚星却没听出别的情绪,只顾着盯着那片稻叶看,忽然伸手碰了碰露珠:“那咱们村的稻田不会荒吧?张叔、李大爷都在种,还有你帮着租脱粒机,肯定不会!”
程野看着她认真的小模样,忍不住笑了:“对,肯定不会。”话音刚落,东边的雾忽然淡了些,原本灰蒙蒙的天透出点橘红色,像有人在雾后面打翻了胭脂盒。晚星立马蹦起来,拉着程野的胳膊往田埂高处跑:“要出来了要出来了!程野哥你快点!”
两人跑到田埂最高的土坡上,刚站稳,就看见雾霭里慢慢拱出个红通通的边儿,太阳像个刚睡醒的胖娃娃,一点点往上爬,把周围的云染成了橘红、粉紫,连带着下面的稻穗都镀上了金边。晨雾被阳光一照,慢慢往上飘,变成了细碎的光粒,落在头发上、肩膀上,凉丝丝的。
晚星张着嘴看呆了,手里的红薯都忘了咬,直到太阳完全跳出地平线,她才拽着程野的袖子晃:“哇!比年画里的太阳还好看!我等会儿就去跟小敏说,让她给我编兔子!”
程野笑着点头,刚要说话,就听见不远处的稻田里传来“沙沙”声,转头一看,是村西头的周大爷,正扛着镰刀往田里走,裤脚卷到膝盖,腿上沾着些湿泥。“周大爷!”晚星先喊了一声,周大爷抬头看见他们,笑着挥挥手:“哟,俩孩子这么早来田里?是来看日出的吧?”
“是啊周大爷!”晚星跑过去,仰着头问,“您这么早来割稻子吗?张叔说明天开镰,您怎么今天就来了?”
周大爷放下镰刀,从兜里掏出个旱烟袋,却没点,只是在手里摩挲着:“我这几亩地挨着河,稻子比别处熟得早两天,先割点尝尝鲜,顺便拾掇拾掇田埂,省得明天开镰时绊着人。”他看向程野,“程野啊,张叔昨儿跟我说了,让你明天跟我们一起割稻子,你那镰刀我都帮你磨好了,等会儿给你送家去。”
“谢谢您周大爷!”程野赶紧说,“我还怕自己学不会,到时候您可得多教教我。”
“这有啥难的!”周大爷拍了拍胸脯,“左手抓稻穗,右手拿镰刀,往怀里一勾就下来了,跟你切菜似的简单。就是得注意,别割着手,也别把稻穗弄掉了,每一粒都是血汗换的。”
晚星凑过来,从兜里掏出小本子和铅笔:“周大爷,您能给我讲讲您种稻子的事儿吗?比如您第一次种稻子的时候,有没有啥好玩的事儿?”
周大爷被她问得笑了,坐在田埂上,慢悠悠地讲起来:“第一次种稻子啊,那都四十多年前了,我才十五六岁,跟着我爹下地。那时候没有拖拉机,插秧全靠手,我蹲在田里插了一天,站起来的时候腿都麻了,一不留神摔进田里,浑身都是泥,跟个泥猴似的。我爹不仅没骂我,还笑着说我跟稻子亲,摔一跤长得更结实。”
晚星飞快地在本子上记着,还在旁边画了个浑身是泥的小娃娃,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周大爷小时候”。程野也坐在旁边听,阳光照在周大爷的脸上,皱纹里都透着笑意,他忽然觉得,这些藏在岁月里的小事,比任何故事都动人。
正听着,远处传来张叔的喊声:“程野!晚星!你们在这儿呢?”三人抬头一看,张叔正扛着个竹筐往这边走,筐里装着些绿油油的菜。“张叔!”晚星挥挥手,张叔走到近前,把竹筐放在田埂上:“我猜你们就来这儿了,刚去家里没找着人。这是今早摘的空心菜,嫩得很,中午炒着吃。”
他看见周大爷,笑着打招呼:“老周,你又来提前拾掇田地?我说你就是闲不住。”
“你不也一样?”周大爷笑着回嘴,“昨天帮程野搭摊位到天黑,今天又早起摘菜,比年轻人还精神。”
张叔哈哈笑起来,转头对程野说:“对了程野,刚才路过晒谷场,看见小敏妈妈在那儿熬糖稀呢,说提前试试火候,你要不要去看看?还有,昨天订的那批小彩灯到了,我让王强先拉到摊位上了,你得去数数够不够。”
“好,我等会儿就去。”程野点头,晚星已经把本子收起来,拉着他的袖子:“程野哥,我也去!我要看小敏妈妈熬糖画,顺便问问她稻穗造型的糖画难不难做,我也想学。”
“行,带你去。”程野揉了揉她的头发,又跟周大爷和张叔打了招呼,才带着晚星往晒谷场走。刚走没两步,晚星忽然停住脚,指着路边的草丛喊:“程野哥!有小麻雀!”
