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野是被鸡叫吵醒的。
窗外天刚蒙蒙亮,透着点青灰色的光,院墙上爬着的牵牛花刚绽开小蓝花,就听见巷口王婶家的芦花鸡扯着嗓子打鸣,一声接一声,把整个村子的晨气都喊活了。他揉着眼睛坐起来,刚穿上鞋就听见院外传来“噔噔噔”的脚步声,不用想也知道是晚星。
“程野哥!程野哥!”小姑娘的声音裹着晨露飘进来,还没等程野开门,就看见晚星举着个牛皮纸本子,一头扎进院子里,辫子上还沾着片稻叶,“你快看!我昨晚把收集的故事都整理好了,还画了小插图!”
程野接过本子翻开,纸页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每篇故事旁边都画着小画:张叔扛着镰刀的背影、周大爷躲雨的稻堆、王奶奶编草帽的手,最逗的是大壮和老黄牛的那篇,她给老黄牛画了个红绸子,牛角上还别了朵小野花。
“画得比上次好太多了。”程野指着画笑,“这老黄牛的眼睛画得真有神,跟大壮家那只一模一样。”
晚星立马挺胸抬头,跟只得意的小麻雀似的:“我昨晚画到十点呢!小芳姐姐还帮我描了边。对了程野哥,今天离丰收节就剩七天了,咱们的摊位要不要再加点东西?我昨天问了小敏,她说她妈妈会做糖画,能在咱们摊前摆个小角落吗?”
“当然行。”程野摸了摸她的头,“等会儿吃完早饭,咱们去跟小敏妈妈说一声,再去晒谷场看看摊位牢不牢,昨天刮了点小风,别把塑料布吹松了。”
正说着,张叔端着粥从厨房出来,手里还拿着两个刚蒸好的白面馒头:“赶紧吃,吃完我跟你们一起去。昨天我跟李大爷说好了,今天把他那台旧收音机拿到摊位上试音,别到时候没声音,扫了大家的兴。”
三人坐在院里的石桌上吃饭,粥是小米熬的,熬得黏糊糊的,就着腌黄瓜吃特别爽口。晚星吃得快,三口两口就把馒头咽下去,放下碗就催着走,程野笑着把她剩下的半根黄瓜塞进她手里,又拿了瓶水揣进她兜里:“别急,先把黄瓜吃了,等会儿走一路渴。”
出了门才发现,村里早就热闹起来了。巷口李奶奶正坐在小马扎上择菜,看见他们就招手:“程野啊,昨天我孙子说你们摊前要摆糖画?我家里还有点红糖,等会儿给你们送过去!”
“谢谢李奶奶!您留着自己吃就行,我们去小卖部买。”程野笑着应道,晚星已经跑过去拉着李奶奶的手撒娇:“李奶奶,您要是有空,丰收节那天来我们摊位玩呀,我给您讲周大爷躲雨的故事!”
“来!肯定来!”李奶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到时候我给你们带刚蒸的玉米,让你们垫垫肚子。”
往晒谷场走的路上,碰见不少扛着农具的村民,都笑着跟他们打招呼,问摊位的事儿。路过王强家时,还看见王强正扛着个大木板往晒谷场跑,看见他们就喊:“程师傅!我找我哥借了块新木板,给咱们摊位当展示台,比原来的结实!”
“辛苦你了!等会儿我跟你一起搭。”程野喊回去,晚星拉着他的胳膊小声说:“程野哥,大家都在帮咱们,咱们的摊位肯定是最热闹的!”
到了晒谷场才发现,已经有不少人在忙活了。村长正带着几个村民加固旁边的摊位架子,看见程野就喊:“程野来了!快过来看看,你这摊位的塑料布我让人加了两根绳,昨天风大,怕给吹跑了。”
程野走过去摸了摸塑料布,确实比昨天紧了不少。张叔已经去找李大爷搬收音机了,晚星则跑到小敏家的摊位前,跟小敏妈妈聊糖画的事儿。程野和王强一起搭展示台,木板沉得很,两人抬着往摊位挪,刚走两步就听见身后有人喊:“哎!程野,我来帮你们!”
回头一看,是村西头的赵叔,扛着个锄头刚从田里回来,裤脚还沾着泥。“赵叔,您刚从田里回来,歇会儿再帮呗。”程野说,赵叔已经放下锄头跑过来,一把抓住木板的另一头:“歇啥!你们这摊位是为咱们村添热闹,我搭把手咋了?再说了,我还等着丰收节那天买个电饭煲呢,给我便宜点啊!”
“肯定便宜!”程野笑着应道,三人一起把木板抬到摊位上,王强拿出钉子和锤子,开始钉架子。程野则去检查家电,把昨天摆出来的电饭煲、电水壶都插电试了试,确保到时候能正常演示。
没一会儿,张叔和李大爷扛着收音机来了。那收音机是黑色的,外壳有点掉漆,但擦得锃亮,李大爷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摊位的小桌子上,插上电源,拧了拧旋钮,里面立马传出咿咿呀呀的戏曲声,瞬间吸引了不少路过的村民。
“好家伙!这声音真清楚!”旁边摆摊的刘婶凑过来看,“李大爷,你这收音机可真宝贝,平时都舍不得拿出来吧?”
“那可不!”李大爷摸着收音机笑,“这是我年轻时在县城打工买的,跟了我三十年了,平时就放家里听新闻,这次为了程野的摊位,我特意拿出来的!”
晚星也跑回来了,身后跟着小敏和她妈妈。小敏妈妈手里提着个竹筐,里面装着糖稀、石板和各种造型的模具。“程野,我跟晚星说好了,就在你摊位旁边摆个小桌子,不占地方。”小敏妈妈笑着说,“到时候我做些稻穗、兔子造型的糖画,给孩子们当小礼物。”
“太感谢您了!”程野赶紧说,“要是需要插电或者啥的,您跟我说。”
“不用不用,我这糖画是用煤炉熬糖稀,不麻烦。”小敏妈妈说着,就开始在摊位旁边清理地方,小敏则帮着晚星把收集故事的小本子摆好,还把昨天编的稻草小兔子挂在桌子旁边,风一吹,小兔子晃来晃去,特别可爱。
忙活了一上午,摊位终于收拾妥当了。程野看着眼前的摊子,心里满是暖意:中间是摆着家电的展示台,旁边是小敏妈妈的糖画角,再往外是放着饮用水和风扇的小棚子,最边上是晚星收集故事的小桌子,李大爷的收音机在角落里放着戏曲,整个摊位热热闹闹的,满是烟火气。
“程野,要不中午就在我家吃吧?”村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让你婶子做了焖面,正好大家都累了,一起吃点。”
“不了村长,我们回去吃就行,还得谢谢大家帮忙。”程野笑着推辞,刚说完就听见晚星喊:“程野哥!你看谁来了!”
顺着晚星指的方向一看,是县城电器行的老板,正开着小货车过来,车斗里装着几个大箱子。“程野!你订的脱粒机和抽水机到了!”老板跳下车喊,“我怕你赶不上丰收节用,特意提前送过来了。”
程野赶紧跑过去:“太谢谢您了!还让您特意跑一趟。”
“客气啥!你可是我老客户了。”老板笑着说,“我跟你说,这脱粒机是新款,比老款快不少,你租给村民用,肯定受欢迎。”
旁边的村民听见是脱粒机,都围过来看热闹。张叔凑到箱子边摸了摸:“这玩意儿真能比人工快?我年轻时用打谷机,一天也就能脱两亩地的稻子。”
“张叔,这脱粒机一天能脱十亩地!”老板笑着说,“到时候程野要是租,我跟你们说,这机器省劲儿,不用弯腰,把稻子放进去,出来就是稻粒,还干净。”
村民们都啧啧称奇,赵叔立马问:“程野,这机器咋租啊?多少钱一天?我家有三亩地,正愁收稻子累呢!”