程野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草丛里有只小麻雀,翅膀好像受了伤,扑腾着却飞不起来。晚星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蹲下来轻声说:“小麻雀别怕,我们不伤害你。”她回头看程野,“程野哥,它好像受伤了,咱们能把它带回家养着吗?等它好了再放它走。”
程野走过去,仔细看了看小麻雀的翅膀,只是擦破了点皮,没什么大碍。“行,咱们先把它带回家,给它抹点药。”他从兜里掏出块干净的手帕,轻轻把小麻雀裹起来,递给晚星,“你拿着,轻点,别碰着它的翅膀。”
晚星小心地接过来,把手帕拢在怀里,脚步都放轻了:“小麻雀乖,等会儿给你吃小米,吃完你就快点好起来。”一路上,她嘴里都念叨着小麻雀,连平时喜欢看的稻穗都没顾得上看。
回到家,程野找出家里的碘伏和棉签,小心翼翼地给小麻雀的翅膀消毒,晚星蹲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生怕程野碰疼了小麻雀。“好了,过两天就能好。”程野把小麻雀放在一个铺了干草的小竹筐里,“先让它在这儿休息,等会儿给它喂点小米和水。”
晚星点点头,趴在竹筐边看着小麻雀,直到程野催她:“别盯着了,再不去晒谷场,小敏妈妈的糖稀都熬好了。”她才依依不舍地站起来,一步三回头地跟着程野出门。
到了晒谷场,果然看见小敏妈妈在摊位旁边支着个小煤炉,炉上放着个铜锅,里面的糖稀正冒着小泡,金黄色的,透着股甜香味。小敏蹲在旁边,手里拿着根竹签,正等着糖稀熬好。“小敏妈妈!”晚星跑过去,小敏看见她,高兴地喊:“晚星!你快来,我妈说等会儿教我画小兔子,你也一起学啊!”
“好啊好啊!”晚星立马点头,小敏妈妈笑着说:“你们俩站远点儿,煤炉有点烫。这糖稀得熬到冒小泡才行,太稀了画不成型,太稠了又会硬得快。”
程野则走到摊位另一边,王强正拿着串彩灯往摊位架子上挂,看见程野,笑着喊:“程师傅!你可来了,这彩灯有红的、黄的、绿的,我先挂了一串红的,你看看行不行?”
程野走过去看,红色的彩灯绕在塑料布的架子上,虽然还没通电,但看着就很热闹。“行,挂得挺好。”他伸手帮王强递彩灯,“剩下的黄的和绿的挂在展示台旁边,再留几串挂在晚星的故事角,晚上亮起来肯定好看。”
两人一边挂彩灯一边聊天,王强说:“程师傅,我昨儿跟我哥说了脱粒机的事儿,我哥说他家有五亩地,丰收节过后就租你的机器,还说要帮你宣传,让村里其他种地的都来租。”
“太谢谢你了!”程野说,“到时候给你哥算便宜点。”
“不用不用,您这机器本来就不贵。”王强摆摆手,“再说了,您帮村里办了这么多事儿,又是搞摊位又是租机器的,我们帮您宣传是应该的。对了程师傅,我姐说丰收节那天要过来帮忙,她做饭好吃,到时候给你们摊前送点包子馒头当点心。”
程野心里暖暖的,刚要说话,就听见晚星喊他:“程野哥!你快来看!小敏妈妈画好糖画了!”
他和王强对视一眼,笑着走过去。只见小敏妈妈手里拿着根竹签,在石板上飞快地画着,融化的糖稀从竹签尖流出来,勾勒出稻穗的形状,不过一会儿,一根金灿灿的稻穗糖画就做好了,还冒着热气。“哇!真好看!”晚星拍着手,小敏妈妈把糖画递给她:“给你,刚做好的,小心烫。”
晚星小心地接过,刚要咬,又想起家里的小麻雀:“程野哥,咱们留一点给小麻雀吃好不好?它受伤了,肯定需要补充营养。”
小敏妈妈笑着说:“等会儿阿姨再做个小的,专门给小麻雀留着,这个你先吃。”晚星高兴地答应了,小口小口地咬着糖画,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她眯着眼睛笑:“真甜!比过年吃的糖块还甜!”