“赵叔,我还没定好价格,等丰收节过后再说,肯定不贵,让大家都能用得起。”程野说,心里盘算着,到时候按亩收费,再给村里的老人便宜点,能帮大家省点力气就行。
老板帮着把脱粒机和抽水机卸下来,程野留他吃饭,他说还要去别的村送货,就开车走了。村民们围着脱粒机看了半天,才渐渐散开,临走前都跟程野说,丰收节那天一定来他摊位看看。
中午回家吃饭,张叔做了豆角炒肉,还蒸了红薯,晚星吃得特别香,一边吃一边跟张叔说上午的事儿,说小敏妈妈的糖画模具多好看,说李大爷的收音机声音多清楚,说得眉飞色舞。
“对了程野哥,”晚星突然停下筷子,“昨天我跟小芳姐姐说,想在丰收节那天搞个‘故事接龙’,让大家一起编一个稻田里的故事,你觉得行吗?”
“当然行啊!”程野放下碗,“这个主意好,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到时候咱们把接龙的故事记下来,也放进《稻田里的回忆》里。”
晚星立马高兴得拍手,张叔笑着说:“这丫头脑子真活泛,比我小时候强多了,我小时候就知道在田里摸鱼。”
吃完饭,程野让晚星在家休息会儿,他去铺子里看看。刚走到家电铺门口,就看见小芳在门口等他,手里拿着个布袋子。“程野哥,这是我妈昨天从县城寄来的绿豆糕,给你和晚星尝尝。”小芳把袋子递过来,“对了,我昨天跟我妈说咱们要收集农耕故事,她也跟我讲了个她年轻时种稻子的故事,我记下来了,给你。”
程野接过纸条,上面写着小芳妈妈的故事:“那时候我在生产队种稻子,每天天不亮就下地,中午就在田埂上啃窝头,渴了就喝田边的井水。有一年夏天特别热,我中暑了,是旁边的大姐把我扶到树荫下,给我扇扇子,还把自己的窝头分给我吃。后来我跟那个大姐成了好朋友,现在每年还联系呢……”
“写得真好。”程野把纸条收好,“谢谢你啊小芳,还特意跟阿姨打听故事。”
“不用谢,我觉得这些故事特别有意义。”小芳笑着说,“对了程野哥,丰收节那天我想穿我妈的旧衣服,就是那种蓝布褂子,跟故事里说的一样,你觉得行吗?”
“当然行!肯定好看。”程野说,心里觉得特别温暖,不管是晚星、小芳,还是村里的村民,都在为丰收节用心准备,这份心意比什么都珍贵。
下午程野在铺子里看店,没一会儿就有人来问家电的事儿。是村东头的刘叔,想买个电水壶:“程野,我家那水壶用了好几年了,总漏水,正好你丰收节搞活动,我先过来问问,到时候能便宜多少?”
“刘叔,到时候电水壶给您便宜二十块,再送您个水杯。”程野说,“您要是现在想买也能按活动价,保证划算。”
“那我现在就买!”刘叔立马掏钱,“省得我丰收节那天人多挤不进来。”
程野帮刘叔把电水壶装好,又教他怎么用,刘叔提着水壶高兴地走了,临走前还说:“程野,你这孩子实在,以后我家买家电都来你这儿!”
下午来买家电的人不少,有买电饭煲的,有买榨汁机的,还有来问脱粒机租赁的,程野都一一耐心解答。晚星睡醒了也来铺子里帮忙,帮着递东西、记电话,虽然偶尔会记错,但劲头十足。
傍晚的时候,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铺子里的客人渐渐少了。程野锁上门,带着晚星去田埂上转,想看看稻子的成熟情况。刚走到田边,就看见几个孩子在稻田里追跑,手里拿着稻草编的小蚂蚱,看见晚星就喊:“晚星!快来跟我们玩啊!”
晚星立马跑过去,跟孩子们一起玩,程野则坐在田埂上,看着金灿灿的稻穗。风一吹,稻浪翻滚,带着淡淡的稻香味,特别好闻。旁边的张叔正跟几个老人坐在田埂上抽烟,看见程野就喊他过去。
“程野,过来坐会儿。”张叔拍了拍身边的空位,“跟你说个事儿,昨天我跟村长商量了,丰收节那天上午开镰,让你跟我们一起割稻子,体验体验,你看行吗?”
“当然行!”程野高兴地答应,“我还没割过稻子呢,正好跟您学学。”
“那好,明天我把我的镰刀给你磨磨,保证锋利。”张叔笑着说,旁边的李大爷也说:“程野,到时候我教你怎么捆稻子,别到时候捆不紧,掉一地稻粒。”
程野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期待。他看着眼前的稻田,看着远处玩耍的孩子,看着身边聊天的老人,突然觉得,这就是最幸福的日子,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只有村里的烟火气和邻里间的温情。
天黑的时候,程野才带着晚星回家。路上,晚星跟他说,今天跟孩子们玩的时候,他们也讲了不少故事,有关于稻田里的青蛙的,有关于稻草人的,她都记在小本子上了。
“程野哥,明天咱们还去田埂上收集故事吗?”晚星问,眼睛亮晶晶的。
“去啊。”程野摸了摸她的头,“明天咱们早点起,去看日出,听说田埂上的日出特别好看,还能遇见早起割稻子的老人,跟他们多聊聊天。”
晚星立马高兴地答应,蹦蹦跳跳地往前走。程野看着她的背影,又看了看天上的星星,心里盘算着,明天要把脱粒机的租赁价格定下来,还要跟小敏妈妈确认糖画的材料够不够,再去晒谷场看看摊位的灯够不够亮,别到时候晚上黑乎乎的。
回到家,张叔已经做好了晚饭,是冬瓜丸子汤,还有炒青菜和昨天剩下的红烧肉。三人坐在院里吃饭,夜来香的香味飘过来,特别香。晚星一边吃一边跟张叔说今天收集的故事,张叔也跟他们讲起自己小时候在稻田里摸鱼的事儿,说得晚星哈哈大笑。
吃完饭,晚星回房间写作业,程野则和张叔坐在院里喝茶。张叔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程野,你来到咱们村也快一年了吧?”
“嗯,快了,下个月就满一年了。”程野说。
“时间过得真快,还记得你刚来时,家电铺还是个空屋子,现在都这么热闹了。”张叔看着他,“你这孩子实在,对晚星也好,村里的人都喜欢你。我跟你说,以后要是有啥难处,就跟我说,别自己扛着。”
程野心里一暖,点了点头:“谢谢您张叔,这一年多亏了您和村里人的帮忙,不然我这家电铺也开不起来。”
“都是应该的,咱们村就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能给村里添点活力。”张叔笑着说,“对了,丰收节过后,我打算把我那几亩地的稻子种成有机稻,到时候你要是有朋友要,我便宜卖给你。”
“好啊,到时候我肯定帮您宣传。”程野说。
两人聊到夜深,张叔回房间休息了,程野也回到自己的房间。他拿出手机,给县城的朋友发了条消息,让他帮忙宣传一下脱粒机租赁的事儿,朋友很快回复说没问题。他又拿出晚星的小本子,翻看着里面的故事,每一篇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他觉得特别温暖。
躺在床上,程野想起刚来到这个村子的时候,那时候他刚辞掉大城市的工作,心里满是迷茫,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偶然间来到这个村子,看见村里的宁静和温情,就决定留下来开家电铺。没想到这一年来,不仅家电铺开得越来越好,还认识了晚星、张叔、小芳这些好朋友,还有村里的邻里们,大家都像家人一样照顾他,让他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
他想着丰收节那天的场景,想着大家一起割稻子、一起逛摊位、一起听故事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地往上扬。他知道,不管未来怎么样,只要有这些人在身边,只要这个村子还这么温暖,他的小日子就会一直这么热热闹闹,充满幸福。