正热闹着,村长带着几个人扛着横幅过来了,横幅上写着“丰收节开镰仪式”几个大字,红底黄字,特别醒目。“程野!”村长大声喊,“过来搭把手,把横幅挂在晒谷场中间的杆子上!”
程野赶紧跑过去,和村长他们一起把横幅展开。王强搬来梯子,程野顺着梯子爬上去,把横幅的一头系在杆子上,村长在下面指挥:“往左点!再往左点!对,就是这儿!”
挂好横幅,程野从梯子上下来,村长拍了拍他的肩膀:“怎么样程野,看着这横幅,是不是觉得丰收节越来越近了?”
“是啊村长,感觉大家都在盼着这天。”程野说,村长笑着点头:“可不是嘛!这几年村里日子越来越好,丰收节也一年比一年热闹,今年有了你这摊位,还有脱粒机,肯定更热闹。对了,明天开镰仪式,你作为村里的年轻代表,得说几句话,不用太长,跟大家打个招呼就行。”
程野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我晚上琢磨琢磨。”
村长又交代了几句关于开镰仪式的事儿,才带着人走了。程野看着中间的横幅,又看了看旁边忙着熬糖稀的小敏妈妈、挂彩灯的王强,还有拿着糖画蹦蹦跳跳的晚星,心里满是期待。
快到中午的时候,程野带着晚星回家,刚走到巷口,就看见李奶奶挎着个竹篮站在门口,看见他们就招手:“程野!晚星!快来,奶奶给你们留了刚蒸的玉米!”
两人走过去,李奶奶从竹篮里拿出两根热气腾腾的玉米,递给他们:“刚从锅里捞出来的,还热乎着呢,你们拿着吃。对了晚星,你上次说要给奶奶讲周大爷躲雨的故事,丰收节那天可别忘了啊!”
“忘不了李奶奶!”晚星咬了口玉米,甜津津的,“到时候我还把小本子带来,给您看我画的周大爷躲雨的画。”
“好,好!”李奶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奶奶到时候给你带煮鸡蛋,你讲故事讲得口干了,就吃个鸡蛋润润嗓子。”
谢过李奶奶,两人继续往家走,晚星一边吃玉米一边说:“程野哥,村里的人真好,李奶奶给玉米,周大爷帮你磨镰刀,王强哥帮你挂彩灯,还有小敏妈妈给我糖画。”
“是啊,大家都很好。”程野说,“所以咱们更得把丰收节的摊位办好,不能辜负大家的心意。”
回到家,张叔已经做好了午饭,是番茄炒蛋、炒空心菜,还有一锅玉米排骨汤。晚星刚放下书包,就跑到竹筐边看小麻雀,小麻雀已经醒了,正歪着头看她。“程野哥!小麻雀醒了!”她喊着,程野走过去,把早上留的小米和水放在竹筐里:“让它自己吃,咱们先吃饭,吃完饭再来看它。”
三人坐在院里的石桌上吃饭,排骨汤炖得特别香,玉米又甜又软。晚星吃了两碗饭,还喝了两碗汤,摸着肚子说:“张叔,您做的饭真好吃,比城里饭馆做的还好吃!”
张叔笑着说:“你这丫头就会哄我开心,喜欢吃就多吃点,下午还要去铺子里帮忙呢。”
吃完饭,程野让晚星在家写作业,顺便照看小麻雀,他则去铺子里看店。刚到铺子门口,就看见小芳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个布包。“程野哥!”小芳看见他,赶紧走过来,“这是我昨天跟你说的蓝布褂子,我妈年轻时穿的,你看看行不行?丰收节那天我就穿这个。”
程野接过布包,打开一看,是件藏蓝色的粗布褂子,上面绣着朵小小的梅花,虽然有些旧了,但洗得很干净。“真好看,穿起来肯定合适。”他把布包递给小芳,“你穿上这个,再配上你编的稻草辫,肯定跟故事里的姑娘一样。”
小芳脸有点红,笑着说:“谢谢程野哥。对了,我昨天跟我爸说了故事接龙的事儿,我爸说他也要参加,还说要给故事里加个会说话的稻草人呢。”
“那太好了!”程野高兴地说,“人越多越热闹,到时候咱们把大家说的都记下来,整理成一本完整的故事。”
小芳点点头,又跟他说了几句关于丰收节的事儿,才回家去了。程野刚把铺子门打开,就有客人进来了,是村北头的赵婶,想买个电饭煲:“程野,我家那电饭煲用了好几年了,煮出来的饭总是夹生,你给我推荐个好用的呗。”
“赵婶,您看这款就行,容量大,煮出来的饭又香又软,还能煮粥、蒸菜,特别方便。”程野指着货架上的一款电饭煲说,“丰收节搞活动,这款能便宜三十块,还送您个蒸屉。”
赵婶凑过去看了看,又问了些使用方法,满意地点点头:“行,就买这个!我家那口子总说我做饭不好吃,有了这个电饭煲,肯定能做出好吃的饭。”
程野帮赵婶把电饭煲装好,又教她怎么用,赵婶提着电饭煲高兴地走了。接下来的一下午,铺子里的客人络绎不绝,有买家电的,有问脱粒机租赁的,还有来打听丰收节摊位情况的,程野忙得脚不沾地,直到傍晚才闲下来。
晚星写完作业也来铺子里帮忙,还把小麻雀带来了,装在一个小竹笼里。“程野哥,小麻雀能吃东西了!”她把竹笼放在柜台上,“我喂它小米,它吃了好几粒呢,翅膀好像也不那么疼了。”
程野凑过去看,小麻雀正啄着竹笼里的小米,精神比早上好多了。“真不错,再过两天就能飞了。”他摸了摸晚星的头,“咱们关店吧,带你去田埂上转转,看看夕阳。”
晚星高兴地答应了,帮着程野把铺子门关上,两人提着竹笼往田埂走。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稻穗在夕阳下泛着金光,风一吹,稻浪翻滚,带着淡淡的稻香味。田埂上有不少村民在散步,看见他们就打招呼,还有人凑过来看小麻雀,问是从哪儿捡来的。
走到田埂中间,程野把竹笼放在地上,打开笼门,小麻雀犹豫了一下,扑腾着翅膀飞了出来,在他们头顶盘旋了两圈,才朝着远处的稻田飞去。晚星挥着手喊:“小麻雀!等你好了再来找我们玩啊!”
程野看着小麻雀消失在稻穗里,笑着说:“它肯定会来的。”
两人坐在田埂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沉下去,晚星忽然说:“程野哥,我觉得咱们村就像个大家庭,大家都互相帮忙,特别温暖。”
“是啊。”程野说,“我刚来的时候,还担心自己融不进来,没想到大家都这么照顾我,让我觉得这儿就是我的家。”
晚星转头看着他,眼睛亮晶晶的:“程野哥,那你以后会不会一直留在咱们村啊?”
程野看着她认真的眼神,心里一动,点了点头:“会啊,只要你和张叔在,只要村里的人都在,我就一直留在这儿。”
晚星高兴地笑了,从兜里掏出小本子,在上面写着什么,程野凑过去看,只见她写着:“今天程野哥说要一直留在村里,我太开心了!以后每年丰收节,我们都一起看日出、听故事、吃糖画。”
程野看着她歪歪扭扭的字迹,心里暖暖的。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稻浪在身边翻滚,远处传来村民的欢声笑语,一切都那么美好。
回到家时,张叔已经做好了晚饭,是清蒸鱼、炒豆角,还有晚星爱吃的炸丸子。三人坐在院里吃饭,夜来香的香味飘过来,晚星一边吃一边跟张叔说小麻雀飞走的事儿,说得眉飞色舞。
吃完饭,晚星回房间睡觉了,程野则和张叔坐在院里喝茶。张叔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程野,明天开镰仪式,你不用太紧张,就跟大家说几句心里话就行。村里的人都喜欢你,不管你说啥,大家都会高兴的。”
“我知道张叔,就是有点激动。”程野说,“我没想到自己能成为村里的年轻代表,还能跟大家一起开镰。”
“这是你应得的。”张叔笑着说,“你来到村里,给村里带来了不少变化,家电铺方便了大家,脱粒机帮大家省了力气,丰收节的摊位也办得热热闹闹的,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两人聊到夜深,张叔回房间休息了,程野也回到自己的房间。他躺在床上,想着明天的开镰仪式,想着丰收节那天的场景,嘴角不自觉地往上扬。他知道,明天将会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天,而他的小日子,也会像这丰收的稻田一样,越来越红火,越来越热闹。
第二天一早,程野早早地起了床,穿上周大爷给送过来的镰刀,跟着张叔往晒谷场走去。远远地,就看见晒谷场已经挤满了人,横幅在风中飘扬,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容,等着开镰仪式的开始。晚星穿着件红色的小褂子,站在人群里,看见程野就挥挥手,程野也笑着朝她点头,心里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